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名人故事作文彙編七篇

學識都 人氣:3.2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名人故事作文彙編七篇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説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這不僅在當時,就是今日來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張衡能取得這些成就和他小時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開的。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一張竹牀上,仰着頭,呆呆地看着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説:“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説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説:“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着,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着,他非常高興!心想:這北斗星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着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祕,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裏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他創立了“渾天説”,並根據“渾天説”的理論,製造了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張衡從一個對着天空數星星的孩子,成長為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他大膽追求自己的目標,不為其他世俗的名利束縛,興趣為師,潛心科學,終成一代大家。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感興趣的目標,一定不要輕易錯失,而是要集中精力勇於追求,不斷克服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一步步地攀登,最終會向目標不斷靠近。這就是追求的魅力,這就是追求的動力,這就是追求的教益。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因為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師説》、《進學解》。課外閲讀,各種選本上韓文也隨處可見。他的許多警句,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導我們的行為。

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後有山曰韓山,洞前有水名韓江。當地人説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麼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禮呢?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韓愈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鬥爭,最後還是大義戰勝了私心,終於實現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摺一遞,就惹來了大禍;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後名。

韓愈是個文章家,寫奏摺自然比一般為官者也要講究些。於理、於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他説那所謂佛骨不過是一塊髒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羣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並説:這佛如果真的有靈,有什麼禍殃,就讓他來找我吧(“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這正應了我們現時説的,立場不同,感情不同這句話。韓愈越是肝腦塗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於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於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12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韓愈自己也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濤,確是不一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作文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12月4日星期二晴今天,我讀了一篇關於李白上學的故事,故事是説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貪玩逃學。

有一天,天氣晴朗,李白心想:這麼好的天氣,我才不願意窩在屋裏讀書,出去走走,多好啊!走了沒多久,他就看見一位老奶奶拿着一根鐵杵在砂石上磨,李白好奇的走過去問:"老奶奶,你在幹什麼?"老奶奶回答:"我在磨繡花針。"李白驚訝的説:"可是你的鐵杵那麼粗,什麼時候才能磨成那麼細的繡花針呢?"老奶奶卻不動神色的説:"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為什麼鐵杵就不能磨成繡花針呢?我剛開始磨的時候鐵杵有這麼粗,現在你看......只要功夫下的深,什麼難事都能做成。"李白頓然醒悟:對呀!老奶奶又説:"你是附近學堂裏的學生吧?大白天不好好讀書,跑到這裏瘋玩,這可不好啊!你要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深有感悟説:我會牢牢記住的,謝謝老奶奶,我去上學了。"李白以後再也沒有逃過學,刻苦用功,日後成為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學習、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衝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説:“因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現在中國衞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提示

不服氣是民族自尊的表現,也是愛國的表現,個人的事業與國家的利益結合動力更強。志氣。信心。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秦海璐9歲時,因為爸媽下海經商,乏人照料,被狠心地“扔”進全託京劇戲校。

戲校苦哇。為了出一個“苗子”,基本採用“打為主,吼為輔”的訓練方式。尤其秦海璐學的刀馬旦——唱、念、做、打、舞、翻,樣樣得練好。承受的苦、累、痛,難以忍受,無法形容。

別的孩子週末,回家偎在父母懷裏、撒嬌、盡享呵護。秦海璐像只被遺棄的小鳥“無枝可依”。父母常常忙得幾個月沒空來看她。她心裏漲滿了委屈,用淚水抵抗、發泄。可是哭完了,沒人心疼,一切還得照舊。於是,開始擰巴、較勁兒,玩命練功,老師讓停也不停。就這樣,將近7年的戲校生活,練就了她極強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諳:在這個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歲,秦海璐戲校畢業,進入北京中戲。身處奼紫嫣紅,俊男美女之中,長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沒壓力。“因為7年的苦,都熬過來了,這算得了什麼呢?”何況,她堅定的、唯一的目標:拿張大學文憑,回家做白領,找一個好老公。班裏的同學,有的想家想得淚汪汪,有的因拍廣告、演戲,找不着感覺痛苦而哭。她沒心沒肺,悠哉淡定,兀自打發日子。直到大四。

那年,學校認定她是“能演戲的幾個裏最會演戲的一個”,讓她參加電影《榴蓮飄飄》的拍攝,她不幹。“不想拍電影,只想當白領。”班主任“激將”説,你如果不試試,拿了中戲文憑就去當白領。人家會説,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們兒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讓別人説幹這行不行,才改的行。不料,她這一“觸電”,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兩個大獎。

都以為她會“乘風而上”,她卻躲貓貓般匿跡三年,圓她的白領夢去了。輿論譁然,有説她自覺長相對不住觀眾,改行了,有説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論,隱退了……各種“浮雲”,她全然不顧,我行我素,心裏竊笑:姐用實力證明過了,姐行!姐很行!你們愛咋説咋説。與姐無關。

然而,做演員是她命定的天職和強項,兜兜轉轉幾年,她還是被“旋”進演藝圈,且不急不躁,憑着豐厚的底藴和紮實的功底,聲名鵲起,成為觀眾喜愛、褒讚和欣賞的實力派演員。

在電影《愛情呼叫轉移》裏,12個走馬燈似的相親女,唯獨她演的那個,讓人印象深刻。媒體問她緣由,她説,喜劇也得認真演,而不是刻意去討好、甚至胳肢觀眾,但也不能一水順的認真。除了感覺,還得動腦子。掌握好發力點,收放自如。這是從小在戲台上的基礎和累積。在舞台上,射燈跟着你轉,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節奏。開始,鑼鼓點控制你,等你一點點有了節奏感之後,鑼鼓點開始跟着你。這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是一個演員成長、磨鍊、積澱、成熟的過程。所以,吃的苦,永遠是人生的基礎。非但演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綜觀演藝界,學戲出來的跟沒有學過戲而當紅的,截然不同。”學戲出來的,特別紮實,特別沉穩,不浮躁,懂得收斂低調。譬如何賽飛、徐帆、袁泉,不論生活、演戲,工作,還是為人處世,特樸實嚴謹,很少會出一些幺蛾子的事兒。因為,京劇傳統的優良風格和謙謹意識,隨着那些“苦”,日積月累,浸潤到骨髓裏去了,約束規範着人的言行、修為。

秦海璐出演話劇《四世同堂》裏的大赤包。四川媒體評論她:“身材苗條,知性嫵媚……”她莞爾:這都是“他們”對我的評價。跟我沒關係。在我這個小小的圈子裏,也許我有那麼點兒知性。但出了這個圈子,比我有學問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別當回事兒。

多年來,她堅守原則:“演員是個‘感知’很強的職業。來不及感知生活,陀螺似的從一個劇組到另一個劇組,我不幹!”這就是她的基礎,風格、底藴。作文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着“個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候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恆。

話題:“成功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衞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鍊,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划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拼命鍛鍊,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於一個雙腿截肢後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説,那絕對是一個奇蹟。奇蹟的發生需要一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話題:“真正的殘廢”“毅力”

一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一個人一生的簡歷: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只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孃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了;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一條渡船,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一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一份嶄新的事業。

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一輩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機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你都不會成功。

話題:“挫折是一筆財富”“困境與成功”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衝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着跑在別人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着,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家教教育”

海爾的啟發

在許多國人眼裏,海爾這個成功企業已經很強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蹤報道海爾多年的記者卻説,在他接觸到的諸多企業中,海爾的“憂患意識”是最強的。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個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用81.6%、年銷售收入已突破 400億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都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能有這樣的意識,很值得我們深思。按照張瑞敏的説法,他們進軍中國的戰略非常簡單:贏家通吃。他們的目標就是不給你留任何一點市場和地盤。毋庸諱言,我們的許多企業,不要説弱勢企業,就是像海爾這樣的佼佼者與世界500強相比也還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絲毫放鬆和懈怠。實事求是地正視挑戰的嚴峻性,充分估計到競爭對手的力量和困難的一面,向最壞處着想,向最好處努力,這樣才較為有益,而較少有害。

分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海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沒有憂患意識,不努力進取,就等於自取滅亡。

話題:“憂患意識”“知己知彼”

為失敗做準備

在美伊戰爭中,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揚言,他已擺好城市遊擊巷戰的陣勢恭迎美國大兵。在摩加迪吃過巷戰苦頭的美軍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在苦練怎麼打勝仗的同時,也在苦練打敗仗後如何當俘虜。戰俘訓練課程的名稱是“超壓力灌輸”,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積極抵抗、保命要緊。訓練以近乎殘酷的方式進行,但卻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臨絕境,就可以從容應付。

分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數事實説明,誰能為失敗做準備,誰就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話題:“憂患意識”“成功的因素”

愛迪生的災難

1914年12月,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萬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兇的當兒,愛迪牛24歲的兒子在濃煙和廢墟中發瘋似的尋找他的父親。他最終找到了:愛迪生平靜地看着火勢,他的臉在火光搖曳中閃亮,他的白髮在寒風中飄動。愛迪生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驚人的冷靜。他看着一片廢墟説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誤過失都給燒了個一乾二淨。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可以從頭再來了。”火災剛過去三個星期,愛迪生就開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聲機。

分析:①災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也能給人帶來創新的動力,關鍵在於你應該怎樣對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

③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④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泰戈爾

話題:“挫折與成功”“堅守與放棄”

遊向高原的魚

水從高原由兩向東流着,渤海口的一條魚逆流而行。它的遊技很精湛,因而遊得很精彩,一會兒衝過淺灘,一會兒劃過激流,它穿過了湖泊中的層層魚網,也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壺口瀑布,堪稱奇蹟;又穿過激水奔流的青銅峽谷,博得魚們的眾聲喝彩;它不停的遊,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礁石,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卻凍成了冰。

若干年後,一羣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着遊的姿態,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

分析:一方面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最後得到的只有死亡。另一方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昭顯的是一種奮力追求的信念,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話題:“成功與方向”“信念”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森田心理療法是在1919年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教授森田正馬博士創立的,在心理學上獨樹一幟。在過去的八十多年裏,全世界有數以千萬計的患者因為採用森田療法而擺脱了以往痛苦的生活。

森田從小腸胃弱,20歲時得過一場傷寒,因為病重曾卧牀達兩個月,在那段時間裏,夜裏有時會出現類似發作性神經病的症狀(心動過速,發冷,全身發抖,感到死的恐怖等)。

在東京帝國大學一年級的期末階段,父親經常不能及時寄來學費,由於對父親的氣憤,導致了精神渙散,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專心於學習,當時他終日為頭疼和形形色色的恐怖所困擾,甚至一度考慮過留級。

但後來他不再介意那些症狀,加上朋友的勸解,便不顧一切地用起功來,並取得好成績。與此同時,他的神經症症狀也部分消失了。

野村章恆(1974年)針對他當時的情況,曾經這樣説過:“那次背水一戰和迎戰恐怖的親身經歷,對他日後撰寫《神經衰弱及強迫觀念的根治法》是一次有益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