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鞠躬盡瘁4篇

學識都 人氣:2.12W

成語故事:鞠躬盡瘁1

[成語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成語故事:鞠躬盡瘁4篇

[成語解釋]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典故出處] 明·宋濂《先府君蓉峯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成語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説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成語故事:鞠躬盡瘁2

解釋: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鞠躬盡瘁,竭盡所能,貢獻出全部力量。盡瘁:竭盡勞苦。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説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出處:

明·宋濂《先府君蓉峯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用鞠躬盡瘁造句

(1)她為推展學前教育,鞠躬盡瘁,貢獻良多。

(2)王老先生為社區服務,其鞠躬盡瘁的精神,令人感佩。

(3)他可以為公事鞠躬盡瘁,犧牲所有假期。

(4)他一生對國家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魯迅對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他為推展全民脱盲教育運動,已是鞠躬盡瘁,令人欽佩不已!

(7)諸葛亮為了蜀國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8)只要事關國際民生,我必鞠躬盡瘁,全力以赴。

(9)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包拯為人民鞠躬盡瘁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11)我能受總經理如此器重,一定為公司鞠躬盡瘁,以不負總經理厚望。

(12)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會鞠躬盡瘁,為公司效命。

(13)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4)他們鞠躬盡瘁地為國家的交通建設奉獻一生。

成語故事:鞠躬盡瘁3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釋義]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心力。小心謹慎地貢獻出全部力量;直到死。

[語出]明·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華府知府周公行狀》:“況若臣病即死;則鞠躬盡瘁;臣之分願已畢。”

[正音]盡;不能讀作“jǐn”。

[辨形]瘁;不能寫作“粹”;已;不能寫作“己”或“巳”。

[近義]全心全意誠心誠意

[反義]三心二意敷衍塞責

[用法]含有褒義。“鞠躬盡瘁”和“死而後已”有時可以分別獨自運用;有時可以在一句裏分開使用。形容為人民事業奮鬥終生的革命精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造句]:

1.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於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4.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民對他仰之彌高。

5.諸葛亮當軸處中,奉詔輔孤,為了蜀漢的興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從走上工作崗位那一天起,她就決心為祖國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7.魯迅對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8.謝秦王,謝秦王!君集一定不負秦王恩德,為秦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9.心中悲哀升起,為人類,他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10.只要皇上能改過自新,老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故事:鞠躬盡瘁4

解釋: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鞠躬盡瘁,竭盡所能,貢獻出全部力量。盡瘁:竭盡勞苦。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説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出處:

明·宋濂《先府君蓉峯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用鞠躬盡瘁造句

(1)周總理鞠躬盡瘁,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豐功偉績。

(2)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永遠懷念他。

(3)她為推展學前教育,鞠躬盡瘁,貢獻良多。

(4)王老先生為社區服務,其鞠躬盡瘁的精神,令人感佩。

(5)他可以為公事鞠躬盡瘁,犧牲所有假期。

(6)他一生對國家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7)魯迅對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8)他為推展全民脱盲教育運動,已是鞠躬盡瘁,令人欽佩不已!

(9)周總理為了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諸葛亮為了蜀國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1)周總理為了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幸福而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工作!

(12)我能受總經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不負他的厚望。

(13)只要事關國際民生,我必鞠躬盡瘁,全力以赴。

(14)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5)包拯為人民鞠躬盡瘁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16)我能受總經理如此器重,一定為公司鞠躬盡瘁,以不負總經理厚望。

(17)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會鞠躬盡瘁,為公司效命。

(18)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他們鞠躬盡瘁地為國家的交通建設奉獻一生。

(20)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民對他仰之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