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詞中的場景研究

學識都 人氣:5.1K

按照空間美學的觀點,“空間體驗決定着人的生存體驗方式,同時也規定着文學藝術的生存美學體驗。而柳永詞中具有明確的場景意識,這一方面是由於詞這種文類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表達上約定俗成的詞語範式,也即宇文所安所説,詞所表達的是“陳詞濫調”氣另一方面是通過具體場景的直接描寫體現出來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柳永詞中的場景研究的碩士論文,歡迎大家閲讀。

柳永詞中的場景研究

  柳永詞中的場景研究

第一章柳永詞中場景的總體特徵

按照空間美學的觀點,“空間體驗決定着人的生存體驗方式,同時也規定着文學藝術的生存美學體驗。從生存論美學視域看,文學藝術作為人類生存經驗的表達,勢必要在文化空間體驗中展示生存的意義與價值。”由此可見,文藝作品所構造空間的模式在文藝作品的審美價值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文藝作品中的場景,則是空間理論中的空間在作品中的具體體現方式。柳永詞中具有明確的場景意識,這一方面是由於詞這種文類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表達上約定俗成的詞語範式,也即宇文所安所説,詞所表達的是“陳詞濫調”氣另一方面是通過具體場景的直接描寫體現出來的。柳永是慢詞發展的奠基人,柳永的慢詞多用鋪敍的表現手法,描述的就是一個個場景。柳永的慢詞中大量使用領字,“一力製作慢詞的柳永,也便是詞中領字的奠基人。試打開《樂章集》看,我們驚喜的發現,凡是後世常見的領字,包括單字領、雙字領、三字領諸種形態,柳永差不多都嘗試用過。”③柳永詞中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轉換,就是靠領字來完成的,場景與場景之間相互重疊轉換,迴環往復,使得詞的結構平衡和嚴謹。柳永詞中的場景描寫,在總體上具有明顯的特徵,下文將對此分別進行論述。

一、場景範圍廣泛

按照學術界廣泛認同的觀點,《花間集》代表了詞從產生到定型的最高藝術成就,尤其是温庭箱和韋莊的詞,標誌着詞的形成。《花間集》的內容具有“狹深性”的空間特點,如歐陽炯所説:“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④詞中所描述的大都是貴族化的生活場景,詞中所寫的主人公大都是女子,描述的場景是她們的生活環境,大都在繡閣閨樓及庭院之中,題材比較集中。再加上詞具有內傾型的文學特徵,使得稍後的詞一直沿襲花間傳統,行寫範圍比較狹窄。一直到範仲掩,才對詞境進行了較大的開拓。而柳永的詞,有一部分詞繼承了花間詞的傳統,描述的是內室中的場景,比如繡閣客館中的公子佳人,同時伴隨着柳永宦遊的足印,他還有很多詞描述羈旅行役中的所見所聞,包括自然山水以及盛世都會風情。這些詞作大大開拓了詞的場景範圍,為讀者描繪了很多引人入勝、美不勝收而又充滿民俗風情的畫卷。在柳永之前,並不是沒有詞人寫過羈旅行役詞,但是那也是偶然為之。柳永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此類詞的詞人,這使得柳永詞中的場景範圍相當廣泛,“皇城帝都、三吳西蜀等都市場景,他作過多角度的描繪。而隨着他的宦遊行役,西北的千里關河,吳越的雲濤煙海,江南的萬塾千巖,楚鄉淮岸的華村山釋等自然山水空間,像流動變換的鏡頭,一一展現於詞世界。”

二、迴環疊復的場景構造

詞產生之初,大都以小令形式面世。整個唐五代到宋代初年,詞壇中小令都處於一統天下的地位。直至柳永大量創作慢詞,慢詞才得到飛速發展,以致出現慢詞和小令齊頭並進的局面。小令一般字數較少,體制很短小,時空容量很有限,講究意在言外,詞中有不盡之意為上佳,張炎《詞源》中有云:“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不得閒。末句最當留意,有餘,,不盡之意始佳。”小令中的場景大都是單一場景或者二元場景,在描繪這些場景的同時極力增加詞中的意藴,以儘可能多的承載內容,花間詞大都是這種情況,如温庭筠詞中的場景,按照孫益康先生的觀點,“全詞兩片的聯繫並不強,因為各片所寫似乎僅為單一景色”氣因所描述場景的單一,故而增加詞中景物相互間的距離,使得詞更有張力,容納更多的景外之意,意外之情。温庭綺的詞中,大都是描寫深閨之中女子在靜默中思念情人的生活情態,一般只有一個場景,類似攝像中的一個鏡頭。而柳永所大量創作的慢詞,則與小令的形式有很大不同,李之儀曾評論説:“至唐末,遂因其聲之長短而以意填之,始一變以成音律。大抵《花間集》中所載為宗。然多小闋。至柳耆卿始鋪敍層衍,備足無餘。形容盛明,千載如逢當日。”柳永詞中的場景,隨着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不停變化,這種迴環往復的多重複疊結構,是柳永的首創,是柳永詞中場景獨特的排布方式。從時間上來看,一般情況下,詞是現在、過去或者未來組合在一起的二重或者三重的時間結構,這是一種單線條的內容排布方式,而柳永的詞中,則是由當前場景回想到過去,由過去聯想到將來,又由將來轉回現在的迴環;從空間角度分析,一般詞都寫主人公思念他人,或者他人思念主人公,柳永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他的詞作中是“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試看其詞《浪淘沙慢》: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熄。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歎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更忍把、從前歡會,陵頓翻成憂戚。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處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色暫時疏散,費伊心力。婦雲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惜。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雲態,願低帷呢枕,輕輕細説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第二章柳永詞中典型場景的研究

《毛詩序》雲:“玲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也就是説,詩行寫的是文人士子的志向、抱負。詞則與詩相對,清代謝章鋌在《眠琴小築詞序》中説:

詩以道性情尚矣,顧餘謂言情之作,詩不如詞。參差其句讀,抑揚其聲調。詩所不能達者,宛轉而寄之於詞,讀者如幽香蜜味,心入心脾焉。詩不易盡,詞雖不必務盡,而盡亦不妨焉;詩不宜巧,詞雖不在爭巧。而巧亦無礙焉。其設詞愈近,其感人愈深。範希文、歐陽永叔非一代名德哉?乃觀其所為詞,與張三影、柳三變未嘗不異曲同工。何哉?歎乎?夫人必先有所不忍於其家,而後有所不忍於其國,今日之深情款款者,必異日大節之暴蟲者也。故工詩者餘於性,工詞者餘於情。

一、江岸離別場景

江岸送別是詞中比較常見的場景。劉師培曾雲:“感物興懷,援情記興”氣在江邊送別的時候,煙波浩激的江河延伸到視野所及的盡頭,與蒼茫遼遠的天空相接,構成一個龐大空闊的空間。詞人望着這樣的`天地,感覺到自己是如此激小,“寄輕幡於天地,激滄海之一粟”。想到自己生命的短暫,此去前途的撤茫,此次與友人分離之後再次相見的無期,萬種愁情一起湧上心頭,更易引發詞人的離別悲情。離別的時刻令人傷懷,離別前後碰到相似的場景還會觸景傷情,正如江掩《別賦》所云:“藉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的一生,仕途坎河,沉論下僚,為了功名利祿四處奔波,無轉天涯,羈旅生活使得他不停地面對分離。柳永又是多情之人,離別觸動着他敏感細膩的內心,令他失魂落魄,黯然神傷。故而在柳永詞中,江岸送別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場景。

這首詞的上闋,描繪的是依依惜別的離情離景,由三個場景組成。開篇直接描寫,點明此次送別的時間、地點以及景象:“驟雨不終日”,突然而來的雨急急地下了一陣,剛剛停下來。四野顯得格外安靜,唯有寒婢在悽悽切切的鳴叫着,預示着已到了夏末秋初。接近傍晚了,暮色沉沉中,主人公面對着為了行人休息和餞別之用的長亭。這是第一個場景,其中的物象有:寒姆悽切的叫聲,雨後的長亭,將晚的天色,營造出一種淒涼孤寂的氛圍,對下文的行情起烘托渲染作用。下一個場景由兩個動態的畫面構成,表現的是離別時的情景:都城城門郊外的野地中,搭設着帳幕,朋友正在和主人公宴飲,為他餞行。可面對着滿桌的佳餚,卻無法下箸,醇香的美酒在前,也無心暢飲,只因馬上就要面臨着分別。這是第一個宴飲的畫面。第二個畫面是戀人分離。

二、登高望遠場景

自古以來,文人士子都喜歡登高遠眺,在重陽節這天還有登高遠望思念他方親人的習俗。孔子曾雲:“君子登高必賦,小子願者何?”登高能夠廣博見識,登高時賦詩來扦發自己的情懷,這是古代大夫必備的才能之一。孟子曾經講述過孔子登山的事蹟:“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望遠成為文人才子行發自己情懷的一個特定場景,是集體無意識下的一種行為,有着特定的文化內涵。登高者期待通過登高來暫時擺脱現實生活中的羈洋和束縛,並藉以擴大眼界,開闊心胸,使自己超然世外,獲得安寧。登上高山或者站立在高樓上,視線一下子開闊起來,平日裏熟悉的事物顯得澉小而遙遠,成為點綴在天地間的背景。天地是如此的博大浩遠,囊括一切。登高者深刻感覺到自己的撤小,和大自然相比人類的短暫和激小。天地間只剩自己一個的孤獨感油然而生,就像陳子昂所描述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種情形下,楊慎會感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專參想到的是“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王安石登高後產生的感覺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和蘇拭“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相比,多了幾分進取心和參與意識。登高之後,個人內心深處的情緒會聚集而噴發出來,這種情緒因人而異,又無比真實。

對於柳永來説,“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騎,永日無言”。柳永平生的心事,就是與情人分隔兩地,無法相見,一腔柔情蜜意無處寄託。在他登高遠望之後,這種情感就尤其突出。柳永登高望遠詞中,歷來最受矚目的是《八聲甘州》:對溝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風霜悽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薦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秒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漆留。想佳人、粧樓顆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想凝愁。

這首詞有兩個具體的場景,一個是登高之後看到的眼前之景,另一個是想象中佳人在樓上思念我的情景。在第一個場景中,開篇直接描寫登樓之後所看到的景象:深秋霜降時節的傍晚,暴雨急急地從天空灑向江面,雨水瀰漫在天地之間,將大地空氣都清洗了一番,洗出了一個清爽的秋天;漸漸地,起風了,雨停之後冷風寒氣逼人,愈來愈緊,關山河流蕭條悽清冷落,夕陽迴光返照,慘淡地照射着詞人所在高樓;放眼望去,天地間處處是衰敗的紅花、調零的綠葉,美好季節的景物已經慢慢的消失不見了,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只剩下滾滾的長江水,一如既往默默地向東流去,彷彿不受季節變遷的影響。這個場景的景物描寫歷來受到評論家的推崇,如陳延焯評論説:“情景兼到,骨韻俱高,無起伏之痕,有生動之趣。古今傑作?”,趙令畤記載評論説:“‘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場景所包含的物象有:灑向江面的瀟瀟暮雨,深秋寒倉逼人的霜風,迴光返照的慘淡斜陽,紅衰翠減的天地,默默東流的長江水。

第三章柳永詞中場景的意藴

艾略特先生説:“以藝術形式表達情感的唯一途徑是找到一種客觀的相關事物’。換言之,即找到能夠激發某一特定情感程式的一套物體,一種情景,一系列事物,人們在看過這些事物之後,就能立即喚起那種相關的情感。”對於柳永的詞來説,場景就是這一種“客觀的相關事物”。柳詞中具有非常明顯的場景意識存在,場景是柳永詞中很重要的一個層面。柳詞就是由一個個場景組成的,詞的內容通過場景來表現,詞人的情感通過場景來表達,讀者閲讀詞句時通過想象場景具有身臨其境的體驗,來與詞人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場景是柳詞的主體。詞人通過他的詞,來傳達他內心深處無可言説的情感。詞中的這些場景承載着柳永寄託在詞中的情感,場景的轉換訴説着詞人心緒的變遷。柳詞中的內容和情感都是通過場景來表現出來的,場景在柳永詞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藴。

一、場景是詞表達真情的載體

對於文學作品來説,真實性是個很重要的問題。“現實主義堅持‘本質真實’,浪漫主義則沉浸於‘情感真實’,自然主義則對毛茸萁的‘自然真實’傾心不已,意識流小説則發現了更為重要的真實的內心’。”這樣的説法似乎過於絕對,種種文體的真實也許不能分得如此清楚,但真實對於文學作品的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的,對於詞來説尤其如此。詞在產生之初,就是用來表達更貼近人的真實情感的文體,真實性是詞的一個基本特點。況周顧曾説:“‘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他認為,詞要將真實的景物和真切的感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表現出詞的美感。由此可見景物在詞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詞的表達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相卩永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他的詞更是情真意切。柳詞的真摯情感千百年來打動着無數讀者的心,也是它的永恆魅力所在。而柳詞的真實,正是通過詞中的場景體現出來的。正如楊海明所説:“寫景促成了行情的順利進行和圓滿成功。”場景塑造了柳詞真實的環境,傳達着詞人真實的情感。

結語

場景是詞作構成的一個部分,由詞中主人公所生活的外部環境以及主人公的活動共同組合構成,也包括主人公想到、夢到的畫面。也即,場景是詞中所描繪的物象的組合,包括人造建築構成的空間組合和自然山水的空間組合,或者是兩者皆有的空間組合。柳永詞中的場景意識很明顯,場景是柳詞的一種表達方式,通過直接的場景描寫以及領字的運用來體現出來。

伴隨着詞的發展,場景也在發生變化。柳永詞中的場景描寫,較之前代以及同時代的詞作,具有不同的特徵,比如場景範圍更加擴展,場景構造更加複雜,場景描寫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等。柳永詞作中具有的典型的場景描寫,包括繡閣客館這樣室內空間描寫,也包括室外廣闊天地空間的描寫,如江岸送別、登高望遠、葦村山驛等自然場景描寫,以及盛世都會這樣反映人類生活都市風情的描寫。其中大都反映的是詞人羈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經所想,映射出的是詞人滿腔的真情和內心深處的痛苦。而柳永詞中所映射出來的這矛盾的心境,與當時的社會思潮是相互關聯的,是儒家正統思想和世俗享樂觀念無法融合的矛盾。

關注柳永詞中的場景,是從空間角度來研究柳詞的特徵。空間的體驗是人的生存體驗的一種方法。詞所描述的空間,是詞人生活體驗的寫照。這是從微觀角度來研究詞人及其作品。對詞中的場景進行研究,可以更深刻細緻的解讀詞人的生存經驗和心路歷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與真實的詞人更加貼近。也許場景還有其他的意義,敬請更多學人進行此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