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樣葫蘆成語故事

學識都 人氣:1.9W

依樣葫蘆成語故事1

【注音】yī yàng hú lu

依樣葫蘆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才能出眾,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説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牆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出處】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

【解釋】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用法】作賓語、狀語;比喻單純模仿。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照貓畫虎、照本宣科、依樣畫葫蘆。

【相反詞】別開生面、推陳出新。

【示例】◎ 我們依樣葫蘆總可以學好。

依樣葫蘆成語故事2

出處:《續香山夜錄》。

意思:照着葫蘆的樣子畫瓢。比方依照原樣辦事,缺乏發明。也作“照着葫蘆畫瓢”。

宋朝開國天子趙匡胤即位時,陶?在翰林院為“翰林學士”。這是一種閒差事,有職無權的學官,不外偶然草擬文件佈告罷了。

陶?認為朝廷必定不會要他久長擔負,便盡力表示文才,希求重用,一時在翰林院成為拔尖人物。他進一步託人向宋太祖報功,並懇求調升。不料趙匡胤笑道:“我據説翰林草擬文告,都是抄抄從前的老文章,至多面目全非一下,依樣畫葫蘆,有什麼了不起!(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更換詞語,此俗所謂依樣畫葫蘆爾!)”

陶?因而很不愉快,在翰林院住處牆上題了一首詩:

官職有來需要做,才幹用途不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形容的成語。

趙匡胤曉得了,對他更加不滿,到底也不重用他。

依樣葫蘆成語故事3

陶谷是個學問淵博的人,他發現宋太祖對於一些辦文告和寫文章的臣子,包括他這個翰林學士在內,都不太重視,他就向太祖請求調離翰林院。太祖聽了,笑着説:“這種官很難做,只能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我看,你還是繼續做下去吧!”陶谷聽到太祖這麼説,心中很不舒服,就在翰林院的牆壁上題了一首詩,來抒發他自己的牢騷。詩的原句是這樣的:“官職有來須與做,才能用處不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一生依樣畫葫蘆。”後來,宋太祖見了這首詩,就格外的不喜歡他了,將他冷藏,始終沒有重用。從此,這句“依樣葫蘆”就被人用來比喻處理事情的時候,只會模仿別人,沒有絲毫改革的新意

雖然,新的事物需要舊的來做參考,但是主要應該改造舊的,創造新的.,才容易有進步,才能更好,如果只依照舊的一模一樣的去做,那有什麼意思呢?就像我們從事科學研究,對於別人的成就,只能參考,主要的還是應該創造出新的東西;如果只照着人家的東西,毫不改進的去做,那就成了“依樣葫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