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

學識都 人氣:2.29W

    論文關鍵詞:因材施教 創新思維 教學模式 分層次教學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

    論文摘要: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性為出發點,採用因材施教、加強平時考核以及佈置課外大作業等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上機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組織好上機實驗課意義重大。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 正視學生之間差異,探索因材施教方法
  由於中國小資訊技術課的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不再是零起點,但是城鄉差別和校際差別等因素,使得新入學的大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連續對我院三屆大一新生的計算機基礎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可以將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約佔45%,能夠利用Word熟練地輸入漢字、進行簡單的編輯,其中大多數人能夠比較嫻熟的上網玩遊戲和聊天,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目標要求相差很遠;第二類學生約佔45%,能夠利用Word輸入漢字,偶爾上網玩遊戲;第三類學生約佔10%,幾乎不會用或者沒有使用過計算機。在課堂理論教學中三類學生的差別不大,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上機實驗課。對於一次符合教學目標要求的上機任務,第一類學生大約只需要課時(兩節課)的三分之二時間就能夠保證質量的完成,第二類學生在兩節課內能夠保證質量的完成,第三類學生在兩節課內依靠自己完不成。
  面對學生之間學習基礎的差別,採用分層次教學來處理。在一個教學單元內,將所授教學內容相對於佈置的上機實驗任務稍微超前一點,做得快的學生可以順次做下次課的上機任務,針對每一個教學單元佈置一個課外大作業,該單元上機任務都完成的學生可以利用上課時間做課外作業。課外大作業以電子版形式上交,不允許有兩個學生的作業雷同,杜絕學生抄襲;學生不必完成每一個單元的課外大作業,也允許一個不交。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第一類學生參與教學輔導,幫助座位相鄰的學生解決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因為第一類學生做得快,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他們本來就會或者他們已經問過教師並且得到了解決,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較好地解決。學生參與輔導,使教師能夠更多地關注基礎最差的學生,為他們提供較多的幫助,依託具體操作指導補充相關知識。這種不分班的分層次教學有一個突出優點:基礎好的學生提前完成學習任務,無形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激勵其他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希望保持“領頭羊”地位,結果促使許多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上機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既實現了因材施教,也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異,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達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同時也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空間。
  
  2 加強考核管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考核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教與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監督教學過程、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僅指期末考試,更重要的是平時考核。當一個學生考試不及格時,考試僅僅起到衡量學習效果的作用,而沒有達到監督學習過程、督促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利用考核手段,督促學生重視學習過程,使其通過學習掌握課程內容、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提升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必備的教師素養。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實驗任務編號,當學生完成一個實驗時就記下該生完成任務的編號以及是否按時完成,期末根據是否完成所有任務劃分出是否合格兩個層次,在合格的學生中根據按時完成任務的個數來定成績等級。學生都很看重平時考核,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往往記下成績以後就躊躇滿志地進行下一個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臉上會流露出焦急的表情,擔心本次沒完成的任務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以後次次完不成。這時教師應給與及時的鼓勵和指導,例如指出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本次任務的操作練習,下一次上機先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然後再補沒有完成的任務,鼓勵他們相信隨著操作技能的不斷提高,一定能夠按時完成任務。另外,根據學生課外大作業完成情況給與適當加分,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在教學中進行必要的人生觀教育,反覆闡述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種考核模式的激勵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3 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
  當今經濟時代,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所開設的每一門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是每一位任課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環節,是開發能夠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為主,必要的講授為輔;在學生操作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而不是直接講解。學生知識獲取的途徑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搭建腳手架”,不斷攀升得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使所有學生都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
  為每一個教學單元設計的課外大作業,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既要提出具體要求,防止放任自流,又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創造,還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為Word軟體教學設計的大作業,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文件排版作品,儘可能多的包含軟體常用功能,版面要美觀大方,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根據作品包含知識點的多少、外觀印象和實用價值,確定作品的考核成績。對於思維活躍的學生來說,這是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的積極性很高。但是思維一般的學生感到茫然,想不出做什麼,這時可以降低創新設計的難度。一本書的排版幾乎包含了Woed軟體的所有常用功能,允許學生選擇一本書的部分章節排版,包括封面設計、目錄自動生成和正文排版,必須發揮想象力,使得所排版面與原書不完全相同,還要美觀大方。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只要求選擇一本書練習排版即可。這樣,就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
  
  4 結語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驗教學中,從入學新生的計算機知識具有差異性出發,堅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教育;加強平時考核,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通過佈置課外大作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