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賺錢的人生更苦

學識都 人氣:1.44W

覺得賺錢的人生十分的苦?但其實不賺錢的人生更苦吧!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不賺錢的人生更苦,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不賺錢的人生更苦

  

有天中午,我接到助理的一通電話,説有位預約好的來詢者已經等不到預約時間了,現在就面臨着一個重大的人生決定,看我能不能臨時和對方溝通一下,哪怕十分鐘也好。

看起來,對方應該是遭遇“燃眉之急”了。

我便利用有限的午休時間,和對方大致聊了聊。

這位來詢者D女士的情況並不複雜,結了婚生了孩子之後,做了三年的全職主婦,因實在忍受不了來自婆家的白眼和老公的鄙夷,特別渴望一份穩定工作的她一鼓作氣通過了公務員的考試,如今在某部門負責救助金材料的審核及遞交工作。

説起自己的這份職業選擇,D女士感慨滿滿,她告訴我説,女人一定要有一份獨立的收入,當初在家沒有收入帶孩子的時光,簡直就像一場噩夢。

那幾年,D女士很難感受到任何存在感和價值感。

D的婆婆認為,你吃男人的喝男人的用男人的,有些東西能不買的就不要買了,能用便宜的就不要去買貴的,於是全職在家帶孩子的那幾年,D女士自述自己沒時間沒精力更沒有收入來源給自己添置好衣服好護膚品,一瓶幾元錢的雅霜一用就是好幾個月,就這樣,婆婆還嫌棄自己做不好家務,而最讓D女士感到心塞的是,她每次生活費不夠向老公討要時,老公的臉上總會無意中略過一絲狐疑,常常問上這麼一句:“前幾天剛取的錢,怎麼沒幾天又花光了?!”

每次D女士總要和他解釋半天,説奶粉漲價了肉菜也漲價了,老公總愛説:“孩子嘛,隨便買點奶粉不就行了,幹嘛要買那麼好的?至於菜肉嘛,也沒必要一大早去買呀,傍晚那會兒人少不説,菜價還便宜。”

被老公這麼一説,D女士欲哭無淚。

曾幾何時,D女士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吃穿用度哪一樣不是緊着自己的?現在有了孩子,D女士想着雖然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但至少也要和同齡的孩子差不多吧。

可誰想到,自己不上班全職在家之後,和之前想象的完全天壤之別——沒有功勞倒也罷了,連苦勞都沒有,還動不動遭到老公婆婆的抱怨。

D女士感慨地説,年輕時的自己覺得賺錢好累好苦啊,幻想有朝一日嫁了人,就不用辛苦賺錢了;後來被生活教育了一通之後才發現,原來不工作不賺錢才是真正的苦。

賺錢苦的是身體和腦子,但不賺錢苦的卻是自己的心。

時至今日,D女士在這個部門做這份工作已有三年,她的內心開始焦灼不安。

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內容的機械性和重複性,每天就是向來訪者解釋補助金的一些規定和要求,讓他們填寫相關資料,審核之後再由她向上一級報送;二是這個單位的人際關係盤根錯節,不乏很多關係户,D女士這種無背景的工作人員根本就大氣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誰,有時候遇到領導攤派的事情,也沒法拒絕;三是這份工資實在太少了,三年來根本就沒有漲過。

漸漸地,D女士很難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每天上班如上墳,如今正在糾結要不要辭去這份穩定的工作?

我問了D女士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果辭去了目前的工作,還可以靠什麼生存?

D女士説,其實前不久她剛面試了一家心理培訓機構,應聘的是教務助理崗位,具體説來就是排課表、安排上課時間、做好考勤彙總、為上課老師做好後勤工作等等,工資比現在多三百元。

所以這樣看來,即便現在辭職了,生存暫且不是太大的問題。

然而問題在於,三年全職主婦的經歷讓D女士後怕不已,很難從腦海中抹去,她覺得目前這份工作雖然沒有激情,但好歹可以幹一輩子,不會有什麼風險,一旦辭了職去了那家機構,那可就不好説了。

怕就怕自己去了之後才發現,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或者自己做不好,那個時候就基本沒有退路了,到時候自己年齡也大了,再去找工作也沒有優勢了,豈不是又要重複曾經的痛苦,待在家裏仰人鼻息?

很快我發現,就D女士內心求穩的需求來看,眼下的工作無疑是非常匹配的,然而D女士既然充滿了焦慮,一定是有些訴求無法得到滿足。

經過詢問,D女士説,因為這份工作賺的`錢少啊!每個月拿到手才三千出頭!

第二個問題,換工作真的能解決錢的問題嗎?

我和D女士提及,職場上的收入分為兩種,一種是顯性收入,比如到手的工資獎金等等;一種是隱性收入,比如社保公積金帶薪假期各種福利補貼等等。

我讓D女士將現有崗位中所有的顯性收入和隱性收入加在一起,D女士大吃一驚,看似每個月三千出頭的收入,雜七雜八算在一起也有五千左右了。

而這份新的工作,工資比現在的工作雖然高一點點,但在福利待遇包括休息日並沒有現在這麼多,所以比下來,孰優孰劣還真的不好説。

我告訴D女士,如果你在新的崗位上努力打拼,不出幾年收入會出現翻倍甚至更多增長的時候,那麼不妨大膽一點,做出辭職的決定;但如果拼命之後,收入撐死也就五六千,那就是辭職的思路出了問題,或者説自己並不適合這份新工作。

D女士説,其實之所以想到去心理諮詢機構,是因為自己前不久看到武志紅的一篇文章,當看到武志紅老師提及代課收入高達多少多少萬時,突然想去嘗試心理諮詢領域,期望也能和武志紅老師一樣,過上風生水起的富足生活。

看來D女士的這個想法,也只是臨時起意。

我進一步和她澄清,武志紅從事的職業叫做心理諮詢師,這份工作是知識型工作,具有一定的門檻,需要專業和經驗的積累。

而D女士即將去做的那份助理工作,更類似日常事務型工作,和現在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並沒有實質性的差異。

事務型工作的特點,是幾乎沒有什麼入職門檻,工作本身也不具有什麼技術含量,也不創造什麼價值,所以工資基本保持多年如一日的平穩狀態,不會有明顯的漲幅。

第三個問題,你認為做什麼工作能賺更多的錢呢?

D女士隱約覺得,類似武志紅老師這樣做個心理諮詢師就能賺到錢了啊。

我繼續説,中國這麼多心理諮詢師,但為人所知的其實並不多,為什麼?正是因為類似心理諮詢這種行業是一個高度個人化的獨立職業,它需要打造個人品牌,而這個品牌的打造,絕非一日之功。

看似可觀的收入背後,是多年如一日的積累與磨礪。

前期的學習投入本身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考心理諮詢師證書參加個培訓需要幾千塊,這還是少的,如果後期再參加什麼老師的工作坊,或者參加一期武志紅老師的課,上萬元的鈔票那都不算回事兒。

這還只是理論學習階段,實踐經驗更是不可或缺,想要成長為一名成熟的能夠收費的諮詢師,還需要實際諮詢時長的積累。

這種行業屬於“老中醫行業”,其特點是投資回報期很長,如果不是真正熱愛,很可能會半途而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通常説來,物質報酬往往與兩個因素成正比,一是投入,二是風險。

所以,如果你打算轉行,必須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1、你是出於熱愛還是功利?

2、你是否做過行業調查,在新行業成為成熟的職場人需要做哪些投入與準備?

3、你對現職業的不滿,到底是哪些不滿?從事新的職業,是否會規避這些不滿?

4、一旦進入新的行業,你是否會很快遭遇瓶頸?

5、你提供的技術或服務是否具有高仿性,從而喪失競爭力?

等等。

其實,不論做出什麼選擇,這些問題遲早會要面對,即便今天顯得不那麼迫切,未來也會成為制約自身發展的重要障礙。

需要三思而後行。

D女士後來告訴助理,掛完電話之後,她好好思索了下,決定暫時不辭職了,先立足本職工作看能不能做的更好一點,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心理學,她發現自己之前對這個行業的認知過於片面主觀,需要好好了解之後再做權衡。

在面對來詢者生死攸關的職業規劃問題時,不論是賦能還是喊停,諮詢師就像是一位中立的旁觀者,盡己所能地予以提醒與幫助。

而所有的決策,都需要來詢者自己完成,並學會為自己的人生決定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