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業大學生 新崛起的貧窮羣體

學識都 人氣:2.85W

在中國高昂的GDP“頭顱”之下,掩蓋着若干貧窮羣體,這其中不但有農民、有工人,還包括昔日的“天生驕子”——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據報載,全國每年有上百萬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便加入了待業大軍的行列。估計近十年年來累積起來的待業大學畢業生,不會少於1000萬!按照社會上通常的2:8開的“富”“貧”比例,其中約有800萬大學畢業生捂着空空的錢袋或揹負着債務過日子,有人將待業大學畢業生成為“新貧窮羣體”。

待業大學生 新崛起的貧窮羣體

讓人感到殘酷的是,“新貧窮羣體”往往是本來貧窮的農民與農民工子女家庭貧窮的延續。“麥可思—中國2009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項目組對50萬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家庭階層對其高等教育結果有着明顯的影響:在“211”院校中,農民與農民工子女入學時以576分的平均分領先於管理階層子女的557分,但其找工作的難度要大得多。從學生畢業後半年的就業狀況來看,農民與農民工子女有35%的畢業生未能就業,遠遠高出管理階層子女未就業15%的比例。在就業質量上也明顯處於弱勢,2008、2009兩屆畢業生中的農民與農民工子女畢業半年後平均月薪在各階層中分別排在倒數第一、第二位。

家庭背景已成為就業過程中一道不斷升高的“隱形門檻”。大學生就業中的“潛規則”已經非常普遍,農村大學生找工作困難,家庭經濟狀況、社會關係網絡及對公務員職位招考時,帶有就業歧視性的户籍制度等,都讓他們在就業競爭中處於不利的位置。城裏的孩子,從小在城市長大,父母都在城市裏工作,認識的朋友多,家裏多多少少有些關係,父母就可以利用身邊的資源為孩子鋪路,而農村大學生的父母則無能為力。至於那些有優越家庭背景的畢業生,則更容易藉助其父母手中的金錢和權力,順利地進入社會上升通道,輕鬆獲得體面的工作、較高的收入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貧窮和富貴均大有被世襲之勢!所謂“窮二代”、“富二代”、“壟二代”、“官二代”等已成為新的流行語,還有無數個三代人在一個系統、一個部門乃至一個單位的“政法之家”、“電力之家”、“電信之家”、“金融之家”和三代同一個身份的“公務員之家”等等,正是就業競爭機會不均等的產物。

想當初,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高考(論壇)“金榜題名”的大學新生,在金秋時節揣着的一個金燦燦的夢想走進了大學校園,度過了幾年浪漫的五味俱全的校園生活,但當他(她)們走出校門的第一天起,便立即感受到了人生第一個巨大壓力——“就業之難,難於上青天”。

來自貧窮家庭的畢業生就業難,已經呈現出兩個向下的趨勢,一個是就業率降低,一個是起薪點降低。就業率低薪酬低,這“兩低”使許多大學畢業生“舊貧”未除,“新貧”又添。

近年來,新聞媒體關於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些寒窗數載的學子懷揣文憑,走出校門,四處投簡歷,託關係,只為找到一個謀生的“飯碗”。然而碰壁者居多,即使有幸找到一份工作,起薪大多也在1000元左右,最低的甚至只有600元,和民工相差無幾。

多少大學畢業生為投遞簡歷而跑斷了腿?多少大學畢業生為遇不到“伯樂”而發出懷才不遇的感歎?多少大學畢業生為找不到合適的用武之地而後悔“白讀了幾年大學”?多少大學畢業生因在職場上屢屢碰壁而灰心喪氣?

2006年4月8日上午,在青海民族學院舉辦的“非公有制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一塊書有“永樂餛飩店”5個大字的招牌十分醒目,師範大學應屆畢業生王磊停住了,這家小吃店是他暑假打工端盤子的地方。老闆很熱情,“小王,到我這邊幹吧。別人一個月給350元,我給你400元,包吃包住!”王磊沒敢應聲,拔腿跑了。“好不容易讀了本科,出來竟是端盤子?”王磊看上去很難過。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他,4年大學的費用幾乎拖垮了全家,臨到畢業,卻不能靠一份滿意的薪水還上讀大學的“鉅債”。馬上就要畢業了,大四學費還沒交的王磊焦慮不已,“交不齊學費,領不到畢業證,找工作就更難了。”令人吃驚的是,王磊所在的.班裏,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未交齊學費。

《南方週末》的記者曾經發過一篇題為《西部貧困大學生調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學》的文章。該文引用全國人大代表程蘇的數據對比:“按平均水平計算,西部地區一個大學生每年支出7000元,這相當於貧困地區9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本科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於貧困縣一個強勞力35年純收入!”農家子弟舉債上大學,意味着畢業後及揹負着還債的壓力。而就業困境使農村大學生成為新的邊緣人羣,尤其是待業多年的畢業生,10年內都將陷於“學債”的糾纏之中。許多農家子弟畢業後難以在城裏找到工作,回到就業機會更少的原籍,多年待業荒廢了所學知識,相當數量者打起短工,以搬磚頭、端盤子等體力活謀生。還有的學生因畢業後沒有工作,或雖找到了工作但工資太低,未能按時償還入學時申請的助學貸款,而在銀行的信用記錄中留下了“污點”。如湖南省兒童醫院的一位博士後,去年他在長沙購買了一套商品房,最近到銀行貸款,被銀行工作人員告知:他在銀行有不良信用記錄,不能貸款,急得他不知所措。原來,他在讀大學一年級時,向銀行申請了5000元的助學貸款,大學畢業後因薪水太低沒有按時還款,結果因銀行誠信“污點”而喪失了貸款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大學畢業生,其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和精神狀況令人擔憂!

高考時的發憤努力和上大學的金錢投入,不能不使大學畢業生對崗位尤其是薪酬具有一定的期望值,單純的體力勞動、普通的服務工作、千元以下的低薪水崗位,肯定不是他們所樂意接受的。當他們受困於最低工資強加的限制時,便無法長期安心於一個“無法解決衣食住行”的低工資工作。實際薪酬和個人期望值之間的矛盾,加重了他們的痛苦,也延長了他們自身的成長時間和技術積累過程,這個問題在市場化的大環境下是難於解決的,也是大學畢業生最困惑最痛苦的現實問題之一。在無法解決這一矛盾的情況下,有的大學畢業生便選擇頻繁跳槽,有如猴兒追落日,過了這山望那山;有的畢業生在既就不了業也成不了家的情況下“破罐子破摔”,渾渾噩噩過日子;有的女大學畢業生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走進了“灰色地帶”:成為老闆的“性夥伴”或到休閒場所出賣身子;最令人心痛的是,有的畢業生竟糊里糊塗地加入了傳銷隊伍或盜竊團伙,而在全國各地,甚至已發生過多起待業多年的大學生自殺的悲劇。

青海省平安縣文祕專業畢業的小顏,走出校門後沒找着工作在家閒了一段,因聽到四鄰八舍説他的閒話,有天晚上他竟悄悄地離家出走了,兩年多沒跟家裏聯繫了,他雙目失明的母親好長一段時間急得茶飯不思,一聽有人提起兒子,她的眼淚便像斷線的風箏嘩嘩地流個不停。小顏的父親顏宗奎到現在還住着逼仄的土坯房,傢俱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牀,“家裏靠賣雞蛋、菜籽一年收入不到60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