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於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重要會計理念

學識都 人氣:2.07W
貫穿於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重要會計理念
一、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突出特點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較好地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企業會計制度與行業會計制度及其有關專業核算辦法等之間的關係問題。確立了以基本準則為主導,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為具體規範的企業會計標準休系,奠定了我國統一的會計核算平臺,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國會計核算標準之間的不一致問題。

二是創造了一個既堅持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準則趨同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建立了一個既能讓國人認可又能使國際認同的準則趨同平臺。

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新會計準則的創新;強化了會計資訊決策有用的要求;在確認、計量和財務報表結構方面,確立了資產負債表觀的核心地位;在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方面,強調了會計資訊應當真實與公允兼具;在會計政策選擇方面,引入了研發費用資金化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進一步完善了成本補償制度;在資訊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則。

二、新會計準則適度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

公允價值是一種會計計量屬性。新會計準則規定的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的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這一定義已經與國際慣例接軌,這也是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趨同的一個重要標誌。

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強調對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負債、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所形成的資產與負債、投資者投入的資產等一些特定交易或者事項,如果有關資產或者負債存在活躍市場並且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允許採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這將有助於提高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全面衡量企業經營業績,及時反映市場價值變動資訊。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借鑑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公允價值的三個級次:第一級次,資產或負債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市場中的交易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第二級次,資產本身不存在活躍市場,但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第三級次,對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市場交易的資產,應當採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

需要特別注意是,新會計準則應用公允價值的前提條件是,有確鑿證據表明公允價值能夠獲得並能可靠計量。由於我國的市場還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因此我國在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時,採取了適度、審慎原則,適度引入公允價值,而沒有廣泛採用公允價值計量。主要考慮到以下兩方面的情況:一是公允價值損益變動可能沒有現金流量作支撐。引入公允價值後,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要計入當期損益,但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即企業損益表上增加了利潤,仍可能沒有現金流。這樣企業就有可能在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下導致現金流出,並使其企業價值高估。也可能會出現相反或低估的情況;二是公允價值的確定不易得到市場的驗證。當無法從活躍市場中獲取公允價值時,公允價值的計量需要依賴一些技術手段和市場引數。而這些技術手段所得出的結果必須足夠可靠,支援這些技術手段的市場引數也必須較豐富和完備,做出主觀專業判斷的人員還必須具備較高素質,否則公允價值就難以可靠地計量,甚至可能導致對會計利潤和資產價值的人為操縱。

新會計準則實行以後,由公允價值計量帶來的一個新動向是現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將會上升,促使上市公司估值方法與國際接軌,從以淨利潤為導向的市盈率模型和以淨資產為導向的剩餘收入模型逐漸向以現金流為導向的紅利折扣模型和現金流量模型過渡。

三、新會計準則進一步重視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

新會計準則緊緊把握了會計要素及相關交易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並構成以確認、計量和報告為主體的內在邏輯休系,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三者之間有機統一,確認、計量主要規定了會計政策,報告則反映了執行會計政策的結果。無論是基本準則還是具體準則,包括應用指南的正文部門,都是以確認、計量和報告等為規範的重點內容,以下主要分析確認和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