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説課稿5篇

學識都 人氣:1.4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小學説課稿5篇

小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水從哪裏來》是湘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以“人與自然要和諧地發展,要關注生態環境,注意保護環境 ”為主題展開。

《水從哪裏來》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小熊、小鹿、山羊都想知道水是從哪裏來的,最後,狐狸用事實使它們懂得了這個知識。課文寓科學常識於故事情節中,化抽象為具體,生動有趣,好學易懂。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水循環的自然常識,培養髮現問題、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由於本課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如何讓小朋友們瞭解小動物是怎麼得到水循環的自然常識的。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演示法、點撥法。通過課件演示,老師的點撥,使水的水的循環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容易理解。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通過學生互相朗讀、互相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 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那麼你知道水從哪裏來的嗎?我們每天用這麼多水,水會用完嗎?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14課《水從哪裏來》。此導語從我們平時的生活説起,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環節2 : 初讀課文,複習字詞

首先,我用課文錄音來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然後,引出上節課學習過的字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環節3: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我首先請學生自己讀課文,通過巡視指導,來檢查學生課文朗讀的情況。接下來,出示幻燈,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再讓學生互相讀課文,互相討論問題的答案。再通過集體反饋的方式,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最後,課件演示,老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4: 拓展延伸。

借課後題“你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麼?這個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交流、互動、評價,揭示出小動物們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這樣做的好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環節5 : 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好處:鞏固知識點,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小學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

2。通過練習,把不同結構的字搭配得當,書寫正確、端正、勻稱。

3。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正確的寫字姿勢

1。同學們,誰能説説正確的寫字姿勢是什麼樣的?

(身體坐正,腳平放,注意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邊一拳。)

隨學生的回答,出示學生正確書寫姿勢的畫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導入新課

本學期我們的寫字課和上學期一樣,間週上鋼筆字課和毛筆字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上鋼筆字課。

三、學習新課

1、打開書第1頁,指名讀字。

2(出示課件“確”“悟”)

(1)請學生注意觀察這個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説。

(2)教師相機介紹:“確”“悟”為左右結構的字,左邊寫得窄一些,右邊較舒展。“石”字在字的左邊做字的部件時,下面的口橫折及下面短橫都要向右上斜一點。豎心旁的左右點不同:左為“左點”,下部稍向左斜;右為側點。左點略低,右點略高。

(3)各學習小組討論其餘的字。

四、學生練習

1、學生描描、臨寫。

2、請學生上黑板寫。

五、根據學生練習情況總結

我們在書寫左中右結構的字時,不僅要注意左中右和上中下的寬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將筆畫搭配得當,書寫正確、端正、勻稱。

小學説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次説課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e Lve Anials。本套教材非常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基礎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要學會學習,開發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本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都採用了與學生緊密聯繫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同時,它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了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而體現出了英語新課標提出的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路,為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1.本課教學內容:

○1. 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是學習常見動物單詞 cat dg ne duc panda rabbit

○2. Let’s tal

學習句型I have a …以及Super! Cl! Ww! Great!等表示讚美的感歎詞語。

○3. Let’s d.

本部分要求學生在“Act lie a..”的指令下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2.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聽懂,會説L! I have a … 並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2能聽説,認讀一些常見的動物單詞。

○3能聽懂,會説幾個常用的感歎詞 Super!Cl!Ww!Great!並能夠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4能聽懂簡單的指示語,並能按照指令模仿動物做出相應的動作。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愛護和保護小動物。

3. 重 、難點的確定:

重點: 能聽説認讀常見的動物單詞,並能運用句型“L! I have a ..”

難點: 由於學生年紀小,對於一節課要正確運用所學句型和四種表達感歎的詞,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特別容易混淆。通過本課的學習,運用自然引入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與使用重點句型和四個感歎詞。

二. 教材處理:

1.以“舊”引“新”

依據知識遷移規律的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從已學過的知識引出要學的知識,從課前的日常對話引入單詞教學。

2.以“練”促“能"

學生技能的形成,需要經過適度的訓練才能消化,本課設計了多種樣的遊戲活動,學生通過遊戲,提高了自己掌握知識的能力。

3.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

讓學生在表演中學會運用語言,更能突出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本課通過教師的示範表演,教會學生在表演中學會本課重點句型。

三.教法分析

通過新課導入、新課講解、反覆操練和鞏固運用、反饋練習、歸納總結五步教學法,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競賽和遊戲活動,精講巧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深化教學內容。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四.教學手段:

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1英文歌曲欣賞 上課之前,讓學生欣賞並演唱英文歌曲,通過簡單的手勢讓學生在唱起來的同時動起來,演起來,樂起來,在音樂的襯托下,歌曲營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並且呈現了個別動物的詞彙,為所學內容做好了鋪墊準備。

○2每日對話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注意,拉近師生距離,首先安排了師生間的每日英語對話“D u lie …?es,I d. What’s this? It’s a …”,通過口語練習,完成了對教學新課的鋪墊,以"舊"引"新"。

○3單詞教學通過色彩鮮豔的演示,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將帶他們去一個有趣的地方,並請他們依據我的提示猜測要去哪裏?當學生猜出去大森林時,我們便"上車", 一路歡歌去了森林公園。隨着動聽的音樂,電腦打出公園全景, 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導入正課。

2、新課的講解

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動的畫面,配有小動物的説話聲和樂器聲,栩栩如生。以小動物們介紹自己為主要內容,通過小動物不同的自我介紹和獨特的樂器,讓學生對於所學的新知識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反覆演練,使學生全面掌握。感歎詞是讓學生突然看到老師變出了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自然的發出感歎中學習了四種不同表示感歎的詞語,再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和真人的錄音,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思想素質、情感素質和英語語言素質。

3、反覆操練和鞏固應用

○1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Wr in threes,in pairs,in rw,in grup,及競賽等多種不同方式操練鞏固。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2TPR活動。TPR是全身運動反應法的縮寫詞,TPR聽聽做做的活動深受兒童喜愛、節奏和動作能刺激大腦皮層,激活記憶。我先要求學生仔細聽並且看老師的動作, 猜測其含義,然後跟着錄音部分做動作, 從對 “Act lie a ..” 的反映中自然習得語言。

4、反饋練習

○1單詞遊戲

本課的又一次高潮是將遊戲與練習有機結合,融為一體。設計了慢動作遊戲,讓學生在喜愛的遊戲中開展快速説出單詞的競賽活動,將動物的單詞卡片放進一個大信封內,並慢慢抽出卡片的一部分,看哪一組同學説的快和準,並進行評比。學生通過遊戲,邊做邊練習,寓教於樂,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

○2情景表演

喜愛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這一特性讓學生用自己所帶的毛絨動物表演對話內容“L! I have a… 並自選感歎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同座練習本課重點句型。學生練習完後,自由組合代表小組進行台前表演,並由教師和部分學生作為評委對參與表演的學生給予評價。讓學生通過表演,真正的鍛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5、歸納總結

本課除了板書所呈現的重點內容外,又將事先準備好的“知識袋”通過優美的旋律、音韻動聽的節奏傳給全神貫注的同學們,音樂聲猛然一停,拿到知識袋的同學打開紙條,大聲回答紙條中的問題,答對的同學獎勵給一個粘紙帖畫,這項活動讓每一位同學興趣高昂的再次鞏固新知,加強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最後,我將大組競賽的結果公正地告訴全班學生並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

6、展示板書

Unit 4 We lve anials

L! I have a… ne cat dg duc panda rabbit

本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説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鍊,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温故而知新,達到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小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

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教學目標:

依據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圍繞課題,質疑學文,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培養觀察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關植物傳播種子方面的知識,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

四、 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並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説教學設計:

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情景導入,誘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學生觀看有關植物的影片,我聲情並茂地作介紹,把學生帶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沒長腳也沒有翅膀,怎樣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將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位植物媽媽?在書上把它們畫下來,以訓練學生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讀中理解”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我導學第二小節,課件出示降落傘,“看,這降落傘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媽媽就能*它傳播種子了。”再演示課件,風輕輕一吹,降落傘一個接一個出發的情景,理解“紛紛”一詞,蒲公英的孩子多快樂呀!讓學生美美地把這一節讀出來,學生練讀,我再指導讀,“蒲公英**的辦法怎麼樣”?指導學生再看畫面,抽生誇一誇,再隨意地加上動作,表情站起來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

分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喜歡的小節,喜歡蒼耳的就學習第三節,喜歡豌豆媽媽就學習第四節。我出示學習方法。(1)讀一讀課文,(2)説一説辦法(3)演一演情景(4)誇一誇媽媽。然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質疑,我把課前採集的蒼耳種子實物讓學生摸一摸,體會蒼耳佈滿刺的外殼。再用課件演示鎧甲掛住動物皮毛這一動作,讓學生體會這一辦法的有趣,再讓學生用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我抽讀,分小組比賽讀,使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權利。同桌練習説一説“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什麼傳播種子”。以達到訓練全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我小結:

蒲公英媽媽*風吹,蒼耳媽媽*動物的皮毛帶,豌豆媽媽*太陽曬傳播種子。

植物媽媽傳播種子還有哪些辦法?讓我們一起去野外觀察吧!我課件顯示美麗的草原、田野、樹林等。抽生像課文那樣誇一誇這些植物媽媽。再把它寫出來,以此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能

六、説板書:

  蒲公英

  風

  蒼 耳

  動物皮毛帶

  豌 豆

  太陽曬

小學説課稿 篇5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一年級的閲讀課怎麼上?崔巒老師説過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閲讀課最重要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能讀出感情。其次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依據以上理念,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學字,讀中悟意。

二、依據理念説教材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冬天,爺爺用稻草做衣裳為小樹禦寒,夏天,小樹用自己做傘為爺爺遮陽。人與小樹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和諧呀!課文文字活潑,簡潔優美。學生能在有聲有色地朗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感染,從小樹立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三、依據理念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課件三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本課時三維教學目標分別為:

知識和技能方面有三點:1是認識10個生字和4個偏旁:刂、冫、人、灬,在學習生字過程中積累識字方法。2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是培養學生初步的閲讀能力,學習語言的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方面有:鞏固識字的方法,體會朗讀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是: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情懷。

我構思的是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比,教學重難點是:識字學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能積累語言.

四、説説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天真活潑,好奇好問,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直觀形象、新鮮活動的事物所吸引,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獲得體驗,達到情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情境,設計遊戲,分解朗讀要求,分散識字難點,讓學生在一堂課中能始終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五、説説教學策略方法,總結起來主要有三點

1、 創設情境法。

2、 趣味識字法。

3、 以讀促悟法。

六、説説教學準備:

1、 本課要認識的四個偏旁、構成合體字的部件。

2、小樹和爺爺的頭飾圖。

七、説説本案的設計特點,總結起來也有三點:課件七

1、 課堂是快樂的,學生是愉悦的。

2、 識字是輕鬆的,識字是主動的。

3、 知識是建構的,情感是互動的。

八、從以下四個環節説説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神祕的朋友。想認識嗎,睜大眼睛看好了,貼小樹嗨,大家好,我是小樹,想和我做朋友嗎,介始介始自己吧!”學生與小樹快樂地問候之後,教師過渡引導:“聰明的小朋友,我可是人類的好朋友,你知道我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嗎?”學生回答後教師提問引導:“小樹能給人類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小樹呢?有一位爺爺做得特別好,讓我們一起向他問聲好吧!” 貼爺爺

上課伊始,小樹、爺爺和小樹之間親切的問候,似朋友般面對面的交流,極大的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爺爺為什麼要愛護小樹的道理在課堂之初也得到了明示和呼應。

第(二)環節是:走進文本,趣味識字。

1、 首先是課件範讀課文,學生思考:爺爺喜歡小樹嗎?小樹喜歡爺爺嗎?藉此問題把握課文的感情脈落。在此學生與文本第一次親密接觸。

2、 接着學生藉助拼音讀課文,找出生字自學。“課文裏藏着好多生字寶寶呢,讓我們用搖籃把生字裝起來,再想個好辦法記住它吧!”這一活動伴隨着動手動腦,動眼動口等多種感官參與過程,這也是學生與文本第二次親密接觸。

3、 再接着就是集中識字。集中識字過程以做”口腔體操”的情境創設開始,嗨,讓我們來做口腔體操吧,請位小老師帶着大家拼讀音節,看誰的口形最標準?接着,讓我們來認識幾個新偏旁吧,把教具發給學生,讓它們一一對應,找上朋友,組成新字。再接着就是“看圖片猜棵、穿、傘三個字”的遊戲,學生在形象生動的識字遊戲中,應該能乘上快樂的“情趣直通車”,愉快地奔跑在“識字高速公路”上。通過趣味識字,學生也能進一步積累到 “形象記字”“想象記字”的識字方法。

第(三)環節是:親近文本,以讀促悟。

崔老師説“一年級的閲讀教學,要結合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教學中,要重點指導朗讀第二段,我首先喚起學生已有的體驗,引導學生感受冬天的寒冷,當學生觀察到插圖一的反映的季節是冬天時,我這樣引導:是呀,寒冷的冬天來了,刺骨的北風呼呼地颳着,鑽進我們的領口,袖口,褲管裏,真冷呀!冷得我們直打哆嗦呢!把你們的小臉小手小腳凍成什麼樣了?誰來説説看。學生已有的經驗與情感體驗如果被教師啟發性的語言激活了,就能説得真實而生動。學生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樹的冷,從而進一步感受到爺爺的愛心,讀好第二段也就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

接下來抓住本段 “暖和的衣裳”這一短語積累語言,教師這樣引導:冬天裏,你還覺得什麼也是暖和和的,也來用上“暖和”這個詞吧,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再作引導: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後,心裏可感激老爺爺了,睢,小樹和爺爺在説悄悄話呢,説些什麼呢?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快樂地表達,動情地朗讀,再接着讓學生帶上頭飾大膽演一演。最後師生總結這段“説説讀讀演演”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自學第三段。

第(四)環節是:回讀全文,讀後暢想。

學生在音樂聲中讀完全文後,教師引導提問:你最喜歡爺爺還是小樹?為什麼?這裏,無論學生作何選擇,都證明幼小純真的心靈受到了文本的感染。教師順勢再作引導: “你有爺爺一樣的愛心嗎?你能做點什麼呢?”在此,教師圍繞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將文中所悟落實到日常行為之中。最後在一首兒歌中結束本課時教學,讓兒歌與環保意識一起融化在學生純潔的童心裏:小免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

總之,學生的想象會被教師一次次放飛,學生思維的火花會被教師一次次點燃,學生的表現慾望會被教師一次次激活喚醒。教師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我想如此純美的課文,有了成熟有序的構思,再合上教師嫻熟的教學藝術,這個課堂定會成為一個師生心靈溝通、共同成長的樂園!這不正是我們呼喚的,神往的課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