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學習計劃4篇

學識都 人氣:1.75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解鎖了新的學習任務,先做一份學習計劃,開個好頭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學習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三學習計劃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高三學習計劃4篇

高三學習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説明,認真研讀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試題。準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借鑑本校幾年的本考經驗,及時關注高考政策。精心備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計劃要周密,時間要合理;忌猜題押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為根本。

二、學情分析

本屆我校高三文科10個班,7個普通班,3個音美班,基礎較差。存在三大問題1、學習主動精神太差,不會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太差。2、學習方法不科學,大部分學生對歷史知識缺乏理解分析,而傾向於死記硬背,即使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做題中也不能靈活運用,遷移能力差。3、做題能力太差,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審題能力、運用知識能力。總結概括能力較差,答題習慣不規範。針對這一狀況,複習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現實,低起點,嚴要求,夯實知識基礎,構建、完善學科知識體系,重點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培養高考意識和考試能力。

三、時間安排與階段目標

一輪時間:從20xx年5月底-20xx年2月初

階段目標:夯實基礎。即緊扣課標和考綱,按教材進行單元複習,適度關注小專題。目標是"全面、細緻、系統,紮實",一般被稱為"地毯式"掃描。時間比較長。第一輪複習是基礎,是學生高考成功的關鍵。通過第一輪複習,對基礎年級新授課查漏補缺,逐漸形成知識網絡,構建學科知識樹,使學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理清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繫和線索;砸實基礎,依據考綱中每章每節的考點分佈,一點一滴的積累,狠抓課本的讀熟讀透能力,讓基礎知識成為學生的得分法寶,為第二輪的專題複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輪時間:從2月初--5月初

階段目標:對重點知識進行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把握對學科內知識綜合的規律認識,注重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重視論從史出能力的培養。使一輪專題複習得到昇華和鞏固。參加保定市和周邊地區的模擬考試,做好總結分析。

三輪時間:5月初至6月初。

階段目標:針對選擇題、綜合題的題型、解題方法,答題技巧、注意事項進行嚴格訓練。學生提問,老師答疑。綜合測試講評,精選精煉精講。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對熱點、重點進行鍼對性複習,指導學生迴歸課本、查漏補缺,做好學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輔導工作。考前一週,做一至二套模擬題,使學生對高考試題的題型和題量、考場心態、時間分配、思維轉換等方面都得到適應性的訓練,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爭取考出好的成績。

四、具體措施

從近幾年高考答卷情況看,歷史學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表現為史實張冠李戴、概念不清、歷史結論錯誤等。二是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現為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確把握題意等。三是答題不規範,表現為表述不當、思維混亂、答案錯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題口語化等。為此,在把握考綱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基礎上,重點參照並研究課改省份試題及其高考動態,我們將是河北省課改後第四年高考,高考試題已趨於穩定,這就要求我們在高考備考中,不僅要把握好考綱,針對近幾年高考題分析研究。還要蒐集各課改省份的高考題和命題方向。

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主題,重難點、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備課組必須認真研讀"三綱",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複習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逐步轉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3、潛心研究備課內容。備課要認真關注"三情"、"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4、在備課和教研時,充分發揮老老師的幫帶作用,從備課、講課、作業佈置,重點講解各個方面細緻的指導新老師。並要求新老師儘量做到聽一節講一節,學習中提高。

第二、認真落實目標教學,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1、解決好目標設置問題,要以學生為本設置目標,目標一定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是學生學習的收穫、積累和提高,要直指學生的學習結果。目標用詞要清晰、簡單、明瞭、切中要害,為此,我們通過教學研討,形成統一的教學案模式:目標提出要有恰當的動詞;知識結構清晰、精練;高考真題有導向性;每節課解決1-2個重點問題;習題鞏固針對性強。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學生獲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堅持"三鼓勵、三不許"的教學基本要求,即"鼓勵學生多説,多上講台,培養主動意識,使學生開口敢説;鼓勵學生多寫多思,使學生養成動手、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不迷信資料、課本和名師,使學生養成探索創新的能力。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3、整理教材,提升綜合能力。

目前高中歷史新課程是以專題史的形式呈現的,同一單元的各課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但專題史的教學明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因此在歷史複習中,最好按通史體例重新整理三個模塊的內容,構建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徵。抓好通史複習,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專題模塊的知識;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歸納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徵,構建知識體系,融會貫通,形成新的認識。

以必修1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講述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它以秦朝為分界線,分為特徵鮮明的兩個階段。西周時期與血緣關係緊密相連的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為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造就了後世"家國一體"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襲制和宗法制的遺存因素貫穿整個中國古代史。這一時期孕育的思想經諸子百家闡發而成為古代中國的精神寶典,其存在的經濟基礎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國一體"、思想文化上的"百家爭鳴"、經濟上的"土地國有",成為先秦時期的階段特徵。秦朝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對以後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秦朝以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封建小農經濟的成長、儒學正統思想地位的奠定,都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密不可分。

4、用多元史觀指導複習。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運用正確的歷史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是歷史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事實上,歷年的《考試大綱》都明確規定,應"注重考查學生在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內容呈現來看,近幾年各地的高考歷史試題確實加大了對"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現代化史觀"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備考複習中,只有掌握這些主要史觀的內涵,才能準確分析、理解中外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才能理解、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和規律,才能在備考中運用其理論整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同時,我們還應從不同的史觀切入,理解、評價同一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衝破傳統歷史思維的定式,用史學研究的新觀點、新理念來看待歷史問題,培養多角度、創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備考效率。

第三、精講知識重點,以能力培養帶動知識的複習鞏固。

複習課要有新意、避免簡單重複。注意多種方法的應用,貫穿啟發式教學。精選例題,在例題處理中引導學生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回扣,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應用。同時做好總結,既避免機械重複,又注意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產生背景、事實、過程,從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題指導。

1、講課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特別是貼近高考的典型試題,如材料型的問答題。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備考的新思路。高考與新課程密切相關,要潛心研究高考新特點,制定應對策略。要站在新的視角研究高考"考什麼"、"怎麼考"、"怎麼應考",並將三者有機結合。要構建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學科體系,完善知識樹、知識網絡、學科框架、知識圖表等知識體系。

2、在複習一個單元后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閲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學會閲讀是根本性的措施,老師在提高學生閲讀的效率、指導閲讀技能方面要作到四個明確:時間、內容、方法和問題。

第五、加強學法指導,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1、指導歷史知識的消化。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要找出規律特點;課堂要適宜提出問題,要使學生做好筆記,會用筆記;課後及時畫出思維導圖,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2、指導審題能力的培養。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乾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3、指導訓練過程中書寫的規範化。答題做到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保證不因規範化問題而失分。

第六、精編練習,及時講評,指導規律總結

1、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三情"、"三立足";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選題類型多樣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改,逢改必批,適當指出學生易錯易混的題目。

3、精心講評。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矯正反思--精評新練--自我完善(查缺補漏)--典題記錄"。老師要高度重視講評課,既要講知識,又要點方法,問題可以分門別類的講,也可以就題論題或借題發揮,達到一題多練的效果

4、錯題率高的反覆練習。每週將練習中錯誤率高的習題整理出來,實施週週錯題滾動聯繫,強化訓練。

第七、紮實搞好分類推進工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第八、情感投入,引導學生以健康的心態備考

高三的學生壓力很大,本屆歷史班學生基礎又比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們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作為老師一定要儘量關注每一位學生,愛他們,支持他們,不斷鼓勵他們,引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備考。

第九、關注社會熱點,學以致用。靈活遷移

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説:"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要適當關注現實世界,具體包括:能體現國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大事和熱點;帶有戰略性、事關人類社會未來的新價值觀的事件;既能從現實熱點問題取材,又能充分聯繫本學科知識的現實熱點;學生能運用教材中比較重要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而不是純理論的新提法和新理論。例如建立和諧社會、改革創新、維護國家主權(目前與越南、韓國、菲律賓、日本等國存在的邊界矛盾)、三農問題、經濟全球化、民族關係等。

總之,高三歷史備考複習中要依據對高考歷史試題的分析、《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學生實際等情況,採用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教學和複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挖掘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考生在20xx年的文綜歷史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計劃進度表:

20xx年5-6月:政治史模塊基本方法、基本概念。

20xx年7-9月:複習必修三思想史掌握思想史模塊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實、基本結論、

20xx年10-12月:經濟史模塊基本方法。

20xx年1月:複習必修與選修模塊的聯繫、整理

20xx年2-5月初:通史複習、注重三個模塊知識的整理。

20xx年5月初-6月初:與歷史相關的時時熱點、整理、訓練、訓練學生做題的速度、準確度、以及做題的技巧。

20xx年6月:一週保温訓練,熟悉迴歸教材,心理放鬆,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

高三學習計劃 篇2

再過一個多月,準高三生就要進入緊張的學習階段。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三生活,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非常必要,但落實計劃更重要。那麼,在制訂計劃時,考生有哪些地方要注意?什麼樣的學習計劃才能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呢?北京市朝陽區第八十中學教師陳寶霞提出了寶貴建議。

制訂計劃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準高三生學習習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成績高低不同,身體條件不同,所以制訂計劃要因人而異。在制訂計劃前,準高三生要先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定位,明確自己適合怎樣的學習方法,理解和消化知識的快慢,對自己擅長的科目和弱勢科目等都要有相應的瞭解。這種自我定位對制訂計劃有一定的影響。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不要為了制訂計劃而浪費太多時間。有些學生喜歡制訂計劃,並且能夠把計劃制訂得非常具體,從每月、每週、每天到每小時計劃,從數學、語文、英語到史地政或物化生的計劃,面面俱到,甚至用不同顏色的筆寫成漂亮的字體。他們把制訂計劃當成一科作業來完成,佔用大量的學習時間;然而完成效率卻不高,不免得不償失。其實制訂計劃是給自己看的,用一些簡單的`符號或文字讓自己看懂即可,不必在計劃表面浪費時間。

結合教學制訂計劃

制訂計劃的成功與否,與計劃的可行性有很大關係,部分學生為了加快自己的學習進度,制訂的學習計劃過於緊密,甚至除了吃飯和睡覺,沒有一點兒休息時間。其實這樣的計劃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過於緊密的計劃容易使學生疲憊和厭煩,沒有動力反而完成效率極低。同時,有些學生計劃的學習內容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耽誤了下一項內容的開始,導致學習計劃失效。

因此,從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制訂計劃尤為重要。有些學生希望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進度複習,完全忽視了學校或老師的教學計劃,其實這種另闢蹊徑的計劃是不可取的。制訂計劃複習是為了更好地配合老師的複習,老師相比於學生更有考試經驗,知道什麼時段複習什麼更有效果。盲目地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不如聯繫老師的教學計劃更有效果。

長期、短期計劃要結合

制訂計劃不是簡單完成每天的一定任務,而是需要先給自己設定一個長期的目標,比如物理要在多長時間內達到多少分,或者英語選擇題的錯誤率要控制到多少以內等,只有明確了一個長期目標才能向着這個目標着手製訂短期計劃。長期目標與短期計劃相結合,循序漸進才能看到效果。

此外,制訂計劃要遵循重要原則。每個人每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很多,但不能隨機排列完成順序,比如第二天要進行數學的檢測,那麼複習數學相對於別的科目來説就更重要,要最先完成。再如,自己的歷史成績要比政治成績差,那麼對歷史的複習任務最好放到政治複習之前。另外,每天的複習要有側重,既不要用一天覆習所有科目,也不要一天都在一科上下工夫,選擇重要的兩至三科交替複習更有效果。遵循重要原則,先做相對重要的事情,對於提高效率有一定作用。

制訂計劃還要具體。細化到某個科目的具體內容以及預期完成的時間。有些學生制訂的計劃習慣特別簡練,比如上午語文、數學、英語,下午文綜或理綜。其實這樣的計劃與沒有制訂是一樣的,制訂計劃需要具體,並且要給自己限定完成的時間,這樣能夠起到督促作用,提高效率。比如晚7:00至8:00總結語文病句類型,8:15至9:00落實英語非謂語動詞部分等。計劃不要太籠統,只有細化到某學科的具體內容以及預期要完成的時間,才能真正達到制訂計劃的作用。特別提醒準高三生的是,細化到某個科目的具體內容不能隨機,而是要根據自己複習的整體進度和規劃來制訂。

計劃及時檢查、靈活調整

制訂學習計劃要留出機動時間,因為每名學生都無法預料意外的事情。比如學校的某項活動或臨時的補課、考試佔用計劃內複習的時間,或是某項要完成的內容因為難度較高而拖延了下一科目複習的時間,這時候機動時間就可以起到彌補作用。此外,如果今天高效地完成了任務,機動時間就可以安排適當休息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整個學習計劃就不會顯得緊密和枯燥了。

對於制訂的計劃要有定期反饋和檢查,要把計劃制訂得靈活而不死板,對於不合理的計劃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在週末要對本週的計劃進行總結,完成了哪些內容,沒有完成哪些內容,學習效率是否達到了預期等,都會影響到學習計劃的完成。

高三學習計劃 篇3

這學期雖然才剛剛開始,但卻是我高中生涯的最後,也是最好的機會了。高三的第二學期,我知道我面臨的會是無休止的複習與作業。但是我一點也不怕,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要為我想去的大學而努力,而奮鬥。

高中三年的唯一目標,就是在高考考取高分。而這最後一個學期,我要制定好計劃,並嚴格執行。

一、上課認真聽講

儘管上個學期就已經將所有的課本內容全部學習完畢了,而本學期是以複習為主。但複習能更好的幫助我們鞏固知識,將以前熟練的,不熟練的知識再次學習一遍。從頭到尾進行梳理,能幫助我更有條理的將所學的知識歸納總結,方便記憶。

二、具體分析

對於學習,僅僅只靠自己是不夠的。我所選的科目是文科。作為文科生,並不是靠死硬背就可以學好的,而是需要多去理解,譬如語文的閲讀理解。

閲讀理解是我的弱項,特別是在理解某個詞在這段內容裏有什麼含義的這方面,我一直拿不到高分。這學期我決定多去詢問x同學和xx同學,他們兩閲讀理解方面很強,幾乎每次都是滿分。而作文方面我比較拿手,這歸功於我平常的課外閲讀比較多。

英語方面,完形填空和閲讀題不算難。完形填空的難點在於是否能熟悉單詞的各個形態,以及前後語句的主、賓、謂結構是否完整。只要掌握這兩點,是不難的。而閲讀題更加簡單,儘管文章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單詞,但是結合全文看下來,意思能懂個七七八八。不過這也代表我的單詞積累量還有些不夠,本學期我要多記多背多掌握一些新的單詞內容。

數學方面儘管分數不算太低,但也總拿不到高分,弱項是函數方面,還有幾何。這兩點在考試中佔比挺多的。這個只能靠自己多做多練,掌握好題型。

文綜要加強的是政治,不同於歷史和地理。政治需要掌握的內容很多,而且很多部分容易重複,但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同一件事,讓你去分析,它問的問題有時只是幾句話的不同,答題方向的側重點就完全不同。我有時感覺政治題是玩文字遊戲。不過xx同學的政治很棒。我也曾向他學習過總結來説,政治需要我去多理解,而不是一味的靠記憶,類似於語文的閲讀理解。

三、課外補習

除了平時的家庭作業,每天我要堅持做三篇閲讀理解、做五道數學大題。並做一張地理

與歷史的往年考卷。週末的時候去參加英語、數學的補習班。課外補習班常會教授一些非課內的內容,但這部分有時候非常有用。因為考卷不完全是課內的內容。

以上就是本學期的學習計劃。這是我最後的機會,為了高考,為了能考上心儀的大學,我會拼盡全力去奮鬥。

高三學習計劃 篇4

通過第一輪的複習,高三學生大部分已經掌握了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一般的應用。在第二輪複習中,首要的任務是要把整個高中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各部分的內容,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這一階段複習的指導思想是:突出主幹知識,突破疑點、難點;關注熱點和《考試説明》中新增點、變化點。二輪複習的目的和任務是:

①查漏補缺:針對第一輪複習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的複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基本能力,進一步強化規範解題的訓練;

②知識重組:把所學的知識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梳理知識結構,使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徑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過知識網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技巧,二是提升規範解題能力,三是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在第二輪複習中,重點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標瞄準中檔題。

二輪複習的思路模式是:以專題模塊複習為主,實際進行中一般分為如下幾個專題來複習:

(1)力與直線運動;

(2)力與曲線運動;

(3)功和能;

(4)帶電體(粒子)的運動;

(5)電路與電磁感應;

(6)必做實驗部分;

(7)選考模塊。

每一個專題都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結構分析;

(2)主要命題點分析;

(3)方法探索;

(4)典型例題分析;

(5)配套訓練。具體説來,專題複習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抓住主幹知識及主幹知識之間的綜合。

高中物理的主幹知識是力學和電磁學部分,在各部分的綜合應用中,主要以下面幾種方式的綜合較多:

①牛頓三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綜合(主要體現在動力學和天體問題、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通電導體在磁場中運動,電磁感應過程中導體的運動等形式);

②以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運動為模型的電學與力學的綜合,如利用牛頓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利用牛頓定律與圓周運動向心力公式解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利用能量觀點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③電磁感應現象與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綜合,用力與運動觀點和能量觀點解決導體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④串、並聯電路規律與實驗的綜合(這是近幾年高考實驗命題的熱點),如通過粗略地計算選擇實驗器材和電錶的量程、確定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法、確定電流表的內外接法等。

對以上知識一定要特別重視,儘可能做到每個內容都過關,絕不能掉以輕心,要分別安排不同的專題重點強化,這是我們二輪複習的重中之重,希望在這些地方有所突破。

二、針對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幾項專項訓練。

新高考《考試説明》中明確要求學生應具有五個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針對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強三個方面的專項訓練:

①審題能力雖是一種閲讀能力,實質上還是理解能力。首先是關鍵詞語的理解,所謂關鍵詞語,可能是對題目涉及的物理變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對要求討論的研究對象、物理過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題過程變得盲目,思維變得混亂;其次是隱含條件的挖掘,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並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敍述之中,挖掘這些隱含條件,往往就是解題的關鍵所在;最後是排除干擾因素,在一些信息題中,只要能找出干擾因素,並把它們排除,題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決;

②表述能力及解題的規範化訓練。這個階段學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解題中往往是言不達意,甚至一道綜合應用題,有時寥寥幾句就算解答完畢。同時,運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該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滿分,實在可惜。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強調規範解題是這一階段廣大考生應解決的重要問題;

③對不定項選擇題進行強化訓練。新高考的選擇題難度有所降低,這應該是一般考生重點拿分的區域,這一階段的複習中需要強化。

三、突出重點知識,狠抓主幹知識,落實核心知識。

二輪複習中我們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而且時間也不允許那樣做。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在抓概念、重規律和物理實驗的基礎上,要認真研究高考樣題,做好重點內容的強化複習,突出重點知識,狠抓主幹知識,落實核心知識。

所謂學科主幹和核心知識,即:

(1)對自然社會有重要認識的學科內容;

(2)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的學科內容。

中學物理的主幹知識力學部分包括:

①力與運動、

②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規律的綜合應用、

③機械能守恆定律及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電磁學部分包括:

④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⑤有關電路的分析和計算、

⑥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

二輪複習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與力與運動相關的問題。力與運動是貫穿整個高中物理的重、難點,即使電學中的電場、磁場與電磁感應也是力與運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最近幾年高考,能力的考查往往落實在力與運動上,該環節連續幾年都出現了區分度較大的計算題目。物體的運動、帶電體或粒子在電場或磁場(或複合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的運動等,這些都是力、電知識的綜合形式。對這類試題,一定要具備分析、歸納的能力,才能對這類問題有統籌兼顧的處理方法,這是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才能達到的能力。在處理高中物理的綜合題目時,分析一個物理過程,分析得最多的就是物體的運動狀態與受力之間的關係(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就是這類問題),要分析在題設所敍述的物理過程中是恆力作用下的物理過程,還是變力作用下的物理過程,還是分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受力情況,這就需要一步一步地跟蹤分析,也就是順藤摸瓜地去尋找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係,然後再根據它們所遵循的規律,列出相關的方程式或關係式,進而討論或求解。在每年的高考中,這類試題往往需要兩個以上的關係式才可以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係。

四、實驗部分一直是高考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實驗的理論部分一般在第一輪中進行,我們把走進實驗室放在第二輪。歷年來儘管在實驗部分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掌握的情況往往是不盡如人意,學生中高分、低分懸殊較大,原因在於很多學生思想重視不夠、學習方法不對。實驗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實驗目的和原理,特別是《課程標準》下,高考更加註重考查實驗原理的遷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實驗,也是改容換面而推出的。原理是為目的服務的,每個實驗所選擇的器材源於實驗原理,電學中的控制電路與測量電路之間的關係是難以把握的地方。複習中還要注意器材選擇的基本原則,靈活地運用這些基本原則是二輪實驗複習的一個目的。針對每一個實驗,注意做到三個掌握、五個會,即掌握實驗目的、步驟、原理;會控制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會處理數據並得出相應的結論、會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選做題中考實驗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視這方面內容。

五、選考模塊的複習不可掉以輕心,抓住規律區別對待。

選考模塊的複習要突出對五個二級知識點的加強(選修3—4中四個,選修3—5中一個)。由於分數的限制,該部分的複習重點應該放在擴大知識面上,特別是選修3—3,沒有二級要求的知識點,應該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塊,希望認真鑽研教材。課本是知識之源,對這幾部分的內容一定要做到熟讀、精讀課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夠就兩次,兩次不行需再來,絕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課後的閲讀材料、小實驗、小資料等,因為大多的信息題是從這裏取材的。

另外,二輪複習中,一定要細心對比新舊《考試説明》的變化。一輪複習時一般拿不到新的《考試説明》,只是按去年的《考試説明》要求進行操作。二輪複習中一定要突出新《考試説明》的要求及變化;二輪複習不能再像第一輪那樣按章節的順序進行,而應達到前後知識的貫通。如物體的平衡問題在力學部分出現,學生往往不會感到困難,在電場中出現就增加了難度,更容易出現問題的是在電磁複合場中再次出現,能力不夠的學生可能就會束手無策,而電學中的平衡問題又一直是多年來的熱點問題,像磁流體發電機的發電導管中的電離體,有磁場和無磁場時均處於一種平衡狀態,無磁場時的電離氣體沿進入方向上的合外力為零,有磁場時電離氣體就存在着兩個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衡問題,沿進入方向上合外力為零,而沿此垂直方向上每個離子受到的電場力與洛倫茲力平衡,這種平衡即使是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容易感到困惑。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知識遷移能力差以外,相應的訓練不到位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總之,二輪複習夯實學科內的基礎知識是根本,掌握基本規律的應用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