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幸福的演講稿範文合集6篇

學識都 人氣:1.51W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幸福的演講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幸福的演講稿範文合集6篇

幸福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幸福的老師,教快樂的學生》。

我仍然記得四年前我剛進入教師行業時的第一次培訓。在培訓結束時,老師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愛一個人,讓他從事教育。如果你恨某人,也讓他去從事教育吧。那時,我聽得雲裏霧裏。

現在,經過四年的教學,我知道教育也可以被稱為“幸福”。回想起以前的老師留下的話,我幡然醒悟。最初,在教育界,有冰和火;原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花有香,有刺有痛。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徘徊在幸福教育的十字路口。

直到那時,看到學生們因為自己的進步而欣喜,我感到,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直到這時,學生們才微笑着過來打招呼:“金老師,您好!”,我明白了,這是幸福的笑臉;直到那時,同學們因為我的榮譽和喝彩,我才聽到,這是幸福的聲音。

似乎在那一刻,我找到了幸福的關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毫無疑問,教師的愛是教育事業中的陽光、空氣、土壤和水。只有當你把它從你的心中釋放出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平等地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老師的底線。

老師的愛很小,那是一絲不苟的奉獻;老師的愛很微妙,它是絮絮叨叨的;老師的愛是很深的,它是真正的糾正。但我只支持後三分之一。

因為我相信,有了更多的愛,這些單身的鳥兒就能追上那羣年輕的鷹。有一份禮物,我一直捨不得放棄。這是美術課的作業,一張硬紙板做的小椅子。學生在註冊成績後來到我的辦公室説:“老師,這是給您的。”

我一驚,曾經接過這把簡單樸素的小靠背,翻了一看,靠背居然寫了這麼一行字“希望老師多休息”。這個學生是後三分之一的典型,他不僅在成績上無法控制自己,而且在行為上也無法控制自己。但在親密的交談中,在誇張的讚美中,學生慢慢地改變了。

事實上,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並不是一種烏托邦。小行為,學生的理念,正引領我們走向師生和諧的燈塔。用一個小小的微笑迎接學生,讓温暖的感覺搭建起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平台。

我第一發現,微笑的力量居然這麼大,我第一發現,僅僅一個微笑也能讓我走近學生。

幸福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什麼是幸福?你以為你自己幸福嗎?反正我認為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生在一個高科技的年代,還頓頓可以吃米和肉。想當年奶奶們連米都沒得吃,所以,我認為我是幸福的。

昨天是平安夜。雖然我們不過聖誕,但是我每年都可以收到一份聖誕禮物。我從來不信聖誕老人,因為我知道,那都是爸爸媽媽扮的。應這幾份聖誕禮物,所以,我認為我是幸福的。

今年的平安夜,我一如既往收到一份聖誕禮物,而這次,禮物既不是放在櫃子上,又不是掛在門把手上,該在哪裏呢?我東張西望,沒見着一點禮物的影子。翻開被子,一個紙袋赫然在目。我喜出望外,誰知一拿起來,哎呀,裏面什麼也沒有。我賭氣地把紙袋扔在地板上。這時候老媽進來了,一臉壞笑地看着我。我泄氣了,不找了,開始穿校服。開穿褲子了,我把手深深地插進被窩,咦,褲子呢?我把整個身體鑽進去,找那條褲子。“哇——呀,”我大叫一聲,因為我感到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在我的身體底下,硌得我那個疼啊——緊接着,那條褲子被我撈了出來。來不及穿褲子,開始看那個盒子:一個特大號蘋果,一盒巧克力。雖然禮物不是很貴重,但那裏有,我的幸福。所以,我認為我是幸福的。

像我們,吃得飽,穿的暖,生活設施還這麼先進,有何不幸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比起老一輩的艱苦,這難道不是幸福嗎?

所以,我認為我是幸福的。

幸福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追尋幸福的教師人生》。剛剛跨出大學校門的時候,我對教師充滿着熱情與憧憬。想象着當孩子王的那份瀟灑,想象着備受尊敬的那份自豪。可工作沒多久我就發現,現實並不像想象中那般完美。當我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與孩子反覆嘮叨時候,當同行們的抱怨聲在我耳邊響起的時候,當日益增長的物價向清貧的我發起無數次攻擊的時候,尤其是當我驚恐的發現自己正以雙倍的速度衰老的時候——我徹底的迷惘了!

難道教師就是要頂着天底下最大的讚美光環,去過最不幸福的生活嗎?我找不到答案。在迷茫中過了一段日子,學校讓我當了班主任,並且一干就是三年。這期間讓我體味了老師的酸甜苦辣以及老師所獨有的幸福。+記得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因為年輕又沒有經驗,學生狀況不斷,我忙的焦頭爛額,就經常發脾氣。那天是我生日,我又一次憤然的從教室離開,卻很意外的在我桌上出現了一張賀卡,上面有全班同學的簽名,還寫着:“周老師,請原諒我們的無知和淘氣,由於社會,家庭和自身的影響,我們註定是一羣任性的孩子。可是,請您相信,我們的心靈是純潔的,我們對您的愛是最真誠的。生日快樂!”那天我試着微笑着走進教室,而他們用更燦爛的笑容回報了我。

孩子就是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其實他們都挺可愛。記得我結婚的前一天那節語文課,平時特吵的教室那天卻出奇地安靜。可當我推開門時,全體學生突然起立,為我唱起了《幸福萬年長》,黑板上寫着“祝您新婚快樂”。感動的淚水一湧而出。誰能説他們不懂事,誰又能説他們不懂情。記得中秋節那天,因為不放假,學生離家遠。我給每個人發了一個小小的月餅,原準備用班費買的。那天去上課時,學生起立,非常整齊非常大聲的説:周老師,謝謝您,也祝您中秋節快樂!那一刻,我被深深感動了。買月餅的錢我自己掏了腰包,這些孩子,太可愛了!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我想,我的幸福就是在那一聲聲“娟姐”的稱呼中,就在那一句句真心的“謝謝”裏,就在那一張張溝通的紙條裏,就是在那愛與被愛的短信傳遞間……

那麼,何必去抱怨生活清貧?桃李滿天下時,我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何必去悲歎工作辛勞?當多年後,學生結伴來看你時,當他們説:“你的學生可能有千千萬,但我們只可能有您一個高三班主任”時,我覺得一切的艱辛都是值得的。何必去哀傷容顏老去?每一滴青春的汗,都滋養着另一個更為青春的生命!

老師們,讓我們用三寸粉筆書寫教師幸福,在三尺講台鑄就人生輝煌。

幸福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同學們:

你們好!

幸福,是一種恆久的話題,千百年以來,人們吟詠它,追求它。各人有各人的幸福,各人有各人的夢想與追求。生活中,幸福與夢想同在,是人生追求,是美滿境界,是品質的體現。幸福的感覺生之於心,不幸的感覺也由心而生。幸福與不幸福的感覺並不是彼時的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心態朔造未來,幸福的的感覺其實很簡單,每一個輕微的關懷,都會讓人感動。在你失意的時候,有人會在旁邊默默的關心你,那是一種幸福;在你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將滿腦子的憂愁凝聚成傷感的文字,而又有人恰到好處的讀懂了你的文字,理解你的感受的時候,那也是一種幸福。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擁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擁有對品質生活的追求與夢想,就是幸福的源泉。懂得了這一點,也就離幸福不遠了。

人為什麼活,該怎樣活,活過之後將如何,這些恢復生命本源,追蹤幸福本質的問題是困擾人們生存狀態的大問題。沒有大智和豁達的幸福觀的人們註定困惑而迷茫。

追求夢想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雙翅膀。夢想是人生的嚮導,在夢想的引導下,我們踏出一條又一條燦爛輝煌的道路,領略着一路屬於自己的風光。在這條路上,我們不失鬥志,一次又一次拼搏,一次又一次跌倒,再一次又一次站起來,心中有夢,路在腳下,一生也不會迷失方向!夢是生命的色彩,是生活的翅膀。夢,絢爛着每一個日子。讓我們平凡的一生,如一道彩虹,壯麗橫空。失去了夢想,即使是青春少年,心也會乾枯。擁有了夢,即使是滿頭白髮,也會煥發生命的活力,心中有夢,青春與幸福才能永駐。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不能改變生命的原身,但你可以改變生活的品質。

正如生活中夢想的翅膀,架起我們對幸福的執着追求。在我們長長的一生中,有着許多平常的夢,有着許多美夢,亦有着許多殘夢。我們生活在無比現實的世間,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活得充實快樂,是否幸福達觀,是否充分地把你生命的價值發揮出來了,你是否在幸福的大道上愉快地行走着。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的聆聽!

幸福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幸福是什麼呢?幸福就是一杯牛奶,幸福不是很多的鈔票,而是為遠方的親人們打一個電話,送一個温暖的祝福!

在一天晚上,老師佈置的作業很多,所以我倒了深夜也沒有寫完作業。窗外的天已經很黑了,天幕上的星星閃爍着光芒。這時,媽媽微笑着走進了房間,我微微到,抬起頭,原來媽媽是給我送來了一杯牛奶,牛奶冒着氤氲的熱氣,我感受到了它,別樣的温暖。

我看着這杯牛奶,非常的感動!淚水頓時溢滿了我的眼眶,我強忍着淚水,對他説了一聲:“媽媽,謝謝您!”媽媽着笑着對我説了説:“寫完了早點睡覺。”我點了點頭,這是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瀰漫在心間。原來,幸福就是一杯牛奶,一杯濃濃的牛奶,牛奶中藴含着濃濃的親情。

幸福是什麼呢?是暑假裏宣佈成績的那一刻,以及回家後父母臉上欣慰的笑臉。我的心情非常的着急,心裏想:我這回能不能考好呢?成績就要公佈了,我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不安分的在坐椅上胡亂猜想。我就如同揹着一塊巨大的石頭,一點力氣都沒有啦。老師宣佈了我的成績以後,我頓時舒了一口氣,像吃了蜜一樣甜,——滿分!回家之後,父母看着試卷,臉上露出了微笑,哦!原來幸福就是那一張試卷和一個微笑呀!

幸福就是一封信件。在一個,星期天晚上,我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家。突然看到了一封信件,原來是我的好朋友給我寫的:你現在很累吧,快去休息休息,喝一杯熱水吧!我非常的開心,哦!原來幸福就是在別人疲勞時,有人安慰她的,一封信件。

幸福是一杯牛奶,是一張卷子,是一封信件,幸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體現!

幸福的演講稿 篇6

福是一杯濃烈的酒,幸福是一杯芬芳的茶,幸福是兩情相許,心心相印。追求理想的人,幸福是實現理想。幸福之於莘莘學子,就是考上名牌大學;幸福之於科學家就是科研成果之問世;幸福之於農民就是多打糧食。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又似乎都在經歷不幸。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即使擁有更多的物質與金錢,並不能保證因此獲得更多的幸福。近幾年,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幸福指數”。經濟在快速增長,幸福也跟着在增長嗎?

長期以來,人們總希望能夠找到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關於什麼是幸福的問題,從古到今,人們一直爭論不休。

我想:做為一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最大之幸福莫過於桃李滿天下,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素質高,能力強的頂尖人才。

教師的幸福也稱教育幸福。

教師的幸福有其自身的特點:精神性、關係性、集體性、無限性。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與“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的天倫之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德性生活之樂相併列,而稱之謂“三樂”,明顯含有對教育勞動的精神審美意藴。教師只有擺脱了職業感的束縛,不把教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樣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為樂,那麼他才能在教的活動中自由地、有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達到‘孔顏樂處’的境界。”

(一)教師的幸福能力及其培養實際上就是教師幸福的實現問題。

幸福不是物質慾望得到滿足的自然性、即時性的快感。幸福是人之為人意義實現所給予主體的精神性愉悦。

幸福能力需要培養另外一個理由是大量幸福病態的存在。

日本社會學家千右保曾經在一些國家作對比調查,問題為:如果有足夠的錢供你一生享樂而無須工作,那麼你是去享樂還是去工作?1987年千右保説“根據大約二十年以前的調查,基本上沒有人回答靠玩過日子。美國的比率為2—3%,日本竟不到1%。然而近年來,‘玩派’驟然增多”。“根據1983年世界青年意識調查對11個國家提問的結果,‘玩派’比率最高的是瑞士,佔39。8%;日本為19。8%,美國為21。8%”。“到了1987年,日本的玩派佔到26。9%,四年時間增加了7。1個百分點”。至於中國,千右保寫道:“令人難以掩飾驚訝的是中國的數字。玩派着着實實接近半數,佔49。8%,創世界最高記錄”。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幸福等同於俗福。俗人很難體會真正的幸福。

(二)幸福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精神品位和德性。但是創造幸福的能力卻不僅取決於精神品位和德性,它還要求創造或實現幸福的其他條件,幸福能力就是主體實現目的和自由所需的主觀條件。

首先,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包括本體性知識、背景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三類。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教科目的學科專業知識。背景性知識實際上是教師應有的綜合性的文化涵養。條件性知識是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包括對教學過程規律性的認識,對教育對象的瞭解等等。教師的知識不僅是“心理學化”了的學科知識,而且必須是“文化化”、“生活化”的知識。沒有對學生及其學習機制的切實瞭解,沒有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整體支撐,不能將學術語言生活化,一個教師即便能夠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他也是一個枯燥乏味、沒有成效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學生聽其課味同嚼蠟,躲其課不以為害,評其課嗤之以鼻”。失敗的教師當然是不能收穫教育幸福的。

其次,教師必須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這裏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勞動的實踐能力。韓進之教授認為包括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觀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思維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創造性、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機智。林崇德教授概括為“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包括對教育活動的計劃安排,對這一活動的監察、評價、反饋,以及對教育過程的調節和校正能力。林崇德教授還認為,“優秀教師=教育過程+反思”。我們知道,教育活動的特點是一種心心相印的主體際性的交流活動。教育過程中充滿變數。因此教育不僅是一個嚴謹的知識授受過程,也是一個充滿靈活性、創造性的藝術過程。沒有包括自我監控能力在內的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師就不會收穫教育的成功,更不會體驗教育幸福。

最後,教師還應當具有審美的素養。幸福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種對主體自由的審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種生活的美感。因此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要收穫教育幸福,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精神境界,創造性的教育能力,還應當具有對教育活動過程以及教、學雙方的審美能力。這一審美能力既是樂教、樂學的中介環節,也是激發進一步創造性的重要因素。教師應當自覺掌握教育的審美評價尺度,學會以審美的心態看教育、看學生、看自己。審美是發現幸福、創造幸福的重要法寶。這一點,正是作者本人近年來不斷呼籲建立教育活動第三標準的重要原因。

幸福需要靠似乎與幸福無關的能力去獲得,這是一個悖論。但是這正是幸福和幸福能力的辯證法。教師的幸福實現與否取決於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在多大程度上成為一個真正大寫和全面發展的人。

其實一個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要獲得幾種能力就行,教師也不例外:一是自然能力,二是技術能力,三是知識能力,四是與社會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