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2W

摘要:人類的公共環境是一個以社會群體部落為形象的活動舞臺,與地理、文化、生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隨著合肥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地鐵已成為市民日常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地鐵公共藝術在豐富廣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逐漸為人們所重視。該文從注重站點內在精神、地域文化特點、人文與自然的互補性三個方面,研究合肥地鐵公共藝術在建構合肥地域文化精神核心方面的重要意義。

地鐵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分析論文

關鍵詞:公共藝術;地域文化

一、公共藝術概念

公共藝術是一種具有開放、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往往與相應的環境設計密切聯絡,通常包括物理公共空間、社會公共空間和象徵性公共空間三種。在資訊時代,這三種空間共同構成了公共藝術的外部存在方式。公共藝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而地域文化是公共藝術產生的重要元素。

二、合肥地鐵公共藝術現狀

地鐵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標誌,展現了這個城市的發展面貌,而地鐵公共藝術則可以被看作是這座城市地域文化和靈魂的體現,展現了這座城市發展的文化脈絡。在現實中,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地鐵公共藝術這一重要視窗瞭解這個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還可以增強對這個城市的認同感。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快速邁進,合肥市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合肥內在的地鐵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當下社會公共意識的普遍提升帶來人們審美要求的逐步提高,使新時期的公共藝術創作也要符合、順應這種發展要求。而地域文化的構建也需要地鐵公共藝術作品的介入表達城市形象。近年來,合肥地鐵公共藝術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一些創意獨特、形象別緻的公共藝術裝飾了城市空間,渲染了城市藝術氛圍,豐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很好地宣傳了合肥城市形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與商客。一些作品加強了公眾對於城市的認知感與認同感,從而推動了城市地域文化的構建。這不僅使合肥地鐵公共藝術成為現代化都市的建設符號,而且對於加強地域性的構建以及人文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三、合肥地鐵與地域文化的構建

1.注重站點內在精神

“內在精神”的表達是指表現物件所傳達出的一種氣質與形象,是表現物件真正傳達的精神特點與形象概念。在當下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中,城市的內在精神是城市的重要特點,而將城市內在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公共藝術創作,更能夠讓市民品味地域特色。對於合肥地鐵公共藝術的研究,筆者通過查閱合肥地鐵資料與多方調研,深刻探究了合肥地鐵已有的路線。筆者希望能夠通過對特色站臺的研究,以點帶面,探尋合肥城市記憶,挖掘特色站臺的文化內涵,將城市的文化脈絡串聯起來,構建成獨具特色的`合肥地域文化名片。筆者認為,合肥現階段地鐵公共藝術的創作,是以“一站一名片,一線一特色,五線話全城”的設計角度定位的。現階段,地鐵公共藝術的注意力放在現有的地鐵1號線和2號線的設計上,其中合肥地鐵2號線的公共藝術作品更為突出、鮮明,有挑選性地對能夠突出合肥城市內在精神的站點進行創作,分別是三孝口的“慈孝文化”、四牌樓的“時尚節拍”、蜀山西站的“蜀山競秀”、大蜀山站的“玉蘭綻放”以及“蘭臺號”檔案主題專列。每個地鐵站內的公共藝術創作以地域文化為創作原點、以站點周圍環境為依託、以人文故事為背景、以場所記憶為依靠,深層次挖掘所在站臺地區的城市記憶,展現出城市與公眾的聯絡,喚起公眾回憶,從而使作品與公眾的生活產生共鳴與互動。如,“蘭臺號”檔案主題列車雖只有6節車廂,卻是安徽省檔案局、合肥市檔案局與軌道交通公司共同為第11個“國際檔案日”打造的公共藝術作品。專列圍繞“記憶合肥”“足跡合肥”“印記合肥”“創新合肥”的主題,展陳了近150幅關於合肥的檔案圖片。其中,部分珍貴檔案圖片為首次對外展出,如清嘉慶八年(1803年)合肥縣傅郭城圖、1949年皖北行署成立檔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粉蠟箋等。這些歷史檔案圖片展現了合肥的區域變化、建置沿革、名人足跡、城市風貌等內容,展示出合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及其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精神,讓廣大市民、乘客能夠更加直觀地感知合肥的過去、當下,並暢想合肥的美好未來。在滿足人們交通出行需求的基礎上,建構合肥地域文化是地鐵公共藝術設計的主要精神核心。合肥地鐵公共藝術的建設與發展,在未來合肥公共藝術發展中發揮著引領作用,並對後期地鐵公共藝術的發展有深層次的啟發作用。它的藝術創作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將站臺所在區域的地貌、文化等深層聯絡用藝術方式傳達出來,強調所在地域文化精神的豐富性。

2.突出地域文化特點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傳統、民俗、生態、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其地域文化內涵是公共藝術產生的關鍵要素。藝術創作構思應尊重本土環境、積澱作品內涵、留心精神氣質,從而創作出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藝術作品。合肥古稱廬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經年累月的歲月變遷中,留下了古往今來、諸多歷史變遷的歲月痕跡,而這些沉積都將成為現代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合肥地鐵2號線為東西方向的骨幹線,聯絡起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線路西起南崗站,東至三十埠站,由東線的傳統老工業轉向西線的現代科技發展方向,體現了一個城市從“傳統工業區”邁向“創新技術區”的城區轉型之路。地鐵所經過的站點地域具有不同的城市文化,這些地域印記正是合肥這座城市發展足跡的見證。在合肥地鐵具有代表性的站點中,公共藝術的文化創作充分挖掘了所在地域的歷史文化、生活群體等內在特徵。三孝口站的站廳層和站臺層的頂部有巨大的、紅白相間的中國結,站內裝飾以《合肥縣志》中記載的“三張孝母”故事為主題,為了紀念故事中的張家三孝子,此地改名三孝口。該站以三孝口故事傳說作為切入點,將代表幸福、平安的中國結符號進行抽象提煉應用於車站天花裝飾,柱面則通過剪紙的手法融入三孝口“三張孝母”的故事,喚起公眾回憶,使公共空間內的文化與公眾的生活產生共鳴,進一步起到教育作用。四牌樓站以“時尚節拍”為主題,將商業符號“條形碼”與商業色彩相結合,表現出時尚氣息。在設計造型上,從富有動感的綵帶中尋求設計靈感;在顏色上,從絢麗多彩的現代服裝中提取顏色,將商業符號“條形碼”與商業色彩相結合,用於天花及柱面裝飾上。造型與色彩的搭配將車站空間內明快的現代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可以使乘客欣賞優美的公共藝術,而且為站點空間增添魅力,將合肥這座科教之城的青年文化展現在乘客面前。這些創作素材與內容從不同的層面表達出合肥這座城市的發展與文化底蘊,凸顯出現代城市文化的進步與繁榮。這樣的地域文化精神為地鐵公共藝術的創作提供營養,從不同的方位打造合肥地域文化名片。

3.人文與自然的互補性

公共藝術的外部存在方式由所在公共空間內的三種空間屬性構成。其中,物理空間內的延伸不僅具有所屬地貌、地域的特性,而且其物理環境、自然生態精神成為了公共藝術生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環境中,創造人與自然充足的親近空間,使久居鬧市的市民能夠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藝術創作的深刻自省。而藝術創作本身由自然出發,從古至今師法自然的藝術家數不勝數。因此,地鐵公共藝術創作應該融入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精神,使公眾在心靈上產生共鳴。合肥地鐵2號線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大量運用了所在地的生態元素,如合肥的大蜀山、玉蘭花等。如:“蜀山競秀”主題將大蜀山山體的三角造型作為設計元素,空間以綠色為主色調,展現自然的清新和大蜀山的蔭澤後人,讓乘客猶如穿梭於自然,緩解了地鐵空間內的壓抑、單調感,給乘客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提升地鐵空間的內在識別性和差異性;“玉蘭綻放”主題提取合肥市樹廣玉蘭的花瓣造型,通過仿生手法,採用鋁合金摺疊出玉蘭花瓣,表現出合肥城市的內涵和魅力。生態元素化的公共藝術作品能豐富地鐵空間的特性,同時,公共空間內綠色環境元素的表現是在城市特色化程序中彰顯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媒介之一。人文與自然的互補性融入公共空間的藝術創作,體現了現代設計者對於創新性和時代性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逐漸被影響。在這樣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親切、自然、飽含情懷的生態公共藝術作品,能夠引發人們返璞歸真的共鳴。公共藝術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能夠讓人們真正瞭解在人文與生態滋養下公共藝術作品的價值與作用。

結語

城市地鐵的覆蓋密度與跨度體現了所在地域的發展速度。地鐵是交通功能的承載者,具有連線地域文化的功能,乘客是地鐵公共文化的接收者。城市地鐵為公共藝術提供載體,讓乘客直觀地瞭解城市文化與發展歷程,使發展地鐵空間文化的必要性日益凸顯。文章以合肥地鐵為案例,探討城市地鐵藝術的內在地域文化因素,研究地鐵公共藝術對地域性文化構建的必要性,以期進一步加深公眾對合肥地鐵公共藝術創作中地域文化構建的認識,為未來地鐵公共藝術創作提供一些思路。

參考文獻:

[1]韓超,楊豪中.西安地鐵公共藝術研究綜述.山西建築,2010(32).

[2]郭濤.地鐵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建構——以杭州地鐵1號線為例.藝術研究,2016(2).

[3]合肥地鐵的“文化範兒”.[4]孫遲,王霄.城市地鐵空間公共藝術探析.設計,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