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最新重慶2.5天小長假新規

學識都 人氣:9.23K

12月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實施意見》出台,意見提出: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週五下午與週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實施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精神,改善旅遊消費環境,推動旅遊消費持續增長,加快把我市建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和世界旅遊名城,經市政府同意,現就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突出旅遊項目開發,新闢旅遊消費市場

(一)重點推進旅遊度假區建設。

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建設旅遊度假區的意見》(渝府辦發〔2013〕213號),切實加大旅遊度假區開發創建工作力度,重點推進巴南東温泉―南温泉、長壽區長壽湖―長壽古鎮、江津四面山、永川茶山竹海―樂和樂都、南川金佛山―神龍峽、武隆仙女山、巫溪紅池壩、石柱黃水、萬盛黑山谷和綦江古劍山等10個市級旅遊度假區建設。武隆仙女山國家旅遊度假區要加強管理,完善設施,提升服務質量。積極支持萬盛黑山谷等市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進全市“三個一批”旅遊度假區加快建設,2015年再創建一批市級旅遊度假區,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市級旅遊度假區30家以上。

(二)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

到2020年,按照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和建設標準,在全市規劃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50個。按照《自駕遊管理服務規範》(LBT044―2015),加強自駕車房車營地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三)積極推進郵輪遊艇產業發展。

依託重慶豐富的江河湖泊水域資源,把握郵輪大型化和遊艇小型化的發展趨勢,着力發展大型豪華郵輪,積極培育新型內河遊艇,合理控制發展規模,推動江海聯程旅遊。完善重慶港、萬州港集散港口的服務配套設施,加快推進重慶主城郵輪母港、始發港、沿江旅遊碼頭、遊艇基地的規劃建設。培育打造郵輪遊艇旅遊集羣。積極爭取開展三峽郵輪旅遊保税購物和離境退税試點政策。

(四)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村。

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與現代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支持發展全城旅遊,鼓勵創建旅遊城、旅遊鄉鎮、旅遊鄉村。實施旅遊特色景觀名鎮(村)創建工程,建成一批特色旅遊鎮(村)。以旅遊星級飯店、綠色飯店、美食街(城)和國家星級酒店酒家等培育創建為重點,提高旅遊接待服務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建成全國特色旅遊景觀旅遊名鎮(村)30個,市級特色旅遊景觀旅遊名鎮(村)100個,建成一批全域旅遊區縣。

(五)着力推動旅遊跨界融合發展。

以“大旅遊經濟”為牽引,以山水都市、渝西旅遊走廊、渝東南民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帶和渝東北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區域旅遊協作發展為抓手,促進文旅、農旅、工旅、商旅、金旅、康旅、學旅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產業融合旅遊目的地。加快推進華僑城歡樂谷、萬達文旅城、國際馬戲城、環球歡樂世界等產業融合項目和合川釣魚城、渝北龍興古鎮、黔江濯水古鎮等重點項目改造升級,推動旅遊產品向多元化、複合型轉變,實現旅遊產業鏈條延伸和完善。

二、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激發旅遊市場需求

(六)開發構建旅遊產品體系。

圍繞“做優精品、做亮名品、做大新品”的總體要求,構建以觀光旅遊為基礎、休閒度假為主導、專項旅遊為特色、新興旅遊為亮點的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級、國家級、區域級、地方級影響力的旅遊產品,不斷豐富旅遊產品類型,以滿足廣大羣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

(七)全面提升觀光旅遊產品質量。

依託世界遺產和國家A級旅遊景區,以做大遊客總量、促進旅遊消費為目標,着力實施A級景區提升計劃,加快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山水都市、長江三峽、大足石刻、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等世界級旅遊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鞏固壯大國內市場,提升以山水都市、峽江湖泊、名勝古蹟、美麗鄉村、民族民俗、地質地貌等為載體的`觀光休閒旅遊產品。着力打造《印象武隆》《烽煙三國》《天上黃水》《夢幻桃源》等一批體現重慶文化特色的旅遊演藝,促進觀光旅遊產品提質升級。

(八)重點發展度假旅遊產品。

依託都市、山地、森林、江湖、鄉村、温泉、郵輪遊艇等優勢度假資源,重點開發都市度假、山地度假、濱水度假、鄉村度假、温泉度假、森林度假、郵輪度假七類休閒度假產品,建設度假設施,提升度假服務,優化度假環境,豐富度假活動,完善度假功能,發展旅遊地產,打造山水度假旅遊勝地。加快推動環主城、環渝西走廊、環長江三峽、環烏江畫廊休閒度假旅遊帶建設,拓展休閒度假旅遊空間。

(九)大力發展購物旅遊。

堅持以商品開發為基礎,以市場建設為重點,產銷結合為核心,鼓勵市場主體開發富有重慶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加大對老字號商品、民族民俗旅遊商品的開發推廣力度,大力推進都市商圈、區縣旅遊休閒購物街(鎮)和保税展示購物中心、地方特產名品展銷中心等旅遊商品購物基地建設。重點培育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10家和100個旅遊商品品牌。鼓勵旅遊景區、酒店、郵輪等設立特色商品購物免税店,積極爭取境外遊客購物離境退税試點政策。依託旅遊景區、度假區,配套完善旅遊特產商店、旅遊特色餐飲、旅遊娛樂消費等設施,培育良好的旅遊購物環境和氛圍,不斷提高全市旅遊消費水平。

(十)積極發展老年旅遊。

積極開發老年人休閒養生養老旅遊產品,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打造專業化老年旅遊服務品牌,全面落實老年人等羣體景區門票減免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興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旅遊設施。積極推進江北鐵山坪、沙坪壩歌樂山、南岸南山、北碚縉雲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綦江古劍山、城口亢谷、武隆仙女山、奉節興隆、巫溪紅池壩、石柱黃水、彭水摩圍山等地依託優勢生態條件打造養生養老旅遊基地。

(十一)積極發展中醫健康養生旅遊。

堅持政策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創辦中醫健康旅遊產業。以A級旅遊景區為依託,培育和打造武陵山、長壽湖、金佛山、仙女山等中醫健康養生旅遊基地。以中醫藥企業和温泉企業為龍頭,以中醫養生主題酒店、中醫養生主題街、中醫養生主題廣場和中醫養生連鎖機構為骨幹,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生方面的優勢,打造中醫健康旅遊產業集羣。鼓勵各區縣(自治縣)充分發揮本地區的中醫藥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和發展中醫健康養生旅遊市場,推出一批以中醫藥文化傳播為主題,集中醫藥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中醫健康旅遊產品。加強中醫健康旅遊市場監督管理,促進中醫健康養生旅遊市場規範化發展。

(十二)大力支持研學旅遊。

大力推進研學旅遊試點。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主旨的研學旅遊,組織學生開展寓教於遊的課外實踐活動。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名勝古蹟、大型公共設施等建設一批研學旅遊基地,積極培育大學城、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生態園、博物館(紀念館)、長安汽車城、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等一批特色鮮明的研學旅遊示範基地,逐步完善研學旅遊接待體系,加強研學旅遊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責任保險制度建設。鼓勵對研學旅遊給予價格優惠。

三、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改善旅遊消費環境

(十三)完善旅遊諮詢中心和集散中心。

在3A級以上景區、旅遊城鎮、旅遊鄉村以及機場、車站、碼頭等設置旅遊諮詢投訴接待服務中心。主城區依託江北機場、朝天門碼頭、菜園壩汽(火)車站、龍頭寺火車站、陳家坪汽車站等城市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佈局功能完善的遊客集散中心31個。各區縣(自治縣)要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依託交通樞紐建設旅遊接待服務中心和遊客集散中心,實現旅遊景區、旅遊城鎮村、旅遊線路等諮詢服務全覆蓋。

(十四)加強景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建設城市及國道、省道至A級景區的連接道路,力爭5A級景區有高速公路或一級路直達,3A級及以上景區與區縣城或與高速公路之間聯網公路基本建成二級以上油路,至少有一條通往旅遊鎮、鄉、村的道路達到三級路的標準。加大景區、度假區和旅遊城鎮、旅遊鄉村旅遊停車場建設力度。加快旅遊配套的供水、供電、通訊、網絡、環衞等設施建設和金融、郵政等服務網點建設。

(十五)推進旅遊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

按照《重慶市通用機場佈局規劃》,編制低空旅遊發展規劃,支持通用機場向大型旅遊景區、度假區、自駕車房車營地佈局。到2020年,全市將形成以江北機場為樞紐,以萬州機場、黔江機場、武隆機場、巫山機場支線機場為主體,若干小型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場、水上飛機起降場為特色的運營高效、有序銜接、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安全保障的旅遊航空服務體系,實現全市通用航空網絡全覆蓋,為全域旅遊提供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務。

(十六)大力推進旅遊廁所建設。

採取建、改、擴、養、管相結合方式,用三年時間在全市建設3421座旅遊廁所,其中新建1922座旅遊廁所,改建1499座。到2017年年底,全市A級旅遊景區的旅遊廁所全部達到國家旅遊廁所質量等級標準,實現數量充足、乾淨整潔、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目標。

(十七)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

依託重慶工業及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大力發展郵輪遊艇、旅遊房車、旅遊小飛機、大型遊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閒、登山、露營、漂流、探險等各類户外旅遊用品。大力引進旅遊裝備品牌和企業,鼓勵企業開展旅遊裝備自主創新研發,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和微型企業扶持等政策。

(十八)積極發展“互聯網+旅遊”。

積極開展在線宣傳營銷。充分運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開發建設重慶旅遊網絡平台,與新媒體以及阿里巴巴、騰訊、攜程等旅遊電商平台合作,促進線上和線下旅遊的良性互動,加強山水都市、温泉之都、長江三峽、渝西走廊、烏江畫廊、紅巖聯線、大足石刻、武陵仙山、巴渝古鎮、美麗鄉村等旅遊資源、旅遊產品、旅遊文化活動、重點旅遊線路的宣傳營銷,提升重慶美麗山水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支持旅遊企業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打造在線旅遊企業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動跨境消費退税便捷化。引導旅遊景區建設在線銷售和電子門票驗證系統。積極推進重慶市旅遊卡發行工作,落實優惠政策,實行特惠商户折扣。推進創建智慧旅遊示範景區、酒店、旅行社、郵輪、旅遊企業、旅遊區縣等,到2020年,實現全市4A級及以上景區和旅遊城鎮、鄉、村免費WI―FI(無線局域網)、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打造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