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克服這種職業倦怠心理職場故事

學識都 人氣:2.64W

曾經非常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在高考那年,我的第一志願天的就是南京師大學範。很多中同學開玩笑説:“真沒出息,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到頭來還是守着三尺講台,兩寸粉筆。”或許,這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追求與熱愛……工作將近7年了,每一天都在傾心竭力地守着這份事業,滋養着這份事業,體會着做教師、班主任的快樂和激情。從剛剛當上教師的那一刻起,我從來沒有想過倦怠這個詞,心中充溢着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對教育的美好遐想。但是最近幾天,我心忽然感到莫名的惆悵,變得“有點多愁善感”,對什麼時期都提不起興趣,每天只是機械的課堂、辦公室、上課、備課周而復始,心中沒有以前剛剛工作時的那種激情與動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和組內的同事聊起過,他們得出的一致結論是,你面臨着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了,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這是你的成熟的一種表現。

盡力克服這種職業倦怠心理職場故事

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是很相似,而其中最主要的無非就是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而且無論從哪個方面論述,當下的教師要產生不倦怠似乎很困難。

在追求物質生活的今天,教師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我們也是人,我們也需要養家餬口,我們也需要還房貸,我們也希望能有汽車等現代生活交通工具。但是我們教師工資少得可憐。記得當年在李嵐清同志擔任副總理的時候提出,教師要享受公務員待遇和教育投資佔GDP的4%這兩句話就已經深入人心,但時至今日,依然只是深入在人心中,似乎離兑現到手心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可以這樣説,在所有行業中,最苦、最累、收入最低的羣體就是我們教師了。從早上六點半開始一直到晚上十點二十學生休息,這都是我們老師上班時間。其實把教師收入換算為小時工資計算的話,每個小時就幾塊錢,遠遠的低於農民工的工資,其實我們有時比農民工還農民工。或許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適當地接受付出與回報不相稱,畢竟教師是“藍天下最偉大的一個羣體”,但當這種不相稱顯得有些荒謬的時候,這個職業還會有多少人會不倦怠呢?

或許很快會有人説:“教師這個職業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是對老師心靈最大的慰藉。”此話一聽確實很有道理,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每年我們教師都會面臨不同的學生,每年我們都會面臨不同的新的情況,我們每天都面臨新的問題。絕大多數老師所教的學生都都有考入名牌大學、重點大學,説實話當聽到他們考上大學時,我真的非常高興,他們成為了我非常親切而美好的回憶,但這畢竟只是存在於想念之中了,現實中,我們不得不面對社會對教育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和學生對老師的越來越大的`挑戰。而且,很多學生考上大學之後,基本上就忘了我們教師曾經的努力,很少有學生和自己以前老師聯繫,絕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聯繫過自己的老師,當他們在學校時,我們老師傾盡全力幫他們提高成績,等到他們上了大學之後,早就把我們老師拋之腦後。

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真是站着説話不腰疼,看人挑擔不吃力。或許很多説這句話的人“曾經”也是教師,但是他們顯然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年教出來的學生中依然有多少失敗的個例,當他們成為老師們的“指揮者”的時候,他們有些大放厥詞了。如果這句話真能成立的話,那中國社會豈不是已經是精英林立,成功人士滿大街走了嗎?忽然想起我們大學一位著名老教授的話:老師的作用有些類似於裁縫,送上來的布料質量好,裁縫自然能做出漂亮時尚的衣服,如果送上來的都是粗布、破布,那就不能怨得裁縫了。但現在的社會輿論顯然不僅僅把教師當作是裁縫,更把教師作為是織布機,甚至更往前推,是織棉線的、種棉花的,這對老師而言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退而求其次,即使只是把老師作為裁縫的角色來看待,我們接收到的布料也是非常有問題的。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嬌生慣養,他們把這種壞的習性帶到學校中,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理,再加上我們學校現在規模辦學,招收學生越來越多,導致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什麼學生打老師、家長打老師的情況。還有報紙上只要報道老師打學生了,社會上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老師素質真差,都是老師的錯。他們怎麼不反過來想一下,為什麼老師要懲罰這個學生,這個學生的一貫表現怎樣?所以説當前的教師在社會上處於弱勢地位。現在的學生罵不得、打不得,稍微説話口氣重了一點就會遭到學生、家長、社會的指責。從某種意義上講,現在的學生已經是自我意識覺醒的一代,這是文明進步的成果,是好事,但是當這種覺醒有些肆無忌憚的時候,那就有些可怕了。教師的尊嚴在當下所受到的挑戰要甚於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不管是作為一個知識的傳授者,還是作為一個管理者。這種挑戰在很多時候並不表現為和平談判式的,相反往往是非理性的,非常激越的。當學生動不動就以各種各樣未成年人保護的法規和舉措來替自己護身的時候,老師們驀然間發現自己真的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奄奄一息,於是在辦公室裏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慨:“現在做老師越來越沒有尊嚴了。”

當然,這種職業倦怠每個人都有,特別是在老教師以及上了七八年課的青年教師身上更為明顯。當然,牢騷歸牢騷,抱怨歸抱怨,但是生活還要繼續,所以我們要盡力克服這種職業倦怠心理,以更加積極飽滿的態度去面對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