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藝術專業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6W

網絡藝術最初是藝術家的業餘實驗。隨着創作隊伍的壯大、作品數量的增加、社會影響的擴大,目前它已得到大眾認可,並顯示出蓬勃發展之勢。 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網絡藝術專業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網絡藝術專業畢業論文

網絡藝術專業畢業論文

淺析網絡藝術中的無厘頭

縱觀人類的媒介發展史和藝術史,可以看到新的媒介會拓展人類藝術表達能力,促使新的藝術形態的產生,可以説媒介是藝術發展的直接推動力。當網絡成為人們生活中賴以生活的重要方式,成為人們交流和交往的主要平台,藝術必然同網絡相結合產生了網絡藝術。網絡藝術基於互聯網的技術特點和運行方式,同以往的媒介藝術形態不同,帶有自身獨特的特點,並且隨着互聯網媒介的發展,已經呈現出巨大的影響力。

網絡藝術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已經存在的藝術作品通過數字化技術處理在互聯網上原樣態的呈現;另一類是指在互聯網上發表的或者主要用於互聯網傳播的原創藝術作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第二類。可以説第二類才是真正的網絡藝術,它更能體現出網絡藝術結合網絡媒體給藝術帶來的變化,也是網絡藝術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依據。

網絡藝術結合網絡傳播的特點,其藝術主體、藝術手段、藝術內容、藝術對象同以往的媒介所產生的藝術有所不同,這種變化再結合中國當代的社會背景使得網絡藝術呈現出明顯的無厘頭傾向,表達出一種荒誕、隨意、無中心、無目的的無厘頭特徵。

 一、網絡藝術中無厘頭的體現

無厘頭並非在網絡中才開始出現。“‘無厘頭’的起源有兩種説法:其一,‘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説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肓語和行為沒有明確的目的,粗俗隨意,亂髮牢騷,莫名其妙,但並非沒有道理。其二,‘無厘頭’原是廣東順德一帶的方言,是罵人話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説一個人做事情什麼都不行,十分無能”。①

無厘頭為學界所關注起於香港周星馳系列電影,後來大陸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無釐頭的創作。如《Q版語文》作者林長治將31篇原有的語文經典課文打造成詼諧幽默、讓人爆笑的無厘頭故事;2004年出版的《新浪無厘頭叢書》總字數過百萬,其中就包括了《非正常男女》、《搞笑天地》、《冒牌金庸》和《世説新語》。無厘頭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誇張、無邏輯,不合常理,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缺乏意義。而當今網絡成了無厘頭文化藝術的重要滋生地。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圖片、網絡短片等網絡藝術都大量地呈現出無厘頭創作。

無厘頭網絡文學

無厘頭網絡文學首先體現在無厘頭網絡小説中。較為典型的就是惡搞四大名著的無厘頭作品,如取自《西遊記》的《悟空傳》、《沙僧日記》,取自《三國演義》的《笑歎三國》、《無厘頭三國演義》,取自《水滸傳》的《缺鈣水滸》、《大話水滸》,取自《紅樓夢》的《寶玉快跑》、《賈寶玉日記》等。這些小説顛覆了以往經典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和語言,對原有作品的主題做了解構,例如《無厘頭三國演義》中開頭就説“滾滾論壇多灌水,浪花淘盡恐龍,是是非非轉頭空”,一改《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英雄形象和波瀾壯闊、羣雄逐鹿的氣勢。《悟空傳》第一章一開頭就對自己的取經之路充滿了質疑,孫悟空眼睛望着天邊説“你不覺得這晚霞很美嗎”,“我只有看看這個,才能每天堅持向西走下去啊”。

互聯網媒介互動性、即時性的特點,創作和發表門檻相對較低的現實大大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文學概念的認識,正向歐陽友權所説:“以互聯網為標誌的新媒介……讓正統的文學範式遭遇拆解和置換……文學類型出現分化與重組,文學邊界日漸模糊,並從物質、時間、空間三位一體上突破傳統文學傳播的藩籬,實現文學傳播方式的革命。”②手機文學、微博文學以及網絡中網民隨意的文學創作早已變成網絡藝術中的活躍分子。這些類型的作品也經常運用誇張、反語、戲仿等語言修辭技巧再加上不同尋常的噦唆重複製造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喜劇效果。如“十八年後我是一隻蝸牛,鐵了心要去那天盡頭。或者東上泰山,大約五萬年之久,要麼南下漢水,也就十億個鐘頭。媽媽説短短今生能有幾個秋,別做夢了,去,給我打瓶醬油”。

無厘頭網絡音樂

無厘頭音樂首先突出表現在串燒音樂、串燒歌曲中。網絡中爆紅的由中國傳媒大學07級的幾個學生拼貼的串燒音樂作品《換大米》,將《縴夫的愛》、《我的中國心》、《滄海一聲笑》、《我的祖國》、《小白菜》、《天仙配》等風格曲風各異、歌詞毫無聯繫的眾多歌曲串聯在一起,其中2.5版本涉及的歌曲就達四十多首。另外無厘頭音樂還體現在網絡歌曲填詞中的無厘頭風格,例如平紗落雁組合的代表作《囧傲江湖》中用不着邊際、缺乏銜接的歌詞來調侃武俠:

網絡中還有大量的無厘頭篡改歌曲,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被戲謔。網民創作者保持原有歌曲的曲,卻將歌詞改得面目全非,各取所需。《千里之外》變成了《欠我十塊》,《還珠格格》主題曲《當》變成了《高三之歌》,《説好的幸福呢》被改成《説好的及格呢》、《説好的年終獎呢》、《説好的熱水呢》、《説好的減肥呢》等多種版本。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説:“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與前面時代相區別的‘世界圖像時代’。”③讀圖時代人們更喜歡去尋求一種快感,消解意義和深度,更為輕鬆地獲得信息。數字攝影、攝像的設備,網絡中各種圖像數據庫,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網絡圖片、網絡動畫的創作平台,Dreamweaver、Frontpage等網頁設計工具的出現更是給網民提供了方便,使得網民可以較為容易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

網絡中無厘頭圖片有照片有卡通,突出表現是拼貼和篡改。把毫無關係的要素拼湊到一起,進行了全新的排列組合,或者把圖片配上本來不屬於該圖片的語言,運用各種誇張的動作和表情製造詼諧搞笑意境,打破原有藝術作品的結構和框架。這種萬能、簡單而又節省成本的方法可以輕而易舉地產生多種創意,進行多樣的解讀,大受網民的歡迎。閲兵式中士兵本來手中的鋼槍卻變成了吉他;不會説話的嬰兒帶着可愛的表情用字母配上成人的語言;泰坦尼克號男女主角Jack和Rose在船頭“比翼齊飛”的經典鏡頭更是被網民不斷變換主角,古今中外的名人,各種動物和動漫造型,奇怪搞笑的表情都被運用其中。而且互聯網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一旦有網絡紅人的出現,尤其是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丑角”網絡紅人,其PS照片就會風靡網絡,前有“小胖”,近有“五道槓”的小學生黃藝博,還有“芙蓉姐姐”、“風姐”、“犀利哥”,一系列的網絡名人和公眾人物都被惡搞。

無厘頭短片

20XX年,優酷、土豆、酷6、六間房等視頻網站的興起,新一代的WindowsMedia、RealMedia等流媒體技術的推出,會聲會影、Premiere等編

輯軟件的開發, 網絡視頻短片成為網民消費的一個重要部分。越來越多的網民自拍的作品和一些 工作室拍攝的作品被上載到網上。而這些短片中最為重要的類型就是無厘頭。

20XX年初,胡戈的根據陳凱歌的電影《無極》剪輯而成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紅遍網絡,網絡惡搞短片開始興起。以後他的《春運帝國》、《鳥籠山剿匪記》等也引來了較高的點擊率。2011年躥紅網絡的微電影《雷鋒俠》穿着舊軍裝、披着紅斗篷、揹着老式軍用水壺,戴着黑墨鏡的雷人造型就是一種無厘頭的拼貼,其 語言和行為更具有無厘頭惡搞的特點。無厘頭網絡短片涉及各種題材,如反映白領辦公室故事的《嘻哈四重奏》,抒發反戰情緒的金鵬獎獲獎動畫片《打,打個大西瓜》,改編自《功夫熊貓》、諷刺黑心房地產商的《功夫圖貓》,模仿《大話西遊》的Flash《大話G遊》,這些短片顛覆了傳統電影語言的表達方式和審美期待,利用“錯位”和“倒置”,製造了幽默效果。

 二、藝術的媒介背景

麥克盧漢説:“媒介即信息”,網絡使網絡藝術得以呈現和分享,是承載網絡藝術信息的介質,網絡藝術的創作和傳播不能離開這種技術性、物質性的工具,網絡媒介對於主體的影響和建構作用也同它的技術特點息息相關。“媒介更像是一種隱喻,用一種隱蔽但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網絡媒介本身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絡藝術創作的形式和內容,以及這其中所包含的各種 社會關係和意識形態。

網絡媒介具有多媒體性和兼容性,這使得網絡無厘頭可以在語言文字、圖片、聲音、影像中得到全方位的傳播。

網絡媒介具有技術優勢,傳播者和受傳者可以更為頻繁而自由的轉換,互動性鼓勵了更多的網絡藝術接受者成為網絡藝術創作者,這種開放式的創作方式結合當代快餐式 文化特點便生成了更多的拼貼藝術,網民盡情享受着作為創作者的主體意識和樂趣。很多網絡藝術作品已經是融合了多人的創作成果,而且似乎沒有終點。

網絡媒體是自媒體,一改傳統媒體把關的嚴格,藝術創作和藝術 發表變得更為容易,各種貼吧、論壇、空間、SNS、博客、微博、播客等也為網絡藝術提供了大量傳播空間。這樣網絡藝術消解了傳統媒體精英文化的權威性和霸權性,構建了一個帶有平民視角,更為多元、平等的話語空間。正像尼葛洛龐帝所説:數字化使大眾傳播從“推”送比特給人們的過程變為允許大家“拉”出想要的比特的過程。

三、無厘頭網絡藝術的傳播動機

這裏所説的傳播包含了網絡藝術創作、發表、擴散、分享、反饋的全過程。網絡媒體具有非強制性的特點,對於無厘頭網絡藝術的熱衷是 網民主體的主動選擇,無厘頭網絡藝術符合了他們的 心理需要。

首先,無厘頭網絡藝術符合了網民的娛樂性和感官快感的需要。尼爾·博茲曼在其著作《娛樂至死》中曾這樣描述拉斯維加斯城:“在這裏,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 政治、宗教、新聞、體育、 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⑥如今這種娛樂精神已經迅速地擴展到全球的商業社會中。在中國,網絡也是到處充滿了“歡歌笑語”,娛樂性內容的點擊、下載、轉載率居高不下。無厘頭正是這種娛樂精神的體現,打破常規、解構權威、任意拼貼、荒誕戲仿的無厘頭網絡藝術使得網民以一種更新奇、更大膽、更無所顧忌的方式來盡情享受創作、傳播、分享、交流的狂歡。這種快感是衝破精英文化神聖與桎梏的快感,是瞬間體驗和感受的快感,這種不需要深度思考和深度價值意義的快感正符合了當下網民的使用需求。

其次,無厘頭網絡藝術滿足了網民對現實的一種表達和宣泄。改革開放以後 經濟的迅速 發展、文化的震盪變遷以及原有的一些價值體系的土崩瓦解,給人們帶來了困惑和焦慮,也帶來了社會問題。沒有了嚴格的審查機制以及網民的匿名性特徵使得網絡成為展現這些社會問題、宣泄不滿和憤怒的平台。無厘頭網絡藝術正是網民以調侃的方式對此進行的非正面傳達:打油詩“富了投機倒把的,提了溜鬚拍馬的,樹了弄虛作假的,苦了奉公守法的”反應了對基層工作中不務實又的不滿;《春運帝國》一開頭就介紹春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遷徙活動,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觀”,接下來態度傲慢的諮詢人員,隊伍“比長城還要長的”的購票大軍,已經20年沒回家,從去年立秋就開始排隊買票的農民工“周星星”飽受欺凌的遭遇都反映了小人物春節回家的艱難。

另外當代由於人們缺少終極的價值信仰,道德失範,價值失衡,再加上生活節奏加快,精神緊張,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加大,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孤獨而貧乏。人們在商業社會中眼花繚亂,失去了方向。無厘頭網絡藝術也明顯地反映出人們的這種心理狀態,表達出一種價值混亂和情感困惑。如《悟空傳》中説“我像個優伶,時哭時笑,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那裏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想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裏,我又孤獨,因為我是一個人”。

四、無厘頭網絡藝術的意義和侷限

無厘頭已經滲透到了網絡藝術中的各種藝術樣態和層面中,可以説無厘頭網絡藝術是後現代藝術的延續,這種後現代藝術到底是營養快餐還是垃圾食品?到底體現的是娛樂至死,還是透過娛樂來表達反思?是藝術的倒退還是藝術前所未有的發展?

無厘頭網絡藝術延續了後現代藝術中否定理性價值、拒絕歷史深度、去中心化的特點,甚至出現審醜化,表現出泛藝術化和泛審美化,這些也是後現代藝術備受爭議和質疑的地方。不過後現代藝術中的解構和消解仍然具有強烈的文化反思意義。無厘頭網絡藝術所製造的嘻哈一笑或者哈哈大笑是對以往和現有秩序、權威的正當性的追問,是對長久以來以精英文化和經典文化作為文化闡釋和價值判斷標準的質疑。“每一種媒介都為思考、表達思想和抒發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從而創造出獨特的話語符號”,⑦無厘頭網絡藝術對於藝術的擴展,以及給藝術所帶來的變革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這種藝術一反傳統藝術中的高雅,藝術更為生活化,能夠反映出更豐富的藝術層次,審美價值也更為多元。無厘頭網絡藝術的快感並非完全具有否定意義,巴爾特認為,“身體是脱離意識形態的,因為它是自然的而非文化的產物,它構成了抵抗文化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如果身體是與被意識形態建構的主體相互分離的,那麼意識形態就不是無孔不入、無遠弗屆的,身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抵禦意識形態的有限的自由空間,屬於身體的快感也就成為了意識形態的.對立物,具有了積極的意義”。

除此之外,無厘頭網絡藝術的意義還體現在它的自由性和創造性。網絡藝術的自由性可以擺脱桎梏,用一種更為隨心、隨意,更為開放的心境進行創作,體現了比以往更為平等、民主的藝術觀念。網絡寫手李尋歡在《新的春天就要來臨》中寫到:“藉助 網絡這個工具使 文學‘迴歸民間’,這在文學低迷的時代裏必將對文學基礎的構建產生積極影響。如果從內在的特質研究,我覺得網絡文學最有價值的東西是它來自‘網絡父親’的精神內涵:自由,不僅是 寫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的寫作;平等,網絡不相信權威,也沒有權威。每個人都有平等的表達自己的權利;非功利,寫作的目的是純粹表達而沒有 經濟或名利的目的;真實,沒有特定目的的自由寫作會更接近生活的情感的真實。”⑨我們可以把這種對網絡文學的 總結延伸到網絡 藝術。無厘頭網絡藝術雖然不乏惡搞,卻是另一種樣態的真實。

透過無厘頭網絡藝術所體現出來的矛盾和困惑也具有現實意義。無厘頭網絡藝術同中國當代網絡藝術的創作主體的平民化以及中國當代的 社會和 文化背景分不開的。它看似荒誕離奇、解構正統、玩世不恭,缺乏深度,但卻到處充滿了諷刺色彩,這種調侃的背後讓人反思,有時透出一種小人物的無奈和悲涼。創作者把小人物的壓抑、痛苦、無助、自卑以一種暫時居高臨下的姿態表現出來,透過反諷的方式得到一種滿足和竊喜。照比精英文化的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式的優越感,網民們更喜歡下里巴人的近距離的親民性。可以説無厘頭的網絡藝術“提供了打破日常生活的壓抑的機會,提供了被壓制者的聲音在最大時可被聽到的機會,提供了社會接受它通常所壓制和否定的快樂的機會”。

不過無厘頭的後現代藝術其侷限和負面意義也很明顯。正像邁克-費瑟斯通在《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所描述的那樣,“在藝術中,與後現代主義相關的關鍵特徵便是: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被消解了,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層次分明的差異消弭了;人們沉溺於折衷主義與符碼混合之繁雜風格之中;贋品、東拼西湊的大雜燴、反諷、戲謔充斥於市,對文化表面的‘無深度’感到歡欣鼓舞;藝術生產者的原創性特徵衰微了;還有,僅存的一個假設:藝術不過是重複”。

網絡藝術並非完全擺脱外在 環境的一種自我放縱和解脱,並非單純的自我欣賞,有的網絡藝術創作者和策劃者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作品吸引注意力、引起關注,為了無厘頭而無厘頭,隨心所欲地創意,不加節制地複製和轉換,誓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範。很多網民只是一種跟風和模仿,網絡藝術變成了缺乏真相、缺乏真我的表達,變成了純粹的藝術形式。無厘頭變成了徹底的遊戲化,藝術作品變成了完全的碎片化,利用張揚個性、解構權威的名義,實際導致徹底的無意義。情緒可以表達,可以宣泄,但是網絡不能變成完全的嘔吐物和垃圾場,網絡藝術也不能只批不建。借用李倍雷批評“行為藝術”的觀點:“消解主體性與價值的深度以後,又不想思考新的建設與重溝,究竟還有多少生命力有可持續 發展前景?”如果只批不建,徹底的無意義只能導致徹底的慾望主義。另外網絡藝術中到處滲透着商業操作和經濟利益,譁眾取寵的網絡藝術作品眾多,甚至可以採取任何方式、不惜任何代價,只為爭取點擊率,如果藝術完全變成了商業的傀儡,完全變成了少數人的操縱,甚至是一種低俗、審醜化的操縱,完全失去了無功利的自由性和創造性,那麼它必定會離它最初的意義和價值越去越遠。

海德格爾説:“藝術的本質是詩。”我們應該看到只是藝術變化和藝術進程中的一個體現,是藝術的一個側面,藝術應該是多面性的。無厘頭網絡藝術的意義與侷限的兩面性正是我們把握世界的關鍵。我們不能用無厘頭的狂歡去否定以往所有的文化和秩序,更不能用一種新的文化藝術壟斷去代替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