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學習計劃怎麼寫

學識都 人氣:3.17W

制定計劃計劃是行動的指南,也是目標實現的基本保證。為了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制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有利於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從而增強有序性。只要我們能制定一份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並且按計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實用的語文學習計劃怎麼寫

實用的語文學習計劃 範例1

一、學生作文現狀:

本班共有學生24人,通過上學期的作文學習,學生作文興趣有所上漲,能認真的審題,並能突出中心,多數學生能將生活中的小事寫入作文,絕大多數作文作文內容真實,感情真摯,作文能力有一定提高。如:曹禹、趙瑩、趙田田等在作文競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個別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作文能力較差、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等,作文水平有待提高。如:樑立彬、黃復順、李志強等

二、教材分析:

中學生寫作,口語交際,一方面與閲讀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整合於綜合性學習中,這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又便於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口語能力,而且“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與本單元的閲讀都在內容上三是互相關聯的,它是本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所設計的活動主題都是與學生和生活全方位的結合起來,在學習語文的同時,發展學生個性,展示學生文采。

三、教學目標:

1.在原有寫作的基礎上繼續提高、鍛鍊寫作的基礎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基本寫作要求。

2.能清楚、有條理地寫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在寫作中進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重點訓練記敍文,認識和了解説明文和議論文這些文體的基本特徵。

四、具體措施:

1、命題時教師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從自身實踐活動中尋找作文素材,通過討論,交談,提煉出既具表現力又能引發真情實感的題目來。

2、寫作內容上注意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加強生生間的交流體驗,並通過最擅長的語言表達方式表達,抓住瞬間閃出思想的火花,從而感悟到寫作的方法。

3、寫作過程中,應該創設一個輕鬆的愉快的氛圍,不要求學生作文字數一定要達到多少,允許能力稍差的學生晚交,這樣做目的無非是希望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能輕鬆的完成作文。

4、作文修改上可讓學生反覆閲讀自己的作文,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文字加以修改潤色,刪除那些與文章情感、主旨等不大符合的文字,並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照應、過度的語句或關聯詞,使文章的語句更為優美、思路清晰、語脈暢通,最終達到文質兼美的效果。

5、作為講評時還應以學生為主體,不管學生的作文寫得如何,都是他傾注自己的心血,應該給予他們尊重。讓學生針對兩次作文的修改談談自己的所得,並朗讀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學邊聽邊做記錄,提出修改後的作文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五、教學時間安排

1.獻給母親的歌 2.尋覓春天的蹤跡 3.古詩苑漫步 4.科海泛舟 5.到民間採風去 6.背起行囊走四方

每篇作文完成需要2課時,講評1課時,6篇作文共需要18課時,其餘時間隨機完成小作文和其他作文訓練。

實用的語文學習計劃 範例2

新學期到來了,為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我給自己制定了一份語文學習計劃:

1、課前要提前做好準備工具。

2、上課要認真聽講,不東張西望,不和周圍的人説悄悄話。

3、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課外書。

4、資源和練習冊的錯題要及時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師佈置的作業要按時時完成。

6、生字或者寫話作業要寫工整,不能胡塗亂畫。

7、把作文或雜文中的錯別字通通消滅掉。

8、提前預習新課。

如果我按照這些學習計劃去做,這學期我就會更棒!

實用的語文學習計劃 範例3

新學期的開始,也意味着初三學年將進入一個最緊張、最繁忙的時期,如何搞好初三學習工作,如何使我們在初中階段的最後幾個月學有所獲,在中考考場上交一份令老師、家長滿意的答卷,這是擺在每一位初三學子面前的重要任務。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學習的成效如何,往往決定或影響着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對我們每一位學生來説,肩負着光榮而沉重的使命。為此,我在新學期的開始階段,認真地回顧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語文學習情況,籌劃一下新學期的語文學習及後階段的語文複習計劃,是十分必要的。

我以往的問題:(可能有點誇張,你看着修改吧)

(1)語文積累貧乏,語文視野狹窄,語文基本知識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膚淺,思維單一,缺少靈活性和深刻性。

(3)閲讀理解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不強。

(4)語文習慣較差,讀書缺乏耐心,做題不夠細心,書寫缺少規範。

(5)語文學習態度不正確,認為憑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即可應付。

應該閲讀學習

(1)閲讀是我的個性化行為

(2)閲讀學習可以培養我們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我們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以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3)閲讀學習我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4)語法和修辭等語文知識不作系統、集中的學習,而是採用隨文學習的方法。

(5)閲讀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廣泛和濃厚的閲讀興趣,做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提升思想,提升語言,提升技巧。

提升思想,有四個目標:

(1)面對生活或語言材料會展開思考。就是説要習慣於思考,不人云亦云,不全盤接收。

(2)面對生活或語言材料會正確思考。就是説要有思考的方法,不偏激,講辨證。

(3)面對生活或語言材料會多向思考。就是拓寬思想廣度,力求不鑽牛角尖,既會逆向思維,又會發散思維。

(4)面對生活或語言材料敢於深刻思考。就是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見人之所未見,思人之所未思,感人之所未感。

解題技巧

審題:三讀三思――讀題幹,思考命題意圖;讀要求,明確解題方向;讀材料,思考藴含的解題信息。

解題:三聯三比――聯繫知識積累,比較中發現異同;聯繫題目要求,比較中求得最佳;聯繫解題思路,比較中分出條理。

作答:三細三清――細心作答,不偏題意,做到思路清;細心推敲,不漏要點,做到表述清;細心組織,不漏標點,不寫錯字,不亂圖亂改,做到書寫清。

複查:三定三戒――面對難題情緒穩定,戒心慌意亂;遇到模稜兩可的問題時,思想堅定,戒猶豫徘徊把對的改錯;發現答題錯誤時,迅速改定,戒粗心疏忽錯失良機。)

實用的語文學習計劃 範例4

自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以來,我一直堅持不斷地探索,在主題閲讀材料的使用、閲讀時間的分配、正確處理閲讀材料與課本的關係、閲讀與寫作相結合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本學期,我將改進授課模式,變單篇教學為單篇引路、單元整合、主題閲讀、讀寫共進的教學模式。為增加學生語文閲讀量,豐富學生語言,提高閲讀能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閲讀觀,讓閲讀成為學生的習慣,依據學校“主題學習”指導精神,結合本年級學生特點,制定本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51名學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的閲讀能力有了提高,主動閲讀的熱情提高了。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思路較以前清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起來,為語文主題學習的開展鋪設了一條和諧之路。

二、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四年級教材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單元。每組圍繞一個主題安排,很適合小學語文主題學習, 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這八個主題配套有四本相應專題的主題學習叢書,為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實施策略

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加快課本學習步伐,加大課堂容量。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課堂精講精練,還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和空間,讓課堂教學變得簡單、真實,讓學生輕輕鬆鬆學語文,紮紮實實得發展。

四、學習方式

單元整體推進式、一篇帶多篇的輻射閲讀式。每個單元選一至兩篇重點課文精讀,引導學生養成科學合理的閲讀習慣。當然,重點精讀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研讀出色段落上下功夫。從遣詞造句、佈局謀篇、寫作技巧、修辭手段、抒情方式、語言特點等方面深入探究,讓學生對某一類文章的文體特點與寫作要求、學習方法等有一個清楚的熟悉,為今後的自主閲讀奠定基礎。此謂“授之以漁”。每一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同一主題或相同文體編排的,可在這一課堂上比較共性與特色,嘗試用單篇教學得到的方法進行自主閲讀和合作交流,增加閲讀積累,提高閲讀能力。此課型要用1課時。

然後在課本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主題閲讀活動。用4--6課時進行主題閲讀材料的自主閲讀。邊讀邊做賞析性的出色摘抄筆記,寫出自己的閲讀感受,利用1課時進行組內交流和班內交流與辯論。學生可以將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發現的出色文段跟其他同學交流,對有不同意見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為之提供佐證。

在主題閲讀的基礎上進行寫作。佔有大量生活材料和閲讀材料後,學生有了更深刻的生活感悟,在此基礎上寫文章,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理解作為主題,將生活經歷和閲讀積累作為材料,將閲讀經驗作為寫作方法的借鑑,將感受深刻的名言警句和出色語句作為自己的佐證,一定能寫出令人滿足的文章。

五、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一篇帶多篇”教學模式

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已初步形成,結合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在主題學習實驗中實施“一篇帶多篇”的教學模式。

1.“一篇帶多篇”,就是在學完一篇課文後,在不增加課時的前提下,利用拓展閲讀的方式,插入一篇或多篇《主題學習》叢書文章。

2.課時安排(兩週計):在每個單元中確定一篇“精讀課文”的方法。“精讀課文”用3-4課時,“閲讀課文”佔3課時,“綜合練習”2課時,“主題學習”叢書閲讀彙報課2課時。

3.備課。在備課中穿插設計課本和叢書的教案或學案。

4.學習筆記。學生要做好學習筆記,將收穫、好詞佳句全部記筆記。

5.在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預習。

(2)強化積累。

(3)注重“讀”的訓練。

(二)學生分組。按學生的座次,每縱排為一小隊,每隊分三個小組。即前後左右為一小組。每組選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當組長,平時小組間互動,按橫向推排,以便於橫向對比和整體發揮。

(三)指導閲讀的方法

1.圈點勾畫批註閲讀法是一種邊閲讀、邊勾畫標記的閲讀方法。閲讀時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品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並註上音;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註上符號。在閲讀的同時,邊讀邊想邊動筆,用一些自己習

用的符號,圈點勾畫,標出重要的字、詞、句,劃分層次,寫出感想,歸納要點,概括中心,評價手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2.正確勾畫文章內容,理解不同文體的巧妙批註方法。“勾畫圈點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效率,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揣摩研讀文章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閲讀時要在這幾個方面加強勾畫(1)關鍵性的字、詞;(2)重點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等。比如在閲讀課文時,引導學生作批註,如在句子下用橫線標出重點句,用波浪線標出精彩句,用問號標出不明白處或異議處。也可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上閲讀心得、聯想、見解、疑惑等;還可以歸納寫出段落章節的要點及夾上紙條作上記號等;通過作批註,我們可以使學生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學生邊閲讀、邊思索、邊勾畫的好習慣,將閲讀引向深入。”

3.開展批註閲讀,彰顯個性課堂。我認為在閲讀教學中應倡導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問、有得而寫的“批註式閲讀”,它是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設身處地地與文本進行廣泛地、深入地、全方位地直接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發現和點評,並直接在課文中圈點勾畫,註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批註閲讀中學生不光是批註文章,也是在批註自己的思維,批註自己的感受,批註自己的個性,從而使閲讀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總之,我將積極地運用好主題閲讀叢書,科學地理解主題閲讀思想,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講語文學科變成生命科學,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