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學教學反思範文

學識都 人氣:1.54W

通過此次網上培訓,我有了很多新的體會:怎樣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上好實驗課?怎樣導入新課?怎樣進行情境教學?怎樣進行教學評價?等等。

初中生物學教學反思範文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中的有些對象和現象(包括表面的和本質的),並不是都能用肉眼所能觀察到的,這就需要藉助一些儀器、器具掛圖和藥品,使肉眼不易觀察到的對象或現象直接呈現出來,以便得出正確的生物學結論。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接受知識,看到的比聽到的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對實驗進行認真的觀察或動手操作,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教師進行指導、點撥,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有感性認識的基礎,自己實踐的體會,又有分析和討論的中間過程,能夠比較快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探索發現的心理,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利於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把握事物的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中學生對周圍事物有比較高的好奇心,有鑽研的興趣,喜歡通過實踐拿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例如我在上《飼養和觀察蚯蚓》一實驗中,我所教的八年某班的米曉東同學對上生物實驗課非常感興趣,在課上從家裏帶來好多既大又長的.蚯蚓,並能把他的蚯蚓分給其它學生觀察,整個實驗他完成的也非常好,該同學達到了教學目標又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及主人翁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注意從理論到理論地講授知識,只注意要學生死記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遭到抑制和破壞,甚至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應加強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進行實驗指導時,應因勢利導,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主動發揮想象力,大膽進行形象假設,大膽進行實驗改革,從多渠道、多方面進行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屬性,從而得出科學的推理和正確的判斷,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

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課前準備好上課用的實物、標本、模型以及自制的教具、學具等,如講血液循環要準備好心臟解剖模型;講骨的成分要準備豬和鯉魚的肋骨;講DNA和染色體時經準備用不同顏色染成不同區段的細繩等等。課堂上先讓學生觀察這些直觀的東西,再聯繫所講的內容學生自然會產生諸多疑問。當學生觀察用不同顏色染成不同區段的細繩時,學生自然會質疑:細繩相當於染色體還是DNA?不同顏色的區段可表示什麼?細繩若表示DNA怎樣才能把它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的樣子?等問題。這樣去做,就會把教材上的一些問題轉化成學生欲探究的問題,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關係。平等的師生關係能舒展學生的心靈,活化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會有問題。否則學生思維就會受到壓抑,決不會提出問題的。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法,如果教者沒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那麼所採用的教法可以説都等於零。任何好的教學方法,需達到喚起學生做好進入教學過程的準備,包括心理的、知識的、物質的(準備好《課本》、筆記和教師上一課佈置應帶的東西——如觀察用具或自採的標本等);需達到能為所有學生易接受的方式呈現教材(教師敍述、演示、學生自己獲取、學生自己發現)。儘可能對個別學生進行照顧;需達到尊重學生、讓他們提出問題、維持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讓他們思考、使師生雙方都有方向感;需達到從不同類型學生出發,盡最大努力轉變他們不理想的學習態度;需達到支用強化的方法來調節學生的行為,儘可能解決教與學的智慧問題和情緒問題;需達到儘量擴大因獲得了新知識而產生的滿足感。知識儘量得到初步鞏固,為從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創造條件。技能得到初步的訓練;需達到能使學生帶着問題下課,但不是重述教材的那類“問題”有現成答案的問題不能讓學生產生進一步追求感。而追求感常常是課後進行學習活動的動力,是下次上課的良好條件;需達到能結合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發展智力和各種能力;需達到對每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及平時的測驗等。得到正評定的學生,教師經引導他們好上加好;得到負評定的學生,要防止他們放棄,並向積極方面轉化。

師是創造性的勞動,跟普遍理論並不是一回事,只有巧妙地結合起來,才會走向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