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自主創業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3.08W

農民工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村人口非農化沒有同步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個獨特的社會羣體。所以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內容是農民工自主創業的論文,請看看吧,

農民工自主創業的論文

農民工自主創業的論文1

【摘 要】農民工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的特殊羣體,在當今城鎮化浪潮下,農民工自主創業成為新的亮點,通過對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的調查和分析,真切反應我國農民工自主創業的現狀,尋找問題和對策,從而促進我國農民工更好的自主創業,推進城鎮化建設。

【關鍵詞】農民工;自主創業;經驗研究

長期以來,農民工創業備受關注,歷年XX工作報告高度強調了農民工自主創業的重要性,國家雖已做好制度設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創業之路倍加艱辛。為了更好的瞭解當前我國農民工自主創業的現狀,本團隊於2013年4月到10月,抽樣調查了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的有代表性的41小微家企業。

一、調查方法與對象

(1)訪談內容的確定。根據該項研究的特點,我們採取了問卷的方式,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農民工創業者的個人基本信息;二是農民工創業者創業活動的基本信息。我們共發放問卷80份,有效問卷41份。

(2)樣本分佈。從學歷分佈看,有24人初中學歷,佔58。5%,在每個學歷段取中位數,平均學習時間 7。1年;從創業準備分佈看,資金準備以48。8%佔據最主要準備,設備和原材料位居次要,市場再次之;從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看,資金問題以85。4%成為最主要問題,自信心和公關問題分列次要和再才要問題,見表1;從創業領域分佈看,實體店鋪居多,見圖1。

表1 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圖1 創業的領域分佈(人數)

二、農民工自主創業現狀

(一)政府積極引導,但略顯被動

(1)資金匱乏。返鄉農民工雖然在外工作多年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但對於創業所需的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再加上獲取銀行貸款有限,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政府加大資金支持,活躍資本市場。2009年巴東對返鄉創業缺乏週轉資金的給予3至5萬元的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全縣共籌集800萬元發給返鄉農民工創業。 2012年8月1日,巴東縣總工會啟動農民工迴歸創業小額貸款項目,現場為8名農民工創業代表發放了貼息貸款40萬元。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壓力。(2)在税收、土地使用、職業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圖1可以看出,實體創業的有33人,而這些都需要一定的固定投入,據調查,當地政府對特色養殖和製造業的土地佔用費進行不同程度的最大減免。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問及“是否參加過相關的創業培訓,感覺如何”時,僅僅只有3人感覺很好,培訓質量就不得而知了。

(二)社會有所關注,但積極影響甚小

當地輿論對農民工創業有所關注但影響較小,主要表現是熱報告冷處理,深入報道不多,對農民工創業的指導性不大,積極影響很小。

(三)農民工創業者個人發奮努力,但力不從心

在調查中我們明顯感受到了創業者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問卷調查中“是什麼使您走上創業之路的”,41人中有19人是主動創業,13人在政府支持引導下走上了創業之路,這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創業富有激情的。在被問及“您創業時的準備是否充分”,其中有34人有所準備。由於農民工自身的特點,使得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倍顯艱辛。從學歷分佈來看,學歷水平低,以初中學歷分佈為主,其中不乏文盲和半文盲。農民工工資收入有限,融資量和渠道少,政策和市場解讀能力有限,如此眾多原因導致了農民工創業時而力不從心,甚至走上失敗。

三、農民工創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問卷分析,查閲相關文獻,總結出了一些顯性和潛在的問題。

(一)資金短缺,融資成本高

受金融體制、企業規模、政策落實滯後等因素約束,小微型企業很難得到銀行貸款,缺乏一定的金融支持成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的瓶頸[1]。(1)資金短缺,農民工自己僅有的一些積蓄難以為繼。假設平均工作時間5年左右,以每人每月純收入2000元/月計算,理論上可以得出,平均每人外出工作收穫120000元,但由於各種諸如疾病等原因導致純收入大大折扣,而在調查中自有資金佔據了50%以上,這就必然造成了資金短缺。(2)缺乏一個穩定高效的融資平台。部門和銀行支持的資金總共不足1/6。在此次調查農民工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中,9。8%政府和銀行支持,可見政府和銀行的作用微乎其微。絕大多數農民工在創業時遇到資金困難時,因為銀行貸款需要複雜的抵押擔保,自己承受能力弱,很多創業者都走上破產的邊緣。

(二)人才匱乏,技術水平落後

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以36歲~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其中大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2]。再加上自身學習能力有限,絕大多數的農民工對技術沒有過多的研究。人才匱乏,尤其是專業的管理人才出現了極度空缺,導致管理效率很低。如“浙江省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組調查發現:返鄉農民工雖然經歷了現代城市文明的改造,但多數還殘留小農意識,市場意識不強,缺乏經營管理知識,不知如何甄別創業目,有50。8%的人認為自己的創業事業受到了自身素質欠缺的限制;不切合當地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決策與判斷,導致其創辦的企業規模小、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嚴重[3]

(三)缺乏風險意識,抗風險能力小

絕大多數農民工創業都是富有激情的,充滿美好憧憬的,一旦現實與自己的預期不如意的時候,他們就會沮喪和不斷質疑自己患得患失。正如瑞典經濟學家岡納·繆爾達爾在20世紀60年代對亞洲農民系統分析所説:從發展的觀點來看,農民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是有缺陷的,即缺乏警戒性、適應性和雄心壯志,不太願意進行試驗或改革。中國當代農民工也難擺脱這些缺陷,缺乏風險意識,抗風險能力小。調查中發現這些小微企業接受市場洗禮時倍顯被動。

四、解決農民工自主創業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積極落實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應當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巴東縣國税局積極關注農民工回鄉創業,與有關部門一道有針對性地將國家有關税收優惠政策摘錄後印成手冊發放到回鄉創業的農民工手中。在和農民工創業者交談中,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我們所説的“政策”不瞭解,更談不上更好的利用。所以政府加大宣傳力度,主動把這些信息送入鄉入鎮,送入需要的農民工創業者手中,並加大落實力度。   (二)建立多元的農民工自主創業融資平台

搭建以政府為指導銀行為主體民間資本廣泛有序參與的多元的農民工創業融資平台。農民工是市場的被動者,在資金上有很大的問題,政府理應幫忙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逐步放寬政策,開放融資渠道,允許民營金融機構進入民間融資領域,促進資金信貸的市場競爭,激活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使面向農民工的信貸機制更加靈活。農民工創業所需資金對於鄉鎮現有的金融市場而言是比較大的,允許民營金融機構進入民間融資領域,形成以政府為指導銀行為主體民間資本廣泛有序參與的多元融資平台,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問題。

(三)加大社會輿論力度,樹立農民工創業典範,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4]

輿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提高人們對返鄉農民工的認識,增強社會各界對返鄉農民工的深入理解和大力支持,為他們自主創業創設良好的環境。樹立典範,讓更多的人去關注農民工創業,從而培植這個羣體的健康發展。2009年6月3日,走進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坪鎮,發現處處湧動着創業熱潮:塗啟明、塗啟兵兄弟倆利用打工掙來的50萬元辦起了越躍服飾公司;周耀清投資60萬元興辦了恩施硒望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向勝平投資200萬元創辦的巴東塗料廠即將建成投產。政府加大宣傳宣傳力度,宣傳農民工創業的具體成功的事例,創業的艱辛和一路的坎坷,大力弘揚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的精神,使農民工創業者受人尊敬,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創業的大潮之中。

(四)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健全服務農民工自主創業的知識服務體系

1。開發適合本地農民工創業的培訓教材和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樹立農民工創業自信心。農民工有着比較多的弱點,需要依賴成人教育和相關的培訓。一方面學到了有用的知識,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另一方面可以廣結良師益友,為創業事業注入活力。

2。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健全服務農民工自主創業知識服務體系。正如周新躍等人在《金融危機下面向農民工自主創業知識組織服務》所説,圖書館應當為向農民工創業提供相關知識服務,主要是高效提供技術類和管理類的實用書籍為主。對於鄉鎮地區可以與當地的書店聯合,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報紙、廣播等方式為農民工創業提供知識服務,通過知識服務體系,可以提升創業者的素養,促進創業的健康發展。

(五)走聯合發展之路,突出優勢,實現規模效應,提升競爭力

絕大多數農民工創業者主要是單幹和簡單合夥,這就造成了“遍地開花”而又不精不強的局面,鑑於此種現狀,農民工創業者們應當加強彼此溝通和聯繫,一個人創業壓力巨大,而有五個甚至是十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不僅創業的活力倍增,效果也更加明顯。走聯合發展、合作社,行業協會之路,實現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實現規模效應和創新經濟,大膽嘗試現代企業模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五、結論及意義

通過對農民工自主創業存在的問題的經驗研究,我們肯定了農民工自主創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尤其對鄉鎮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由於諸多原因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政府、社會以及農民工個人應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不斷的尋求變革和突破,只有這樣我國的農民工創業事業才會更好的發展,從而有效推進我國當前的城鎮化建設,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楊茜。基於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障礙因素的成人教育應對[M]。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張文靜。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與創業培訓[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72—75。

[3]徐晉。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體系構建研究——基於浙江省的實證分析[J]。南方農村,2010,94:47—51。

[4]楊茜。基於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障礙因素的成人教育應對[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13(4):36—37。

農民工自主創業的論文2

摘要:近年來,由於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民工返鄉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而在當下的返鄉農民工大軍中,希望返鄉自主創業的人佔了不小比例。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化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等諸多難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新農村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開始了進城謀生的生涯。然而,近年來各種媒體相繼報道了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頻頻出現“民工荒”現象。經濟發達地區出現的農民工短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民工的返鄉迴流[1]。眾多農民工由進城打工到回鄉自主創業,其共同的內在因素是農民工在外務工時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本領、積累了資金等,有助於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基礎。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化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等諸多難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深入研究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中存在着的問題,如何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因勢利導,積極扶持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成為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一、 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的現狀

1。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企業與務工時從事的行業保持較高相關度。在不同類型的回鄉自主創業者中,有的是經商迴歸型,即外出務工從事營銷人員在積累一定的資本和市場拓展經驗後轉為回鄉創辦企業;有的是打工轉為自主創業型,他們在打工中往往經歷從工人到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艱苦磨鍊;有的是自主創業拓展型,他們已在城市創辦了企業,再到家鄉辦分廠;還有的是由於有相當的管理能力而被所在打工企業派往家鄉所在地籌辦分廠或在家鄉獨立辦廠。從訪談調查情況看,回鄉自主創業的行業選擇和打工從事的行業、所掌握的技能、行業知識有密切聯繫。

2。回鄉自主創業者大多從事非農產業。從產業構成看,農民工回鄉後在很多領域進行自主創業,如特種養殖、農產品加工、小型服裝鞋帽等加工企業、餐飲服務業、運輸業、經商等。從總體上看,農民工回鄉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二、三產業,而且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為主,這為大量農村留守婦女解決了就業問題。

3。企業形式以個體和私營為主。調查顯示,在回鄉自主創業的農民工中,回鄉自主創業最主要的經營形式是個體經營,所佔比例約七成,其次是私營企業,所佔比例為二成,其他為股份制或承包、租賃經營[2]。由於他們主要屬於小型加工企業,項目科技含量偏低,難以達到享受國家扶持的規模和檔次。

4。回鄉農民工的自主創業主要選擇在家鄉農村或離家較近的鄉鎮。調查的結果顯示,返鄉自主創業者大多選擇在農村辦企業,這主要是基於人脈資源和經濟成本的考慮。

二、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面臨的困境

1。文化素質不高,思想觀念滯後。很多自主創業者在初、高中畢業後就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在打工過程中也是從最基層的操作員工做起,基本上是懂技術,但是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知識,缺乏遠見和寬廣的視野。從對回鄉自主創業者的調查顯示,他們大多數人自創辦企業以來沒有進行過任何進修或培訓。自身的知識水平,個人素質,直接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一些自主創業者實行“家族式”管理模式,無法拓展企業成長空間,面臨着嚴峻的市場考驗。

2。資金和人才短缺成為自主創業的資源瓶頸。資金短缺、融資難是不少返鄉自主創業人員反映的首要難題。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主要依靠自主創業者打工積累的資金。銀行貸款難、融資難成為嚴重製約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最大羈絆。其次是人才短缺。不少返鄉自主創業者是初高中畢業,自身經營管理知識也比較薄弱,辦企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又很難吸引優秀人才來為自己的企業服務。

3。缺乏一個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提供高效服務的平台。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不僅要擁有比較成熟的項目,更需要有一個高起步的服務平台。而目前農村鄉鎮開發的一些經濟園區建設的標準不高,市場體系不完善,農村交通設施、信息化設備落後,農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較少,制約了其自主創業的發展空間,成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的一大障礙 [3]。

4。自主創業環境不佳,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首先在優惠政策上,許多地方認為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只是小打小鬧、交税少、發展慢、只能解決他們自己的就業和增收問題,對當地經濟發展、財政增收作用不大,有的甚至不相信農民工回鄉自主創業能成功,支持僅僅停留在講話上,缺少具體的政策措施。

三、對策建議

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是一種創舉,不應停留在現有的自發形態,要從着眼於三農難題破解的高度,對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加以總結、組織、引導,並作為社會系統工程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1。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的企業提供技能保障。各級政府要重視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把它作為解決返鄉民工再就業和自主創業、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工作來抓,要建立完善返鄉民工就業培訓制度,使農民就業技能培訓真正成為轉變農民增收方式,擴大就業渠道,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點。要實行統籌規劃、結合實際、分類指導的原則,對文化素質偏低、無專業技能、缺乏經營管理知識的返鄉農民工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可採取送科技下鄉的技術講座活動,實行技術能手“傳、幫、帶”等方式,向他們傳授適用技術,利用 “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計劃”、“陽光工程”等國家培訓項目,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着力提高他們就業自主創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自主創業的能力。

2。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各種有利於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一是為返鄉自主創業提供融資優惠政策。政府可為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利息差額由國家財政予以補貼。二是為返鄉自主創業提供資源使用優惠政策。可以考慮為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提供低於市場價的土地資源和用水、用電等自主創業便利,其差價由國家財政予以補貼。三是對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實行一定時期的税費減免。可以參照農業税減免、農業補貼、出口退税等辦法來對社會弱勢羣體自主創業進行税收減免、提供財政扶助與補貼,在信貸方面提供必須的擔保以促進其發展壯大。

3。大力發展適應返鄉農民工特點的自主創業服務體系。一是積極穩妥地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實施扶持行動。鼓勵、支持有自主創業能力、自主創業願望、自主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能有自主創業的舞台。對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免費享受項目開發、開業指導、政策諮詢等系列服務,對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可利用閒置土地、閒置廠房和荒山、荒灘等場地進行自主創業,允許通過村莊整治等方式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存量,將置換出來的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需要。二是給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者以法律保障。中國應出台《外出務工農民返鄉自主創業促進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引導和規範,逐步建立“政策吸引、市場運作、政府引導和法律保障”相結合的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發展的機制。建立吸引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發展的制度有助於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持續發展。全方位探索吸引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發展的制度,深化對勞務經濟戰略思想的認識,變“輸出勞務掙錢”為“引回人才發展”。

4。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創業環境。地方政府應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如簡化農民工創業審批程序,減少工商、行政事業性收費,糾正一些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對新創企業的歧視態度,為創業活動提供多種服務,包括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項目等。在政策方面,政府應該制定一系列有利於返鄉農民工因地制宜、創業致富的優惠政策, 並能夠真正落實。譬如將返鄉創業者作為招商引資對象,與外地客商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在户口管理上,打破農業人口落户城鎮的體制性障礙,對返鄉創業者實行“零門檻”准入政策,對“迴流型”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為農民創業者提供優惠的土地使用權等。在信息服務方面,政府必須加大農業數據庫的建設和對農民信息能力、信息意識的培養,鄉(鎮)政府要多方收集市場信息和市場動態,在鄉鎮人口集中場所設立市場信息專欄, 及時告知創業農民工各種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農村與城市的供求信息,幫助創業者開拓市場,保證產品適銷對路。

5。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為返鄉農民工就業自主創業提供輿論保障。抓好對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宣傳引導,有利於促進社會對返鄉農民工的正確認識,增強社會各界對返鄉農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鄉農民工積極自主創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確保社會穩定。為此,各級宣傳部門要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媒體,加大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及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推介一批返鄉農民工自力更生、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呼籲社會關注返鄉農民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引導返鄉農民工儘快由“打工者”向“自主創業者”的角色轉換。同時,對農村中湧現出的返鄉自主創業成功典型和有影響力的農村經紀人進行大力表彰,使他們在廣播上有聲,電視上有影,報紙有文,增強他們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以帶動更多的返鄉農民工積極自主創業。此外,各類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也要結合自身溝通廣泛、號召力強的特點,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搞好宣傳引導,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聯誼會、社會調查、印發鄉情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本地區發展優勢和優惠政策,營造“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自主創業者”的社會新觀念,為廣大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自主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肖海英。金融危機下農民工返鄉的機遇[EB/OL]。三農,2009—07。

[2]農民工回鄉自主創業問題研究課題組。農民工回鄉自主創業現狀的調查與政策建議[N]。XX日報,2009—02—08。

[3]柯健。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學報,2009。

農民工自主創業的論文3

摘要:從“鳳還巢”工程的實施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入手,分析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融資難;二是用地問題凸顯;三是創業環境仍待進一步改善;四是缺少管理人才;五是政府缺乏對創業的有效組織和指導。提出了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對策:一是創新融資模式;二是切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用地問題;三是着力打造有利於創業的環境;四是發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五是加強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組織引導工作。

關鍵詞:農民工 返鄉創業 問題 對策

農民工是1978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後大量湧入城市而形成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部分在外闖蕩成功的農民,陸續帶着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以及信息,回到家鄉開始進行辦廠、開店等創業活動,隨着勞動密集型產業區域轉移步伐的加快、家鄉投資環境的改善、特別是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返鄉創業者正逐年增加,成為農村一個新的羣體。

一、“鳳還巢”工程的實施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

2000年,安徽省啟動“鳳還巢”工程,引導“打工潮”向“創業潮”發展,建立起一套吸引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長效工作機制。2007年,安徽省建立了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專項補助資金,實施“創業扶持工程”,通過政策、場地、培訓、服務和維權等五大扶持措施,助推農民工返鄉創業潮。安徽省勞動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安徽省外出勞動力突破1 000萬人,而返鄉創業農民工已達70餘萬人,佔農民工總數的7%,吸納220多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大大拓寬了農村就業增收的渠道,成為安徽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阜南縣在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深入實施“鳳還巢”工程中因勢利導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實現以商招商。鼓勵阜南籍成功創業者不斷向外地客商推介阜南以及項目,成效顯著。例如,投資1 000多萬元的偉曄機械,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引進的。二是與優惠政策結合起來。縣委、縣政府明確表示凡是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都對返鄉創辦的企業開放;凡是外商能享受的優惠政策,返鄉創業人員都能享受;對返鄉創業人員,在政治上給地位、事業上給榮譽、經濟上給實惠。三是與項目結合起來。有關部門千方百計幫助他們確定方向,找準路子,在選廠址、建廠房、辦證、批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

阜南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共有40多萬名外出農民工,近幾年返鄉創業者正成倍遞增,他們創辦的企業已經由2004年的50多家,增加到2006年的230多家。2008年,這一數字則達到500多家,總投資近3億元,吸納了3 00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全年完成產值近6億元。返鄉創業的類型主要有:經商迴歸型,即外出經營銷售人員在積累一定的資本和市場拓展經驗後回鄉創辦企業;有的是打工轉為創業型,他們在打工中往往經歷從工人到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艱苦磨練,有着堅強的意志和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這正是創業所需要的;有的是創業拓展型,他們已在城市創辦了企業,再到家鄉辦分廠、加工基地,或遷回家鄉辦廠;有的是被外資企業派往家鄉所在地,做分廠負責人,由幫助外商管理企業變為在家鄉獨立辦廠;有的是羣體返鄉創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羣。如王堰鎮農民馬士永帶領在温州梅頭鎮從事潔具生產的幾十名同鄉和周邊市縣的朋友,紛紛來到縣工業園區投資辦廠20餘家,形成了潔具生產產業集羣。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儘管政府採取了一些優惠措施,創業環境大為改觀,農民工返鄉創業仍然面臨着一些困難,需要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關注。

1。融資難。資金短缺和貸款困難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而這個問題在返鄉創業農民工身上表現的更為突出。據調查,88%的人認為回鄉辦企業最缺的是資金。在投入辦企業的資金來源總額中,自有資金佔52%,向私人借款佔18%,銀行貸款佔28%,政府資金佔2%。政府和銀行支持的資金總計不足1/3。長期以來,各大商業銀行將信貸業務的重點投放在城市,在農村開展的只是小額信貸業務,由於整個金融系統對農村地區的還貸能力信心不足,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前景更是持懷疑態度,再加上商業銀行貸款要抵押,而農民工新辦企業大部分是租用場地,抵押物少,銀行怕承擔風險,所以銀行不願意給回鄉農民提供貸款。

2。用地問題凸顯。目前國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是符合國情的,但有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較多的土地,這就制約了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很多農民工剛返鄉創業時都是租用廠房或民房,或用自家住房進行生產運營,但這對正規化作業和日常管理非常不利,當企業需要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時,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問題。業主普遍反映當前用地存在嚴重困難,“地難批”問題制約着企業的規模擴大。在徵用農民土地的問題上,存在政府部門沒有處理好與被徵地農民之間的關係,導致企業雖然辦好了全部用地手續,但被徵地農民依然來鬧事的問題。農民普遍反映被徵用土地價格定得偏低,被徵地成本沒有得到相應補償。

3。創業環境仍待進一步改善。返鄉創業者對家鄉的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硬件”的改善評價較高,而對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務這些“軟件”卻不是很滿意。雖然優惠政策制定的好,有些部門要求的也好,但實際操作卻不好,很多事情比起沿海開放城市還是放不開手腳。農民工返鄉創業要跑的部門多,各種證明、評估、許可、規劃、設計、登記等手續繁多且都要收費,增加了創業成本。税費制度簡單劃一,執行起來過分僵硬,也是返鄉創業者反映較多的問題。如果不能根據經營狀況的好壞適時調整税額,就會使人感到税制不公平,影響經營者的納税積極性,甚至導致企業倒閉。

4。缺少管理人才。一些返鄉創業者雖然有創業精神、市場觀念,能找到發展方向,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約,缺乏長遠眼光、管理不善、市場開拓能力差、產品缺乏競爭力等問題普遍存在。當創業處於個體或家庭作坊式經營的時候,不需要太複雜的管理經驗和知識,但是隨着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返鄉創業者這種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彰顯。由於返鄉創業者多數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水平有限,加上缺乏有力的約束機制,容易產生獨裁和專斷,決策的不民主和機制的不合理,難於適應市場變化,管理方面的缺陷極大地限制了外出勞動力返鄉創業的可能性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5。政府缺乏對創業的有效組織和指導。返鄉創業者主要是以分散的非組織化的方式進入市場的,大多是各自為戰的小本經營,規模小,結構單一,這些企業在本質上非常鬆散脆弱,缺乏柔韌性和集體行動的協調機制。面對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抗風險能力較差,從而降低了農民工創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只有少數打工者在奮鬥中走上管理崗位,經歷了職業層次的提高,積累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具備了返鄉創業的要素。多數返鄉創業者迫切需要創業相關知識的培訓,需要有成功的典型給他們示範,傳授經驗,達到少走彎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對策

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政府要繼續完善政策,優化服務,牢牢抓住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地轉移的歷史機遇,大力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飛躍。

1。創新融資模式。缺乏資金或資金不足是輸出勞動力迴歸創辦企業時遇到的首要問題,地方政府應把解決資金問題作為引導和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突破口,積極探索和建立適合創業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機制,開拓多種融資渠道。一是開發性資金的合理傾斜。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開發資金用於開發性生產經營項目,在開發性資金的使用方面,應注意向返鄉創業農民工傾斜 。二是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信貸擔保體系。在金融服務上探索建立“企業聯保”+“財政注資擔保”模式。若干户企業聯合起來,向信用社遞交聯合擔保申請書,每個企業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這些企業出資總額作為擔保基金;縣財政可注入等量資金,共同作為擔保基金。信用社則根據擔保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授信額度,對各家企業所需資金隨用隨貸,在第一時間滿足需求。三是借鑑孟加拉“鄉村銀行”的模式,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鄉村銀行是一種非政府組織,是從事小額信貸的民間獨立金融系統,是以扶貧為宗旨的銀行。鄉村銀行貸款的覆蓋率大,能真正有效的解決農民的資金需求,河北省易縣已進行試點。四是金融機構針對實際情況,可嘗試推出 “果園、土地和樹林承包權抵押貸款”、“誠信客户貸款”、“巾幗創業貸款”、“青年創業培訓貸款”、“公司+基地+農户貸款”和“水產業貸款”等信貸新品種。

2。切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用地問題。將農民工創業用地納入城鄉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堅決執行國家嚴格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政策,因地制宜,妥善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用地問題。一是充分利用小城鎮和鄉村的存量非農建設用地。包括閒置土地、廠房,調整合並的機構、學校用地,村鎮邊角地等。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直接用於農民工創業。二是允許地方通過農村集體土地整理折抵建設用地,並從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農民工創業,並適當減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規費。三是符合城鄉規劃、市(鎮、村)容、安全、環保、衞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返鄉創業者家庭住宿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可視為經營場所。創業者興辦符合無污染、安全、不擾鄰條件的小型加工項目,經鎮村同意,允許在宅基地範圍內搭建簡易生產用房,供電、供水等部門應給予支持。同時,要防止借農民工返鄉創業之名,亂圈地搞返鄉創業開發區。

3。着力打造有利於創業的環境。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關鍵在優化創業環境,切實維護和保障創業者的合法權益。(1)提供税收優惠政策。對新辦企業,所得税要等到項目贏利、企業運轉良好後方可徵收,並可適當延長開徵時間;對經濟效益不佳的企業實行降低税率或免徵;對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應給予補貼。(2)提供人口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城鎮創業的返鄉農民工,當地政府要適時地解決他們的城鎮户口問題,儘可能地提供城鎮居民的待遇,特別是其子女入學要免收“贊助費”,逐步將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為他們創業解決後顧之優。(3)加大社會治安整治力度。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秩序或欺詐的行為,政法部門要加大整治力度,重拳打擊搶劫、綁架、勒索等嚴重危害人身安全以及以侵犯財產權為目的的犯罪行為,並有針對性地打擊村霸鄉霸,地痞流氓。(4)要規範對企業的收費行為。嚴禁亂收費、亂攤派,凡掛牌營業者,由物價、財政部門制定並下發税費限額負擔卡,對負擔卡以外的税費,業主可以拒付。政府可借鑑河南省固始縣的做法,嘗試成立督察局,協助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接待企業投訴,處理有關部門和企業的關係。

4。發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政府不僅要重視和支持打工農民返鄉創辦企業,更要重視他們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把對他們的創業培訓納入到政府的議事日程,重點要抓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設計。培訓的內容要根據當地的區域特點,依託本地資源優勢,認真分析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與市場需求狀況,結合農民工外出務工所從事的行業和積累的專業技術、經驗,確定相適宜、好發展的創業培訓專業。培訓方式要靈活多樣,注意理論學習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理論指導與市場調查相結合。可聘請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成功者來講學,以引導和幫助學員掌握創辦企業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並學會合理運用。二是構建完善的創業培訓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農廣校的載體作用,以農廣校為中心,構建農民創業培訓體系,應包括培訓中心、農業科技研究推廣中心、指導諮詢服務中心、實訓基地。這個體系圍繞農民工創業提供服務,分別完成不同的職能 :培訓中心負責創業心理品質的培訓和創業基礎知識的培訓;農業科技研究推廣中心負責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研發,進行農業科技推廣,同時為技術培訓中心提供技術支持和師資力量;指導諮詢服務中心負責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創業指導,並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和技術諮詢服務;實訓基地可作為新科技實驗基地、技術培訓的實踐場所、試辦創業的基地。

5。加強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組織引導工作。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是當前農村急需的資源。但農民工對項目開發、資金運作不熟悉,對家鄉的資源狀況和環境條件也較陌生,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這些資源就會逐漸浪費掉。政府要幫助他們選準發展的方向,跟蹤服務,做好組織引導工作。一是強化資金投向的引導,使打工積累的資金變成創業的原始資本,進而引導打工者的資金投入擴大再生產,使其資金投向由“消費型”轉向“擴大再生產型”。二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引導返鄉人員從事特色種植、畜禽和水產養殖及農副產品深加工。三是積極引導返鄉創業人員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支持有條件的私營企業組建企業集團,集中資金、人力、物力重點發展規模經營。積極引導個體私營者增加科技投入、開發名特優產品,向集約型方向轉變,向“產業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發展。針對個體私營企業佈局不合理的問題,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的模式,引導個體私營企業由“天女散花”型分散佈局向集中規模型發展,形成生產在一家一户,規模在千家萬户的個體私營企業羣體。

參考文獻:

[1]何聰。安徽:返鄉創業潮正起[N]。XX日報,2008—04—27(7)。

[2]沈豔,餘英國。阜南:農民工回鄉創業顯成效“鳳還巢”激發創業潮[EB/OL]。人民網:“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 人民網看淮河兩岸” 專題。

[3]劉光明,宋洪遠。外出勞動力回鄉創業:特徵、動因及其影響――對安徽、四川兩省四縣71位回鄉創業者的案例分析[J]。中國農村 經濟,2002,(3):67。

[4]鄧衞初。實施引鳳還巢工程推進縣域經濟發展[J]。經濟與科技,2006,(5)。

[5]李嶺梅,趙鵬程。以農廣校為基地構建創業培訓新模式[J]。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