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相聲內容圖式探析

學識都 人氣:4.49K

摘要: 幽默的解讀是個偵測、發現和消解的過程。欣賞相聲需要花功夫、需要發現,僅僅看錶演是不夠的。被激活了的圖式也可能隨時會被後來輸入的聲音資訊所改變。換句話說,有了已經被激活了的圖式的幫助,我們可以更透徹地理解相聲所要表達的言語幽默。本研究基於中國傳統相聲中的體現出的文化背景知識解讀其中的內容圖式。

中國傳統相聲內容圖式探析

關鍵詞:傳統相聲 內容圖式 言語幽默

引言

在相聲理解時,聽眾一點一點地接觸到相聲的內容。通過圖式理論,我們知道在處理外界的事情的時候,人們會按以前儲存在頭腦中的經驗和知識辦事。背景知識對於相聲理解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眾所周知,人們在交際過程中,說什麼,不說什麼,也是受文化規定和限制的,並非完全取決於個人願意和實際需要。談話的內容、話題的選擇是受文化制約的。在一個文化群體裡被認為是合適的話題和談話內容,可能在另一個文化群體裡就是應當避免談及的。相聲,作為言語幽默的一種形式,它的主題應該同樣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理解相聲不完全依靠於聽眾的語言知識。聽眾對字、詞、句方面的知識不能確保他們一定能夠聽得懂整篇相聲,還需要有一定量的經驗和文化知識。這就是為何有些會說中國話的外國人仍然聽不懂相聲的原因。

內容圖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聽眾在詞彙知識方面的不足之處,從而輔助聽眾理解相聲中傳達出的幽默資訊。相聲本身並不包含幽默,它只是為聽眾提供方向,以便於聽眾能夠從以前所獲取的知識中構建新的意義,從而產生幽默的效果。

相聲中所包含的內容圖式是十分豐富的,涉及到的主題主要包括:禮俗文化,飲食文化,歷史文化,方言文化,政治文化,娛樂文化等。本文主要是以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禮俗,飲食,和歷史文化為切入點,對相聲中的內容圖式進行分析。

一、禮俗用語

中國是禮儀之邦,是講究禮俗的文明古國,並一向提倡“禮多人不怪”。長期以來中國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人事條理和道德規範,制約著禮俗用於的使用。相聲雖然是通俗易懂的口語形式,但其中不乏受文化制約的禮俗用語,主要表現在問候語,自謙語,祝福語,吉祥語,禁忌語和角色用語。這些常常在相聲中也常常成為製造包袱的笑料。

例一:

甲:老太太好啊?

乙:好!

甲:他今年高壽了?

乙:跟我爸爸同庚。

甲:一塊兒下夜去啦?

乙:好嘛!一個梆子一個鑼啊。同庚就是一般兒大。

甲:噢!雙棒兒啊!

乙:雙棒兒?你爸爸跟你媽是一母所生啊?

甲:這麼一說老太太也六十歲了。

乙:對啦!

甲:她出門子了嗎?

乙:你這像話嗎?我爸爸成家跟我媽出門子那是一檔子事。

甲:擱到一塊兒辦為的是省錢?

乙:不省錢也得一塊兒辦。

甲:辦事了嗎?

乙:辦了!

當聽眾聽到“同庚”“雙棒兒”“出門子”的資訊的時候,相應的禮俗文化圖式被啟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同庚”的含義是年齡相同,是一種比較客氣禮貌的表達方式。“雙棒兒”是一種相對正規的表達方式,其含義為“雙胞胎、龍鳳胎”。“出門子”特別女子的出嫁。基於以上的禮俗文化,當甲詢問乙的母親高壽的時候,對方的回答激活了聽眾對“同庚”的一般理解,而隨著甲曲解了“同庚”含義的時候,聽眾的禮俗圖式被推翻,引發了新的圖式,兩種圖式形成對立,引發了幽默。同時對“雙棒兒”“出門子”的誤用同樣打破了聽眾的原有圖式,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委婉語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已滲透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作為禮俗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現象和人民心理。相聲中對於委婉語的使用而引發的包袱不足為鮮。

例二:

甲:老爺子好?

乙:別提啦。

甲:怎麼?

乙:他過去了?

甲:過去啦?

乙:對了。

甲:往哪邊去了?

乙:往那邊去了?

甲:您把他請回來,我還跟他有事呢。(向門外叫乙方的父親)**大爺

乙:別叫了?

甲:不過過去了嗎?

乙:不是走過去了,我爸爸下世啦。

甲:哦,賣菜去了?

乙:哦,上菜市場了?

甲:好呀,幫著您抓撓抓撓,省得您一人兒掙錢著急呀。

乙:什麼呀?入土啦!

甲:哦,種起來了!

乙:我種我爸爸幹嗎呀?入土都不懂?就是歸西啦。

甲:餵雞啦?

乙:你爸爸都喂兔子啦?他呀,沒啦。

甲:趕緊找呀!

“死”向來被人視為忌諱的話題,在表達這個含義的時候,不僅是漢語,其他許多語言同樣都有會有委婉的表達方式。在漢語中,死可以表達為:人過去了,歸西,入土,下世等。當聽眾接收以上的表述的時候,其內容圖式被啟用,但當甲一個接著一個曲解“過去”“下世”“入土”“歸西”含義的時候,聽眾也由此推翻了原有的`圖式,相聲中的一個又一個的包袱被抖開,幽默隨之產生。

二、歷史文化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相聲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印證和體現著中國歷史的發展。對於這一類幽默包袱的解讀,需要啟用聽眾一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典故的背景知識。

例三:

甲:(學韓父,山東話)“你們唱的是麼戲?”

乙:好嘛!聽半天還不知道是什麼戲呢?

甲:“是關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學韓父)“關公是哪的人?”

乙:(學管事的)“山西蒲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