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教學+崗位實踐”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實踐

學識都 人氣:5.84K

1 工貿結合的紡織人才培養平臺

針對“教學+崗位實踐”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實踐

依託學院的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虛擬模擬實驗中心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平臺,在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的培養模式、課程建設以及實踐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實踐等方面開展了教學改革。作為紡織服裝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相當系統,但在行業領域後向一體化的銜接,尤其商貿知識的欠缺成為發揮專業特長的軟肋。因此我們注意到高校在培養跨學科人才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是為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高素質創新複合型卓越紡織工程科技人才。2012年起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課程設定與結構的重組與改革;實驗、實習畢業設計與論文等實踐性環節的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管理的綜合改革與實踐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與探索,強化工程實踐訓練和全工程的系統教學,構建“基於工程實際”、“基於實際工程問題”、“基於科技專案”的構成實踐教育平臺,初步形成了紡織類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模式與管理體系。

紡織服裝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則構建了“一體化、模組式、綜合開放型”的本科實驗教學體系。按照“基礎—專業—綜合—創新研究”四個層次進行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注重科研工作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注重課內外、學科間、校內外及至國內外實驗教學的結合;注重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教學的結合。明確了各課程體系的內容、特點和教學手段與方法,注重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實驗結果的分析、綜合性實驗設計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紡織與服裝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充分整合學校資訊化實驗教學資源,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紡織服裝虛擬模擬實驗體系。包括:從纖維—紡織品設計—染整工藝—服裝設計與製造—紡織管理與貿易過程的模擬與模擬等。創造性地建設與應用高水平軟體共享虛擬實驗、拓展實踐領域、豐富教學內容,運用虛擬模擬實驗教學服務支撐體系,使得學生可以實現線上進行軟體模擬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此外尚有各類省級教學、科研平臺,以及其他市廳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中心等的支援。

2 主要培養方法與路徑

(1)實施紡織與商貿課程對接

紡織貿易業務是紡織產業服務領域的重要環節,也是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之一。跨學科課程作為跨學科教育的重要承載形式,需要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其課程教學中主要內容包括:紡織專業知識、國際貿易理論與管理知識,國際貿易實踐等。具體涉及到外貿的基礎知識、外貿的商品知識(紡織面料與服裝)、出口貿易跟單實務、外貿進口跟單實務以及外貿跟單的管理知識。其主要業務內容包括:在貿易合同簽訂後,依據合同和相關單證對貨物的打樣、生產、加工、檢驗、裝運、保險、報檢、報關、結匯等環節進行實踐操作,需要將每一崗位環節實踐內容的領悟與紡織專業知識的對接。

(2)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課堂教學、教材使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運用虛擬模擬實驗教學服務支撐體系,學生可以實現線上進行《外貿跟單模擬實習平臺》軟體模擬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模擬系統通過虛擬角色定位,選擇扮演外貿企業跟單員角色,系統隨機模擬一家國際貿易企業,從客戶處接受一筆隨機外貿紡織品訂單,由業務經理將該筆訂單全套資料(包括:P/O訂單,工藝單以及郵件往來資訊)交由跟單員處理,以紡織品跟單為物件,完成包括訂單分析、樣品跟單、原輔料跟單、生產跟單、包裝運輸跟單在內的整個外貿跟單實務流程,直至將所有訂單項下產品按照客戶要求交付完成。其中僅訂單分析就包括對外貿訂單、產品工藝單以及客戶的其他要求進行分析,掌握基本資訊(價格數量條件、交貨期、產品工藝、包裝要求、貨運要求等)大量的內容,同時也考驗了學生紡織英語專業術語水平和外貿訂單過程中對產品要求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客戶的要求尤其是細節。系統可以更好體現實際場景的模擬,將紡織專業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很好融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3)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性

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性的操作緊密對接起來,紡織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借力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平臺基礎,與合作企業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材的籌劃與建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設立,提供學生培訓與實踐崗位,考核實踐成果的模式等諸多方面將專業理論課程與行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通過對接的相關紡織服裝貿易企業,運用實際紡織貿易企業的出口訂單流程做案例,聘請貿易人員與學生進行定期講座和交流。於此同時,部分學生本身就是卓越工程培養平臺的學員,有機會在外貿企業通過實際業務的操練更深刻理解外貿業務的實際流程,對不同訂單的處理方式、檢驗標準和要求、與客戶的'交流協商、紡織產品加工、乃至外貿產品的開發多方面探索和實踐,成為了他們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合理化建議的提出很快成為助力企業的亮點。

(4)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將教學平臺與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多型別工程實踐模式和創新實驗計劃的實踐性操作結合起來,採取有效地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本科專業教育和技能實踐的對接,在紡織材料、面料、服裝加工、測試標準、外貿實務等進一步完善知識並靈活運用。主動服務行業企業需求,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基礎厚、口徑寬、適應廣、能力強、素質高的複合型人才,滿足紡織行業對一專多能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3 實踐的主要成果

(1)根據教育部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通用標準和紡織行業標準,結合紡織企業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工貿課程及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紡織與服裝工貿對接的人才模式與培養方案。

(2)加強課程體系改革,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與課件進一步完善,將紡織與服裝專業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很好融合運用到教學的實踐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性的操作緊密對接起來,運用實際紡織貿易企業的出口訂單流程做案例,對接相關紡織貿易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

(3)在國家虛擬模擬實驗中心,已建立《外貿跟單模擬實習平臺》,採用人物模擬對話的沉浸式教學與實習模式。將學生引入一個任務引領式的實務教學與模擬實習環境,主線任務涵蓋從接受訂單到完成訂單的全過程。所有相關學生均可網上執行系統。

(4)通過服務企業需求的角度出發,實現校企共建課程,企業和學生均深度參與各項教學實踐培養過程,使紡織服裝工程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緊密對接。

“紡織類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課題2013年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崗位實踐’的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課題2015年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三等獎。近五年工貿結合的紡織服裝工程學生積極參加由教育部高等紡織與服裝指導委員會、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外貿跟單(紡織)職業能力大賽,在幾十所學校選手的激烈競爭中,獲得團體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學生個人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6項,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3項。關於“崗位+教學”對接的工科類紡織貿易人才培養新模式於2012年12月獲得蘇州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許多學生畢業後從事紡織服裝貿易工作,崗位上手很快,受到企業的歡迎,學生個人也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紡織服裝工程類專業的學生在進入行業領域後,更好更快適應業內後向一體化的銜接,尤其是直面國內外市場的過程中發揮專業特長提供了實質性的崗位適應能力。

4 結語

創新性和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國內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致力於探索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與方法;為豐富本科生的多層次培養等作出了些新的嘗試。“教學+崗位實踐”對接的培養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系統的理論教學課程、實踐教學課程以及虛擬模擬實驗課程,尤其注重紡織材料、面料開發、服裝設計與製作及國際貿易跟單等綜合能力的提升。今後為適應社會發展對專業職業技能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教學實踐的內容、發展模式和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