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老年人的中西醫結合的新型護理

學識都 人氣:8.82K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預期壽命普遍延長,人口老齡化成為許多國家人口發展的共同趨勢,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不可逆的社會理由,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空巢家庭"和單親家庭 的逐漸增加,中國正在經歷從傳統"居家養老"向現代"社會養老"的轉變。人們對養老護理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60歲老人慢性病患病率43.98%,殘疾率0.69%,另外,老年人多臟器疾病並存,病情複雜,病程長。面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特點,我們應將老齡人口的預防保健工作,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統的老年護理模式,建成醫院、社區、家庭護理連續服務機構,制定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預防保健措施,不斷提高老年護理質量,適應老年社會化的需要,在充分吸收現行幾種服務形式有利因素的同時,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建立新型社區服務機制,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特點,建立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訓練、健康教育及諮詢、心理護理、營養指導和生活護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城鎮老年人的中西醫結合的新型護理希望對您的論文寫作有幫助.服務體系。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全面、系統、規範的護理服務。

談老年人的中西醫結合的新型護理

1老年人的護理服務

1.1中西醫結合的新型護理 社區護理承擔着社區人羣預防、保健、康復工作,範圍涉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方面,既要防止與老化相關的疾病發生,又要防止與老化無關的疾病和殘疾的惡化。社區護理工作開展得有成效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積極進行社區老年護理改革工作,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護理模式。由於以老年人為對象的護理工作重點是幫助老年人應付實際或潛在的健康理由,因此老年護理的對象不只侷限於老年人,還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員。所以老年護理有別於老年病護理。對老年人的護理不僅是單一的疾病護理與生活照顧,而是更深層次的'掌握推動老年人健康的中、西醫知識和策略,以維護老年人的最佳功能,使老年人無病長壽,縮短老年人被照顧的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

1.2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理由

1.2.1外形的轉變 衰老是最引人注目的轉變,主要是身高縮短、毛髮白化、牙齒鬆動……身心變化不同步。人體生理變化是自然規律,無法抗拒,但是其心理的變化卻十分複雜,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1.2.2社會環境 老年人在退休後,其生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前的有規律的工作習慣不再存在,社會生活與家庭的比重也發生了轉變,面對這種新的環境,必定出現與之適應的理由。老年人的心理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大多數老年人在65歲後將面對以下理由:①退休:研究表明,有4%~6%的離退休老人不適應,感到孤獨、焦慮、抑鬱、煩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緊張感和疾病恐懼感,有的伴有血壓波動、食慾不振、疲勞和睡眠障礙

2針對不同的體質給與相應的中醫護理

在劉芳醫生的指導下,分9種體質,我們根據不同的體質給與相應的護理指導如下。

2.1平和質 調養方式:多吃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之物。運動上,老年人則適當散步、打太極拳。此體質的人不愛得病。

2.2陰虛質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乾、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形體特徵:體形偏瘦。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乾,鼻微幹,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飲食:①飲食:飲食有節不宜暴食暴飲。②少食辛辣温熱、煎炸爆炒之品,如辣椒、姜、蒜、煙酒、狗肉、羊肉等。③飲食以輕靈養陰為主,如豬肉、鴨肉、龜鼈、綠豆、百合、芝麻、鮮蘆根等。中藥茶飲:生地綠茶、枸杞綠茶、玉竹綠茶等。

運動:適合中小程度、間斷性的身體鍛鍊,如太極拳,鍛鍊時制約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不適合洗桑拿。

2.3陽虛質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飲食:少食寒涼、生冷食品、如田螺、螃蟹、西瓜、苦瓜、綠豆等。以補益陽氣為原則,可食牛羊狗肉、茴香、乾薑、肉桂、枸杞、茯苓等。中藥茶飲:乾薑紅茶、肉桂紅茶、續斷紅茶等。

運動: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可適當洗桑拿、温泉浴。

2.4氣虛質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飲食:①少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熱等食物,如西瓜、苦瓜、綠豆、冷飲及葱、姜、蒜、酒等。②少食滋膩的食物以免阻礙胃的消化功能,如糖果、蜜餞、油炸食物等。③少食破氣、耗氣的食物,如蘿蔔、金桔、山楂、 佛手柑、檳榔、大蒜、 芫荽等。④選用補氣藥膳時,應選用性味平和的藥物緩緩調補,忌竣補和爛補,以免產生虛不受補的現象。⑤飲食以益氣健脾為原則,可食黃豆、山藥、香菇、泥鰍、雞肉、扁豆、大棗、龍眼、百合等。中藥茶飲:西洋參茶、黃芪花茶、山藥花茶等。

運動:易柔緩運動,以散步、打太極拳為主,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汗的運動。忌用猛力和長久憋氣。

2.5痰濕質 總體特徵: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

城鎮老年人的中西醫結合的新型護理論文怎麼寫?老年人護理論文論文寫作題目、提綱、摘要、格式、範文、參考文獻要特徵。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要特徵。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淺談老年痴呆的中醫治療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人羣的常見病,其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據國外報道,65歲以上人羣的患病率為5%,80歲以上人羣的患病率可達20%。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年期痴呆已成為繼心臟病、腫瘤、中風後的人類第4大殺手,而且它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同時也給家庭、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張允嶺教授師從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長期從事中醫腦病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中風及老年期痴呆的發病機理及臨牀治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教授指出,老年期痴呆分為原發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兩種,前者即阿爾茨海默病,後者常發生於中風之後。老年期痴呆是以進行性記憶力下降,後天獲得知識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為特徵的疾病。在早期,人們往往對此不注意,一旦發現就已進入中晚期,喪失了治療機會。晚期患者可以達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程度,甚至不能抵禦危險傷害。

中醫治療,特色突出

對晚期老年期痴呆,目前中西醫都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這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問題。但是,張教授説:“中醫藥對早期輕度患者在改善智能障礙,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上顯示出一定的療效,而且長期用藥安全性較高,與西藥聯合應用也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編者注:協同作用即為共同使用時,可以增加互相的療效)。”

張教授介紹,目前中醫藥對老年期痴呆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比如,運用中醫學思想方法,在治療上強調融整體調整和對抗於一體,形成整體的辨證論治與其他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療法。在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對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研究”的基礎上,又開展了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腦白質疏鬆認知功能障礙、腔隙性腦梗死認知功能障礙的中醫藥干預研究,力求將老年期痴呆的防治重心整體前移,對老年期痴呆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儘早治療。“以上方面都進一步體現出中醫藥在治療老年期痴呆方面的優勢。”

值得提醒的是,當前人們普遍對記憶力下降重視不夠,總以為“人老了記性差”,不足為怪,以致延誤了對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診斷與最佳治療。

近20年來,在王永炎院士等人的帶領下進行的國家九五攻關重點科技項目《益腎化濁法治療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提出了“毒損腦髓、腦絡”的理論假説,建立了益腎化濁治療法則。按照中醫理法方藥統一的原則,總結多年經驗和實驗篩選,創制了補益脾腎、降濁醒神方劑“聰智顆粒”,在國內首次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的方法,對341例輕中度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進行了中藥療效觀察。結果表明,它不僅能改善輕中度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礙的核心症狀,還能明顯減輕或消除周邊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另外,以補腎益氣化痰通絡為治法的中藥複方“金思維”,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目前正在研究開發中,未來可能成為治療老年期痴呆的用藥。

不過,老年期痴呆是呈漸進加重、不可逆的進程,一些單一的、對抗性治療方法僅對伴隨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症狀有效,而對痴呆本身的智力衰退和記憶障礙等無效,也不能阻止其病程進展。

辨證施治 通補並行

得知中醫藥對痴呆治療的有力進展,記者很感高興。那麼,老年期痴呆以阿爾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多見,中醫對它們的治療是否都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但都需要在辨證的基礎上,予以整體治療。而且,即使患者病情一樣,所處病期不同,治療上也有差異。”張教授解釋道。

張教授進一步舉例説,對AD緩慢進展的患者,治療上給予整體調治,以益氣扶陽,健脾補腎,益髓增智,調補心氣等治法來扶助正氣,調達氣機,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延長相對平穩期,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對於相對平穩期的患者還要注重心理開導、功能鍛鍊、鍼灸、氣功等綜合療法,以及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使患者不要脱離社會羣體,有助於病情的控制;對於病情波動下滑的患者還應注重祛邪,積極化痰、清熱、息風、通絡、開竅,力求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對於少數快速進展的患者,需要防止各種併發症的產生,並注意防止因出現人格缺陷而導致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發生。

VD的病情常是在平台、波動、發展3種狀態不斷更迭中進展。VD的平台期以認知、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總體狀況相對穩定為特徵;其波動期以認知狀況出現輕度加重或時好時壞,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伴有中風先兆等而使總體狀況有加重趨勢為特徵;其發展期以認知狀況出現惡化,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滑坡,常伴原發疾病加重或復發,總體狀況下降顯著為特徵。

VD主要由於正氣虛損,痰淤阻絡所致,治療上採用“通補兼施”。但是,張教授強調,通補之中,應着重把握“通”。“一味進補容易導致壅滯”,需要“補以助通,通中寓補”。“而且,三個時期的治療雖不離‘通’、‘調’原則,但側重不同,如波動期還應注意再中風的發生,在積極治療痴呆的同時不能忘記防止中風病的復發。”

5大措施,防止痴呆

對於老年人來説,腦老化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如老年人常有記憶減退,職業技能下降以及行動笨拙、頭暈、失眠和各種感覺的輕度下降等。預防腦老化尚缺乏有效可靠的方法,但勤用腦、順心氣、巧運動、積極控制老年期痴呆的危險因素,是可以延緩腦老化並對痴呆預防起一定作用的。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預防的,按照世界衞生組織提出的“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去做,注意養成並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防治心腦血管病,就可防止血管性痴呆的發生。

張教授建議,對老年期痴呆患者,一般可採用綜合性預防治療措施,包括藥物療法、飲食療法、體育療法、情志療法、娛樂療法等,其具體方法又十分豐富,要因人、因時而宜。

藥物主要指可長期服用的抗衰老益智健腦之品,如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天王補心丹、歸脾丸、河車大造丸以及鹿角、鹿茸、何首烏、肉蓯蓉、靈芝、冬蟲夏草等製品。食療方面可輔以山藥茯苓糕、核桃、芝麻及何首烏、山楂羹等。此外,長期服用少量大黃,保持大便通暢,近年來被認為是抗衰老佳方,但要在醫生指導下適量適時應用,切不可濫用。堅持適當鍛鍊,參加户外活動,如氣功、太極拳、老年交誼舞或簡單有趣的羣體活動項目,有助於身心健康、社會交往和生活能力的保持。此外,聽廣播、音樂,看電視,經常與老朋友、老同事交談,以及對語言、肢體功能障礙的恢復訓練,均有助於對智能的保護。

結束採訪時,張教授提出,希望《家庭醫藥》的老年讀者們用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正視老化,不懼痴呆。

張允嶺 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

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腦病學術委員會常委、內科臨牀診斷學術委員會副祕書長、博士學術委員會常委、中國老年痴呆科學家聯盟理事、中國身心疾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0年以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9項,獲國家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副主編專著3部。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中醫藥十大傑出青年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