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你還有時間失敗嗎?

學識都 人氣:3.98K
職場中的你還有時間失敗嗎?
“如果你已經超過30歲,在事業或工作上還沒有遭遇任何重大挫敗的話,那你快沒時間了。

  每個人都該在40歲之前至少重重失敗過一次。我指的不是小小的失望,比如搞砸一項任務,也不是辭掉一份好工作,更不是被炒魷魚。一定要是很嚴重的失敗。敢冒大險,才可能跌得重;跌得越重,以後才有可能爬得越高。

  “失敗降臨時,最好你已經老得足夠從中真正學到教訓;但也最好足夠年輕,讓你還有本錢振作精神,拍拍灰塵,重新出發。

  “有些父母擔心子女可能會失敗,我則擔心我的孩子到三十幾歲還不曾失敗過。如果不趕快的話,想要從中學到什麼,對他們而言實在太晚了。如果沒有在二十幾歲時從小規模失敗的經驗中所學的教訓,就不可能有日後成年時大規模的勝利。”

  這是當今全球最大的報紙《今日美國》創辦人艾爾.努哈斯自傳中的一段話。《今日美國》不是我們今天的話題,事實就是,艾爾.努哈斯執意地做了一件被“權威機構”認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在美國創辦一份全國性報紙,結果他成功了。

  5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處在他所説的“快沒有時間”的時候了。一度被這個S.O.B. (這是他的自稱)駭人聽聞的觀點搞得有點惶恐,急急忙忙開始清點自己的“失敗記錄”。

  很慶幸,在那個年齡受到這樣的啟發;很慶幸,在那個已經老到足夠學到教訓的年齡,開始對“成功”和“失敗”有了重新認識。

  從那時起,我相信,wrong的反義詞不是right,而是learn(Peter Senge 提出的第五項修煉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漸漸地,我發現,當你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以後,自然對他人也變得寬容,有耐心。

  進一步強化這個認識是通過一個體驗式培訓課程。這是一個面向企業中高級管理者的戰略決策模擬課程,學員得以在三天之內模擬一個企業10年的經營過程,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的決策在財務報表上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過去的10個月裏,在這個培訓課程中,我觀察到了來自不同行業,有着不同知識和經驗背景的,擔任企業中高級管理工作的300多名經理人。在課程模擬的市場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沒有出現過一次相同的結果。真實世界的經營活動中,“成功的公司都相似,不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但因為這個課假設了完全相同的外部環境,所以結果就直接與“經營者”相關了。因為這樣一個難得的觀察角度,我發現在課程中經營得不成功的公司的共同之處是:

  --溝通不暢。特別是,如果當一個“一意孤行”的學員為了説服同伴採用自己的方案,而片面地運用信息“證明”對方“錯誤”的情況出現時,這家“公司”的厄運就開始了;

  --無視結果。決策和實際運行當中出現一些“意外”是必然而且正常的現象,但每次結果最不如人意的都是那些“一直忙於彌補錯誤,掩蓋錯誤”的“公司”,為避小錯而釀大禍。

  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面臨“挫敗”的學員們都不缺乏相關知識,而是不能夠有效地運用恰當的工具和方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觀點。

  我們不可能讓時光倒轉,什麼都不可能重來;

  我們可以預見將來,只要別把時間花在為錯誤找藉口和掩蓋錯誤上。

  每次課程中,收穫最大的往往是那些犯錯最大的學員,因為他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缺什麼,並且知道該怎樣才能不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現在我可以挑戰努哈斯的觀點了,我們不一定非要真正經歷一次重大的失敗,只要我們做好了認識失敗的準備,“體驗失敗”一樣能夠帶來刻骨銘心的教訓。

  順便告訴大家,我在這個課程第一次做學員的時候,曾經“很慘烈地死過一回”。

TAGS:職場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