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學

學識都 人氣:7.16K

[心理] 網絡裏你總是在潛水嗎?教你冒泡的4個小方法

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學

害怕暴露弱點

“很多次,我已經把自己看到的文章鏈接到了微信朋友圈,但在最後點‘發送’時,猶豫幾秒鐘,最終都是以‘算了吧’取消了分享。”在外企做內刊編輯的安娜承認:“我擔心自己分享的東西會被別人認為沒品位,暴露自己的弱點,擔心不受朋友的歡迎,連個點讚的人都沒有,也顯得自己太沒人緣。”在心理諮詢師張沛超博士看來:“如果一個人害怕被看到不足,或許是因為在生活中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引起害怕的情境對應着既往的某些事件。比如當她非常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什麼的時候,得到的可能是非肯定性迴應。日久天長習得了這種謹小慎微、把自己藏起來的習慣。”

安娜承認,自己在職場中曾因一個文案遭受過領導的打壓而備感挫敗。“領導直言如果我寫不出像樣的文字,那就請能寫出美文的人來寫。”從那以後,安娜至少有3年時間沒寫過任何文字。“整個人特別沒自信,內心總有個聲音提醒自己文字太爛,偶爾想發微信時,也會左思右想,擔心自己發出來的東西被別人嘲笑。”

對示眾有障礙

跟安娜不同,Fenny很少在微博上發言,是怕受到網友的弱評和攻擊。在張沛超看來,潛水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跟不敢當眾發言是一樣的。“網絡世界也存在一個當眾的問題。有些潛水的人對當眾有障礙,儘管這個‘眾’最初是媽媽或鄰居家的阿姨,或者是班主任和全班同學,後來‘眾’就變成了無數人。因為內心包含了當初的那個‘眾’,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尊受到了威脅。就像魚兒一樣,露到水面就有被鳥啄食的危險。”

總是潛水,心理諮詢師盧悦認為這樣的人在性格上大概屬於自閉型。“一個人説話意味着要展現自己,表達自己,顯露自己對他們來説是一種衝擊,而這種衝擊對他們來説是挺不容易的。有些人更願意當觀眾,因為當觀眾的好處是可以沉浸在黑暗之中,可以想象自己是那個演員,但不用體會那種被人扔臭雞蛋或弱評帶來的羞辱感。這跟一個人的自戀不足有關。”Fenny説自己在微博上有限的發言,通常是轉發別人的信息,“即使被攻擊,也可以視作跟自己無關。”

保護隱私和安全

對於潛水的心態,近期天涯網有一個熱帖:“一個女孩從不在微博微信發自拍照美食照是什麼心態”,獲得30多萬的點擊量。在眾多網友回覆中,多數人表達了因為網絡不安全,怕暴露隱私的`心聲。撇開網絡自身安全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家馬斯洛早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安全和受到尊重的需要。當我們感到自己被監視時,就會有被扒光了衣服示眾的感覺。而只有我們的安全和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人才會對自己充滿信心並體會到自我的價值。

尤其是當一個人知道微信微博圈中就存在一雙監視的眼睛時,就更會謹言慎行。就像之前在微信上很活躍的留學生歐陽説自己現在潛水是因為父母都在自己的微信微博圈。“被監視的感覺很糟糕。有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幾張美食圖後,我媽打國際長途罵我在國外不好好學習,每天浪費時間做飯,最後只能發幾張圖書館自習室的照片和得A的作業才天下太平。”

且行且熟悉

拋開害怕暴露弱點,對當眾有障礙等心理因素,其實,多數人對公開表達自己都存在一個逐漸熟悉的過程。張沛超很幽默地把潛水的狀態分成三種:“菜鳥潛”,“閉關潛”和“老潛”。“菜鳥潛一般對圈子還不熟悉,有點恐懼,不知道説什麼好。感覺圈子裏還沒有敢聊的對象,先處在蟄伏和觀察的狀態。直到某天確定某一個人是可以聊的,於是開始冒泡;閉關潛,當一個人非常火熱地聊一陣子後,需要隔段距離看一下人羣中的自己,反省自己,於是會有意識地減少與圈子的交往;老潛,就好像人已經進到山裏,既沒有説的願望也沒有強烈不説的願望。”張沛超認為這三種潛水狀態都很健康也很正常。

所以,對於如何看待網絡潛水,關鍵看個人內心的感覺。如果你對此並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那就悠閒自得地靜聽花開花落,坐看雲捲雲舒。再説,心理專家認為那些整天泡在網上不發言不快的人也未見得就是健康。而如果你的內心有糾結,也想在網上暢所欲言但又顧慮萬千,不妨先從點贊冒泡開始,從最信任最親近的人開始,隨着互動度的增加,你的自信和勇氣也會穩步上升。

 見證:異樣眼光來自臆想

——凱麗,26歲,會計

微信開通2年多的時間,我只發過5條信息。每次發信息都會考慮別人會怎麼看自己,尤其在意自己在朋友圈中很多專家級人物眼中的形象。我知道這跟自己缺乏自信有關,因為父親比較強勢,我在他眼中永遠是一個做事欠考慮的小孩。這樣的性格一直伴隨着我走過大學,進入職場。即使我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總覺得短別人一截。後來,一個很瞭解我的同事在微信中建立了只有我倆的羣,慢慢地她又拉進來幾個跟我們關係都很熟悉的朋友。在熟悉的人羣中,剛開始我依然很少發言,在朋友的影響下,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我的話也越來越多。於是,我有意識地開始在朋友圈中點贊,參與評論。我發現別人並沒有因為我的發言,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反而因為我的參與,大家的熟悉度越來越高,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方法論:冒泡的4個小方法

1.覺察。當內心感到衝突時,聽聽內心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如果有顧忌,想一想究竟內心顧忌的是什麼?究竟有怎樣的聲音阻礙了自己的表達?日久天長就能聽到這種批評性聲音的共同特點。

2.積攢信心和勇氣。嘗試先從點贊開始冒泡,點贊是安全的,當點贊時,別人的迴應度也會增加。或者先從最信任、最親近的人開始參與評論,慢慢地去拓展。通過別人的鼓勵和誇獎積攢信心和勇氣,然後再在相對更陌生的環境中表達自己。

3.反其道而行之。找一天不停地發言,邊發言邊覺知,看一看是不是世界末日,批評的聲音是不是會變大,給自己做一次行為矯正。

4.朋友聚會。如果身邊有相同問題的人,舉行一次聚會,從同病相憐的夥伴處獲得相互支持和理解,內心的衝突感也會越來越低。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