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當老闆如何把風險降到最低

學識都 人氣:1.02W
大學生當老闆如何把風險降到最低
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生王舸正忙着做店裏的結業核算。他告訴記者,從明天起,他春節剛開張的多媒體文印店不再存在,店面將轉讓給另一位學生辦的公司。“創業比就業更難”,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一位老師這樣説。今年全國有212萬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國家和各地方為緩解就業形勢都相應出台了一些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措施。這位老師提醒,就業壓力大是目前許多大學生熱衷創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學生創業之前應該作好應對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

    廣東工業大學的黎鋭前幾天得知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消息後,便經常往人才市場跑。在一家企業打出的“當老闆,自己給自己打工”的廣告語面前,他感到了希望。誰知道招聘方聽説他是剛跨出校門的畢業生,立馬婉拒。理由是“沒有社會經驗,沒有資金源,沒有客户羣,更談不上管理經驗,空有一腔熱血要創業,不行”。受挫後的黎鋭對記者説,想像與現實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

    自己嘗試辦設計工作室的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大二學生王冠認為:“創業前的社會經歷十分重要。”他這樣評價自己:“我絕對不是最頂尖的學生,就算是在我們系裏,也有不少人比我強。我之所以比他們更敢走出這一步,主要是因為朋友較多、經驗多些、懂一點法律知識。創業不是有專業能力就可以的,社會閲歷、人際交往、客户關係、法律常識更重要”。

    “想像和現實的差距可以縮小,關鍵看學生就讀的專業,哪一個更加適合自主創業,風險更小。”廣東技術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羅海鷗説,大學生自主創業雖然存在着很多未知數,除了要有生意頭腦外,還要有資金、專業技術、創業背景、懂得市場運作等等。但是,有些專業的學生或許會更加適合自主創業,如美術、裝潢設計類的學生。由於專業的特殊性,他們的工作本來就是一種創作行為,只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創業背景和承擔過多的風險。據悉,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的藝術設計系把“項目設計”融入教學,從而帶動學生自主創業。近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都保持在98%以上,其中有近80%的畢業生實現了自主創業。

    除了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外,自主創業以理科和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居多。那麼,文科學生又應該選擇怎樣的自主創業之路?羅海鷗説,文科學生中也不乏自主創業的例子。如自由撰稿人、策劃人、職業寫手,甚至作家。文科學生的自主創業更偏向於自由職業一類,從這個角度上説,創業所需要的諸如資金、經驗、市場等條件反而不會太苛刻,學生也較容易在剛出校門的“一窮二白”中站穩腳跟。

    有專家指出,創業是一個整合過程。它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沒有社會的支持,大學生創業實際上是“獨木難支”。相對於其他背景的創業者而言,學生最大的劣勢就是社會經驗的嚴重缺乏,所以學校應當理解、支持和正確引導學生創業。“把創業納入學校的管理教育思路中,成了許多人的共識。”暨南大學教授馮建生説,現在的高等教育更側重於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畢業培訓也千篇一律地指向就業,而在自主創新、自由創業方面顯得較為薄弱。既然現在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那麼是不是學校可以適當地在平常的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一些市場動態、融資、法律等知識,讓學生慢慢樹立起自己創業的意識與信心?還可以利用學校既有的資源優勢和科研力量,再加入一些配套的思路,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主創業。

    在今年舉辦的第七屆“挑戰杯”廣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總決賽上,記者就發現一個亮點:廣東大學生科研方向全面聚焦市場,不少大學生開始研發產品作為將來自己事業發展道路上的敲門磚―――實施“技術入股”,由此邁向自主創業的道路。

    教育界專家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容易產生好高騖遠的心理,比如把創業目標定位在需要一大筆啟動資金、高科技的大型項目上。這都會給創業帶來巨大的風險和壓力。所以,大學生應該選擇一些低成本、低風險的小項目,放下架子去創業。

    一些家長也表示,資金困難、經驗能力缺乏是高校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建議高校最好設立大學生“創業輔助機構”,讓畢業生更好地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