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11W

《比一比》主要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其教學重點難點是: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能正確掌握比長短、比高矮、比輕重相應的不同比較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正確運用生活中已經積累的一些直接經驗,建立起長、短、高、矮、輕、重的概念;學會正確的比較方法,進而形成學生的比較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了一個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1、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如:在學生探索比的方法時安排了比長短的遊戲,讓學生同桌比比,比手指,比鉛筆。這使學生感到新奇,好像在玩。參與活動的興趣也提高了,並認真地比出長短來,從而總結出正確的比長短的的方法來。再如:在學會比高矮後,又安排了排隊遊戲,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學生全力投入比一比的各項活動中,並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聯繫生活,主動探索

當學生學會了比長短、高矮後,聯繫生活經驗,説説、比比身邊的事物,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合作交流。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並在交流成果中,學生不斷地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發現,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的發現,又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既有助於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又能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生認識天平時的一個教學細節。學生通過教師介紹,大都能明白天平可以用來稱物體的輕重,可究竟如何判斷誰重誰輕,在學生的概念上還不是很清晰。教學中,我聯繫小朋友平時遊戲的場景,依次引導:你們玩過蹺蹺板嗎?如果老師和你一起玩,會怎樣?結合學生的回答我進一步介紹:天平稱東西時,就和蹺蹺板一樣,重的會落下來,輕的會翹起來。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來幫助學生理解簡單的物理知識,這種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立刻領悟到了如何判斷天平左右托盤上的兩樣物體的輕重,教學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