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學識都 人氣:1.86W


     論文摘要:隨著技術和科技的發展,林業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對高等林業類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森林培育學”是高等林業院校專業的主幹專業課程,必須隨時進行教學創新與改革,以適應林業科技和生產的需要。該文在介紹“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手段、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關於“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論文關鍵詞: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

  高等如何面向21世紀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級教育部門所關心的重點當前正值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際,生態建設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對此,高等院校肩負著重大的責任。科教興國、科教興農,新時期對高等農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階專門人才,各高等院校紛紛進行了教學改革。“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

 (一)“森林培育學”課程簡介

“森林培育學”課程是高等農林院校林學、森林資源與環境等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主要講述造林樹種的良種生產、壯苗培育、人工林營建、森林撫育的理論與技術。其內容涉及從林木種子和苗木培育、植樹造林到幼林撫育、森林經營的森林培育全過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常用造林樹種的良種、壯苗生產及人工林營建和撫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並能獨立進行苗圃規劃、苗木繁殖、種子生產、種子、苗木質量檢驗、苗圃、造林規劃、植樹造林、幼林撫育、森林採伐等林業生產環節。

隨著林業科學研究的發展和深入,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林業生產中,各地湧現出許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術,新技術在規模化生產中作用突出。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豐富教學手段,反映學科新發展、新技術,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了解國內外學科發展的動態,培養實用創新型林業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學”教學的目標和思想

森林是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寶貴的再生資源,擔負著改善生態環境、提供木材和林副產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多重責任。森林培育學(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論與技術的學科,內容涵蓋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術、森林撫育管理技術等,不僅包含人工林營建的理論與技術,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學”課程與植物學、土壤學、植物生、樹木學、林木育種學、森林生態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實踐性強。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在介紹森林培育學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重點講授森林培育的理論與技術,使學生明確我國造林工作的方針,系統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與技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課程的教學在強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同時,尤其要充分考慮該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並利用計算機技術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學”教學的實施

目前,全國通用的森林培育學教材是由北京林業大學組織編寫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森林培育學》(沈國舫,2001年,中國林業出版社)。該教材與原來的教材《造林學》(孫時軒,1992年第二版,中國林業出版社)相比,在體系上變動較大,在內容上也有較大的修改和補充。雖然課程的總體內容還是以林木種苗生產、人工林營建、森林撫育與更新為主,但是在理論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進展與成就的內容,刪減了具體操作技術的細節。例如,增加了“國家林業重點工程與森林培育”的內容,補充了農林複合經營、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內容,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隨著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入,各林業院校在“森林培育學”課程的教學計劃與實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課時數普遍壓縮較多。為了確保“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和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對“森林培育學”課程的教學環節進行了,如圖1所示。筆者認為在教學計劃與教學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課程教學計劃中,應保證先學習樹木學、森林生態學課程,再學習“森林培育學”課程;(2)由於該課程中的“森林撫育採伐與更新”部分與森林經營學、森林經理學課程中的內容存在雷同,所以在開設森林經理學、森林經營學課程的院校,可將該課程中的“森林撫育採伐與更新”內容刪減:(3)教學場所強調教室、實驗室、基地、生產和科研現場相結合:(4)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成立課程興趣小組,佈置課程小論文,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科研試驗,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實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