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出高質量的中藥

學識都 人氣:1.49W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知道中藥在治療疾病上不僅副作用小,還能夠從根本上調理身體,幫助人們解除疾病困擾,現在很多大醫院都提供了中藥代煎服務,但是有些藥方需要我們自己回家煎熬,不要小看熬中藥的方法,其中大有學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熬中藥的知識,歡迎閲讀。

如何熬出高質量的中藥

熬前中藥泡不泡?

答案是:需要泡

因為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藥,一般在熬之前泡10-20分鐘,不僅可以清洗去除中藥中的雜質,還可以有效避免中藥材直接入沸水中驟然受熱,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細胞壁變硬,不利於水分滲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藥效。

所以建議在煎煮前,需先用冷水泡40分鐘左右,一些質地堅硬的應泡1小時以上。

特別提醒

熬中藥的水,最好是用純淨水,因為自來水中氯、鈣、鎂離子較多,這些容易和中藥材中的物質發生反應,有可能會影響藥效。而相比之下,純淨水中這些物質幾乎沒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證熬製後藥物的效果,一般500ml就可以了;但如果沒有條件,也可將自來水放置數小時,使溶於水中的氯揮發一些,再用來熬中藥!

熬中藥時需不需要攪拌?

答案是:需要

特別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熬的時候需經常攪拌,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攪拌最好順着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熬的時候蓋不蓋蓋子?

答案是:要蓋蓋子

醫生建議,熬中藥的時候要蓋蓋子,因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的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

而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蔘、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蓋上蓋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丟失。

蓋上蓋子熬藥如何防止溢水的問題?

熬藥器皿均有壺嘴或透氣孔,另加入水不要太多,一般500ml左右,應不存在溢水問題;實在不行可以在器皿口搭雙筷子。

1中藥煎煮時水的用量

在熬中藥的時候,加入的清水一定要能夠淹沒藥材水面兩到三釐米,也可以用手摁住藥材,剛好能夠漫過手背就可以了。

但有的方子比較大,由四五十味藥組成。一般的小藥鍋都放不下,一次煎透的難度比較大,還容易糊鍋,這樣就需要煎煮兩次,然後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兑在一起然後再濃縮成2-3碗的藥汁。

2熬中藥的時間

熬中藥注意事項,所需要的時間是很多人都關心的一個問題。一般情況下,大火令水燒開之後進行小火煎煮。如果是一般中藥,那麼這個過程第一次煎煮的`時間應該控制在20到25分左右,第二次煎煮則是應該控制在15到20分鐘左右。

如果熬中藥煎煮出來的藥效是解表類的,第一次煎煮的時間要減少,控制在10到15分鐘,第二次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滋補類重要,那麼煎煮的時間應該適量增加,第一次控制在30-40分鐘,而第二次則是要控制在25-30分鐘到左右。

第二次熬中藥的注意事項

中藥並不是煎煮一次就可以了,一般中藥都是需要煎煮兩次,如果是滋補類的中藥那麼煎煮的次數還需要增加,例如三次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一些醫生開出的藥量比較大的方子,最好也要煎煮三遍左右,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滲出藥效。

建議患者將兩次煎煮出來的藥液混合之後,分為兩次服用,如果是煎煮了三次的中藥材,那麼以此類推就可以了。這樣服用之後藥效比較均衡,避免讓身體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熬好後藥液的過濾

建議在熬中藥解暑藥液煮好之後,立即對藥液進行過濾,不能夠將中藥長時間的放在鍋中,這會影響藥效。

有些藥物因其特殊的藥性,需要特殊的煎服的方法,在藥房配藥的時候會將該藥物另外包裝,並註明煎服方法。常見的有: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藥物的溶解度,降低藥物的毒性,充分發揮療效。如礦石貝殼類的生石膏、寒水石、珍珠母、龜板、鼈甲等。有毒的藥物烏頭、附子等均要先煎。先煎的方法是一次加夠煮藥的水,放入先煎的藥物,煎煮30-60分鐘,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不建議中途加水。

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有效成分免於分解破壞。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等均應後下,一般在中藥湯劑煎好前5~10分入藥即可。

烊化衝入

對於一些膠類或糖類,粘性大,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等,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衝入湯液中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

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衝入湯劑中應用。

另煎後兑入

一些貴重的藥物如人蔘、西洋參、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因此建議在煎藥前要檢查有無特殊煎服法的藥物。

中藥裏能不能放糖?

答案是:不能

中藥裏面儘量不要放糖,特別是慢性胃病,如上腹部易飽脹的患者更放不得糖,這樣容易造成胸悶腹脹!

吃藥後能否吃塊糖去苦味?

答案是:最好不要

中醫認為,甘(甜)易致腹脹不適感,如果食用中藥後覺口苦不適,可用清水漱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