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15W

在《朗讀者》節目中,著名導演陸川講述了多年前拍攝電影《可可西里》時鮮為人知的一段往事,並朗讀了文章《藏羚羊的跪拜》。以下是關於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最新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1】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節目播出後,陸川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早在一年前董卿就邀請他出任這檔節目的導演,但因為自己太忙,只是以策劃身份參與了部分幕後工作。後在董卿的説服下,他第一次走上舞台朗讀文章。

關於董卿

陸川説他和董卿很早就認識,但通過這次合作讓他對董卿刮目相看。“董卿真的是博覽羣書,當之無愧的才女,而且她內心有一種情懷。”陸川透露,董卿一年前找他表示要做《朗讀者》時,他很擔心節目會不會有收視率,因為那時候類似“跑男”這樣的節目非常火爆。“我説做一個嚴肅的、深情的東西,會不會完全沒有人看?她説她也有點擔心,但她覺得得去做這事兒。直到今天節目做出來反響這麼好,我看節目的時候挺感動的,我覺得她這種堅持真不容易。”陸川認為,董卿在節目中的表現非常完美,她本身對文學、對文章的見解,還有內心對知識、對真相的尊重,是這個項目的一個DNA。如果沒有她的話,這個節目可能不會這麼完美。

關於電影

作為《朗讀者》節目特邀的策劃人員,陸川説他平常從來不朗讀,特別怕在鏡頭前面做事,會非常緊張。但最後還是經不住董卿的勸説,把第一次朗讀獻給了董卿和這個節目。陸川表示,在董卿的啟發下選擇《藏羚羊的跪拜》這篇文章,是為了致敬電影《可可西里》,因為拍《可可西里》對他影響重大:“如果我沒有拍《可可西里》,可能也不會有《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兩部電影。對生和死的那種探討對我的信仰和我整個人的觸動很大。”這些年來,陸川既拍《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這樣的紀實片,也拍《九層妖塔》這樣的商業片,去年還拍了《我們誕生在中國》這樣的紀錄片。陸川説,其實他一直沒有把電影當做職業來對待,只是想通過不同的層面、不同的切面去切入生活,去展現不同的人性。

關於動物

通過拍攝《可可西里》和《我們誕生在中國》兩部電影,陸川走進了野生動物保護的圈子,認識了很多野生動物保護組織者、志願者以及科學家。“我在拍攝過程中感受到很多東西,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改變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習慣。比如我見到穿皮草的人,都會跟他們説動物保護的話題;以前我挺喜歡象牙雕刻的藝術品,現在都敬而遠之;以前喜歡看馬戲表演,現在覺得這是有悖於自然法則的殘酷事情”。

關於閲讀

陸川説他看的書很雜,喜歡看一些跟自己的生活有距離的書,比如最近在看顧城的《南明史》,之前在看《謝覺哉家書》。還有一些以前看過的老小説,比如《綠化樹》、陸文夫的《美食家》、威廉·戈爾丁的《蠅王》。陸川表示,看小説對他來説是一個愛好,並不一定把小説拍成電影。相反讓他有轉化成電影衝動的`,不是文學作品,往往是紀實報告文學或者新聞報道。

  【2】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4月2日,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播出第七期“告別”主題節目,姚晨驚喜亮相。現場講述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難忘情誼,爆料曾被收留睡木板牀,分享首當媽媽時與月嫂魏姐的故事及自己寫下的文章《魏姐》。姚晨還現場深情朗讀了魯迅經典《阿長與<山海經>》,感恩每一次萍水相逢的遇見。

節目中,姚晨談起了在自己生命中短暫出現卻時常浮現於腦海的一些人。説到求學時的難忘歲月,她提到了在自己無處可去時,收留自己的“胖姑娘”。那時候,兩人擠在一張極小的木板牀上,“基本她就佔了三分之二,然後我佔了三分之一”,姚晨還開玩笑説自己“像個蝙蝠似的趴在牆上睡了一個月”。那種“異鄉人收留異鄉人”的温暖讓她十分感激,談及最後一次遇見,她難掩遺憾,“生命中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默默地不見了”。另外,姚晨還與觀眾分享了自己與月嫂魏姐的故事。在第一次當媽媽的手足無措中,魏姐就像是她的戰友,陪她度過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個時期。“我發現她真的很愛孩子,她永遠比我們更早發現孩子哪長了紅疹,哪哪不太好”,關於魏姐細緻的情感付出姚晨記憶猶新。她還特地給魏姐寫了一篇文章,記錄下這段時光,“希望自己也能記住她,包括將來土豆長大後看到文章也能知道有這樣的一個人疼過他”。

帶着自己對那些陌生人的感念,姚晨把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朗讀當中。她用真摯的聲音,不徐不疾地把《阿長與<山海經>》中的每一個片段娓娓道來。有趣的生活細節,驚喜的《山海經》,在姚晨的朗讀中顯得十分生動。温情的講述之下感情卻並不平淡,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更是把所有積攢的感情瞬間噴發,把魯迅對阿長的那份深厚情誼和哀思展現得淋漓盡致。聽完姚晨的朗讀,觀眾們紛紛表示“太感動了”“聽得都入迷了”“從中聽到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情感”。

“每一次遇見,就像是一場告別”,“遇見”與“告別”是人生必經之路。繼首期以“遇見”作為主題詞之後,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本期以“告別”作為核心主題,嘉賓在感念過去的同時,也勾起了觀眾深藏於心底的情愫。

  【3】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等着我吧——我會回來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陰雨,勾起你的憂傷滿懷,等到那酷暑難捱,等到別人不再把親人盼望……”

在央視4月2日晚播出的《朗讀者》中,演員張國強和在非洲馬裏壯烈犧牲的維和英雄申亮亮的戰友們,一起為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朗讀詩歌《等着我吧》。申亮亮的父親、母親、姐姐來到現場,一起聆聽這首感人心扉的詩。

受傷戰友司崇昶:深情回憶亮亮生命最後時刻

在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董卿介紹,從1990年開始,我國開始派軍事力量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當中。到目前為止,我國派出的國際維和軍事人員超過了兩萬人次,為推動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了貢獻。2017年,中國赴馬裏維和行動的全體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幾位參與馬裏維和行動的申亮亮的戰友也在該節目中亮相。其中,司崇昶一腐一拐地來到現場。董卿介紹,司崇昶赴馬裏執行任務時受傷,現在還在康復中,所以,他無法長久地站立。

“有去了回來的,有去了沒有回來的。”董卿聲音低沉地説出這句話後,鏡頭對準了申亮亮的父親申天國,他的眼睛紅了、濕潤了,明顯在努力壓抑着自己的悲傷。和去年相比,他又老了一些。

董卿接着説,司崇昶在2016年5月31日執行任務時受傷了,他的戰友申亮亮卻犧牲了。

“我每次想到這到心裏特別不舒服,因為我失去了一個戰友、兄弟。我記得,那裏馬裏時間2016年5月31日2時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執行站崗任務,一輛皮卡圍着我們營區繞行兩圈,開到離我們營區有200多米的一個小土包時,突然加速。這時候,亮亮就喊話制止,然後就指揮我開槍射擊。這輛皮卡撞上營區外圍的一個沙箱後翻車、着火。亮亮一把把我推了出去。他説: 司崇昶,你快撤。 我説: 咱倆一塊撤。 亮亮説: 我是主哨。 然後,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當時就爆炸了,我被炸飛、昏迷了。”司崇昶含淚講述那讓他終生難忘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