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應重視“讀”

學識都 人氣:2.21W
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應重視“讀”
摘要:“讀”對於語文學習具有獨特的作用。農村初中學生閲讀材料少,閲讀習慣差,需要特別重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學習資源,激發農村初中學生的“讀”的興趣,以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初中  語文教學  讀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筆者認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要實現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有較豐富的積累”,最重要的途徑是重視農村初中學生課堂教學中的“讀”。
        一、讀的種類及作用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包括朗讀、默讀。“朗讀和默讀是閲讀的兩種形式,也是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朗讀就是反覆多遍的讀,最終達到能背誦的程度的讀。朗讀指的是出聲的讀,它是視覺、發聲、聽覺、思維活動的結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朗讀是“讀”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它對語文學習的作用是其它形式無法替代的。朗讀要求發音清楚響亮,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語語調,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並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因此,朗讀展現的是一種過程,偏重於朗讀者的`自我體驗,獲得的是一種體驗,進而自然產生結果—─背誦。在學生反覆的朗讀過程中,文章的風采格調、邏輯脈絡、語言表達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會對他(她)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默讀即無聲閲讀,是用大腦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無需將文字轉化為聲音,它是獲取文字信息、局部知識的主要手段。一般來説,默讀的速度要比有聲閲讀快兩倍以上,默讀比朗讀更有利於對內容的思考、比較、理解,能使默讀者自己身心安靜,頭腦清醒,更容易理解其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多朗讀,間或也使用默讀,兩種“讀”的方法交替使用,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重視“讀”
        從語文教學的規律來看,初中階段是學生從朗讀向默讀轉化的階段,學生還需要依靠閲讀時大聲的言語來保持注意穩定,進行思維和理解內容,並獲得有效的識記。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農村學生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家長缺乏閲讀的習慣,家中沒有多少供孩子閲讀的書籍。一些教師的誤導,也是家長認為孩子在家裏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這使本不富裕的農村家庭更不願意購買課外書籍,也不願意讓學生閲讀課外書籍,導致了農村初中學生除了課本之外幾乎無“書”可讀。這種情況在近些年來雖然有所好轉,但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村初中由於資金、人員緊張,圖書室裏的圖書量少質差,無法開展正常的借讀、閲覽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初中學生閲讀能力、語言的積累、流暢的語感。要培養農村初中學生“閲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有較豐富的積累”,必須在有限的閲讀材料中選擇可以背誦的材料,進行有效的閲讀訓練。
        三、激發學生興趣使農村初中學生樂於“讀”
        誇美紐斯説:“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訓練學生“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讀”的興趣。
        (一)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古語説“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人格,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平等自由的語文學習空間中學習,使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學習的主人,從而對學習語文有更大的興趣。        (二)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該朗讀的地方必須朗讀
        要激發學生的朗讀動機,語文教師首先要在課堂上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為學生的朗讀創造氛圍。初中學生的思維還需要藉助於形象、色彩、聲音進行的,因此,創設一個色、形、聲俱全的情境,對學生的朗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學生對朗讀感到輕鬆而不枯燥,從而樂於朗讀。在朗讀中思維得到啟迪,情感得到薰陶,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地達到積累的作用。凡是教師認為有必要朗讀篇、段、句,都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實物投影、收錄機)配樂朗誦、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進行朗讀。筆者曾聽過一位語文特級教師上的一堂示範課,一篇要求一節課完成的“閲讀課文”,在課堂上朗讀的次數達16次(包括齊讀、分組讀、抽讀、表演讀等)之多,而學生卻覺得學得很高興、輕鬆。
        (三)教師示範
        朗讀訓練中要求學生背誦的,語文教師也必須能背誦。語文教師要通過展示自己,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信服。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彼此佐證,會激發起學生課外閲讀、誦讀的極大興趣。
        (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對話教學理論認為,閲讀教學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的差異,每個學生在閲讀詩文的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不盡相同。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強求理解的完全一致,應以自己的思想深度、學識積累、生活經驗、審美水平,給學生以指導點撥,調動學生閲讀的積極性。
        (五)開展朗讀背誦比賽
        為了提高學生興趣,檢查閲讀訓練效果,可以舉行賽詩會、成語接龍比賽、進行文章篇、段、句背誦比賽等等,不拘一格,以數量多者為勝。這樣,學生會形成一種收穫感、滿足感,更能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