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要注重方法

學識都 人氣:2.01W

剖析中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四大表現及成因

中學生學習要注重方法

孩子上初中以後馬上面臨着青春期,青春期的特點就是逆反,你想讓他這麼做他偏不這麼做,初一、初二的孩子是“油鹽不進、刀槍不入”,幾乎無法教育。但是如果問題解決不了,將來可能就是差生,差生走向社會是不會成功的。

篇一、學習方法不當的表現

(-)學習無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二)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説:“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了。”

(四)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繫,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篇二、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

為什麼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現在的中小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內因。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教師、家長。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可能原因。

(一)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嚐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

較大的變化——初中的課程內容相對簡單,進入高中以後,所學知識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高中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一位中學教師給學生的12條忠告

不要在星期天泡電視。不要讓宂長的電視劇和無聊的打情罵俏庸俗了你純真的目光。推開大門,自然就在眼前,美麗而生動的景色其實是最好的風景片。

不要過早嘗試愛情。生命不需要拔苗助長,雖然早熟是一種時尚,但時尚也成了現代人奢望傳統的理由,比如早熟的麥子雖然提前收割,但產量低而且易折倒。

要學會尊重父母。他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羣,在黃土地,在工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掙取你們的未來。出身根本不是鴻溝,中國有70%的人是農民,還有許多的人上一輩也是農民,追溯上去都是農民,農民是共和國的脊樑,父母是家庭的脊樑。尊重父母,人生就有了第一道道德防線。

要相信老師所説的話。頂撞不是自立 學習方法,更不是顯擺的依據。學習上可以質疑,教育上要相信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説,三番五次地教育,除了親人只有老師還可以相信你可以改正。青春不是衝動,尊重才是禮貌。

要相信學習,熱愛學習。目前為止,它依然是你們追求進步,改變處境的最好出路,不要拿比爾?蓋茨做依據逃課、打遊戲,他只不過換了學習地點和學習方式。學習更是一種品質,驗證着人前進的能力。

要學會勞動,勞動也是人生。與其將來到社會上打拼才知人生甘苦,不如從今天開始堅持勞動,讓勞動成為習慣,讓勞動成為品質,人生就增添了最亮的底色。

篇三、與學習相關的五種能力

有些學生,表面上看又精又靈,老師和家長也都認為他不笨,一天到晚,一年到頭,課一堂不少上,作業一點兒不欠帳,可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最終人們給他的評價是“浮精神”。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學生學習不好呢?普遍認為,這些學生的認知能力即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上存在着薄弱環節。因此,學生要改善自己的學習狀況,應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積極狀態,表現為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認知過程,但卻伴隨着一切認識過程而發生 複習方法,並貫穿於過程的始終。人在注意着什麼的時候,就在感知着什麼,記憶着什麼,思考着什麼或想象着什麼。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警衞,是學習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二、觀察力

地質力學的創立者李四光,之所以能在科研中不斷有所發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具有敏鋭的觀察力。他曾經説:“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的步驟。”

觀察力是在感知能力基礎上產生的認知能力。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參加的知覺。正因為觀察中有思維參與,所以有人將觀察稱為“思維的知覺”,並把觀察中的思維能稱作整體觀察力的核心。

三、記憶力

記憶是學習的表徵,沒有記憶便無從肯定是否學習了。記憶力是學習知識的基礎。人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記憶力。如果把人的綜合能力比作一根鎖鏈,那麼,記憶力便是這鎖鏈上的重要一環,如果把人的能力比作一座寶塔,那麼,記憶力便是這座寶塔的塔基。有了記憶,人才能積累經驗;沒有記憶,一切心理的發展,一切智慧活動,都是不可能的。

四、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腦的思維加工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科學的想象力是知識的源泉,一切創造性的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因此説,想象力是最有價值的創造因素。不僅如此,想象力也是人們學習知識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沒有想象力,怎麼能知道分子、原子的構造?怎麼知道電子在金屬中流動?怎麼憑一本教課書來學習幾何學??

五、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憑記憶和想象對客觀現實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正因為思維具有概括地、間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所以通過思維,人就可以認識那些沒有直接作用於人的種種事物或事物的屬性,也可以預見事物的發展變化進程。比如,人不能直接感知光的運動速度,但通過實驗可以間接地推算出光速。由此可見,思考的領域要比感知的領域廣闊得多。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都離不開思維;因此,人們稱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語言的理解與表達,事理的分析與判斷,問題的推理與求解,文藝的創作與製作,科學的創造與發明,無一不依賴於思維。

注意力是學習的先決條件,記憶力是學習的基礎,思維能力是學習的一把利劍,觀察力和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源泉。這五種能力會在學習實踐中,會在有意訓練中得到不斷增強,而你的學習能力也將隨此五種能力的增強而增強。

篇四、改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習慣

常聽到家長這樣説:“上小學時,我的孩子智力、成績都挺好。到了初中,覺得他學習也很用功,可成績上不去,我們可真着急,這可怎麼辦?”也有的學生問:“我覺得智力不比別人差,每天和別的同學一樣,都在緊張地學習,可成績卻不理想,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的抱怨都反映了同一個問題:學生們的智力其實沒有多大差異。之所以出現了不同的學習效果,這需要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找找原因。

雖然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但下邊幾條成功者的經驗,同學們可以拿來試用。並與自己的個性特徵結合起來,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持之以恆,形成了習慣,定會受益匪淺。

一、合理的學習計劃。

每學期、每階段都要定目標,定計劃。目標要切實可行,經過努力可以達到;計劃要詳細、具體,對每天、每科都要有細密安排。計劃貴在執行,家長、老師要進行督促,要及時發現學生進步,給予表揚、鼓勵,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做事有周密的計劃,是成功的第一步。有目標、有計劃,做起事來就會思路明確,有條不紊。天天有計劃,天天有收穫。

二、必要的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預習,是對新課的內容準備,又是學習的心理準備。課前預習要求:認真閲讀,瞭解內容,思考重點,發現難點。充分利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基礎知識,要認真思考,找出問題。要準備預習本,記下自己的總結的難點、重點,以及問題。預習就是預先自己的學習,這是培養、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要培養學生未雨綢繆的良好習慣,強調事事有準備,時時有準備。準備工作要踏踏實實,做到有備而來。

三、高效率的45分鐘。

這是最重要的學習步驟。有了預習的基礎,學生們心理上就會有師生交流,同學切磋的願望。教師對內容的理解,比學生預習的深入。上課時要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課堂活動中,積極和老師配合,認真思考、並積極回答問題。眼睛、耳朵、腦子、雙手要各盡其責,認真地觀察、思考、操作、探索。要重視知識的探究、發現過程,要明確重點和難點,掌握基礎知識,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如有卡殼的地方,要反覆思考,或課下同老師討論。

關鍵環節是成功的關鍵。在有了充分準備以後,要全神貫注,盡最大努力,一絲不苟的去完成關鍵環節。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志,關鍵時刻顯身手。

四、提高作業質量。

把每一次作業都當作一次考試,要看清楚,抄準確,理清思路,先想好,再動筆,邊做邊檢查。做作業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技能的過程,必須踏踏實實。要準備草稿本,作業本上儘量減少塗改的痕跡。作業要認真檢查,不能光靠別人來找錯誤,要爭取自己檢查出錯誤,培養自己獨立能力。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靈活應用是學習效果的最好體現。要想很快的學會一件事情,先從模仿入手,循序漸進,爭取儘快獨立完成。

五、及時糾正錯題。

做錯題是學生經常發生的事,“從糾錯入手”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步驟。要有一個專用的“糾錯本”,每出現錯題,就在專用本上將題目抄下,寫出錯誤解題過程。先用紅筆將錯誤內容標出,然後寫上錯誤原因,是審題不清,還是基礎知識不牢固,是馬虎大意,還是不會分析…過一段時間,要進行整理,同類型的錯誤彙總,看哪部分內容掌握不好,哪種錯誤較常見。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缺。

人們都會犯錯誤。對待錯誤的態度,應該認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避免錯誤的途徑,講究方法,爭取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知錯就改、知錯能改,我們就會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六、及時做好練習和複習。

要想把知識學通、記熟,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複學習。人類的保持曲線也要求學生要多次複習。進行多種形式反覆的練習,進行有計劃、多層次的複習,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鞏固,既可加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又可以發現新知識,還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温故而知新”,古人這些話充分説明了練習、複習的重要性。

一學就懂、一看就會在生活中畢竟是少數,多數行業的業務骨幹都是在反覆的磨練中成長起來的。看看跳水運動員身上的傷病,瞧瞧體操運動員手上的老繭,可想而知,他們一個個優美動作的完成,要經過多少次反覆的訓練。“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熟能生巧都是一樣的道理。

用好工具書,挖掘網絡強大資源;加大課外閲讀量,不斷充實自己也是必要的。學生今天的學習方法,就是明天的工作習慣。我們的基礎教育在這方面一定要真抓實幹。要靠制度制約,讓學生把好的方法變成自覺行為、自動行為。小事不放鬆,一點一滴地努力,堅持不懈,定見成效。

七、看電視學習

小學有門課程叫《科學》,主要簡單介紹一下大自然的各種現象,激發學生初步的探索科學的興趣。這門學科完全可以通過課外學習的方式來完成,比如看電視學習。中央台有個《動物世界》的欄目,老師可以佈置學生在家觀看,到時考相關內容即可。學生既看了電視,又帶着考試的心態從而主動自學,又炒作了電視節目。各地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統一自主命題,以此討好央視,對自己及地市的前途可大有好處啊!

暑假期間,也可佈置學生觀看有關電視節目,開學後考試檢查在家看電視學習的效果。以此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度過假期,又開闊了眼界,防止學生亂看不適合自己的電視節目。

當然也可佈置學生閲讀各種課外書籍,開學後教師自主命題考查學生。書的作者,出版社或書店等若能出一套以本書內容為考試內容的讀後考察題的話,教師就省勁多了。

篇五、中學生高分學習方法:專心上課

上課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認識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按上面要求做好課前自學,學生就能更專心地上課。“學然後知不足”,往往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處於優勢興奮狀態,能更為主動和靈活地接受老師授課。

基本要點:

第一,帶着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在課前自學中弄不懂的問題與詞語,有目的地認真聽講和做實驗。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力爭把當堂課的學習內容當堂消化。

第二,將自己通過課前自學而獲得的對新教材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加以比較,加深對新教材的理解和記憶,糾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錯誤。

第三,認真做好課堂筆記。

第四,在上課過程中要積極提問,並將課堂上沒有機會得到解決的問題,用筆記下來,以便課後解決。

篇六、《北大優等生是怎樣煉成的》

高分一定有規律(1)

方法+勤奮+堅持+心態=夢想成真

來到北大曾經只是夢中的事。夢中,有未名美妙的漣漪,有博雅古樸的氣質,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像在天堂。然而今天當我坐在北大雄偉壯闊的圖書館的時候,我才更深切的感受到,用汗水澆灌夢想讓其長成現實的果實,其實並不是最讓人心動的。最美麗的是那些奔向成功的路途中的點滴收穫。也許夢想的實現可以完成你五年或者十年再或者更長時間的夙願,但那些超越背後的東西卻足可以感動你一生,讓你終生受益。下面就是我奮鬥路上的一些心得,送給正在和我當初一樣為夢想奮鬥的ddmm們,共勉之,共饗之吧。

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最前面我想説的是我對方法的一些看法。無庸置疑,學習方法對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它對學子的意義就像工具對於人類一樣,什麼樣的工具決定人類什麼樣的文明程度,所以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它將決定你是“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以及成績提高是否有後勁。我曾經看過一些關於學習方法的書,有過一些思考,現在寫的也都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所以我建議讀到這篇東西的你,首先要確立不迷信它的觀念。這也是我對待別人經驗的態度。別人的經驗是好的,那隻能説明它是適合別人的,到底適合不適合你,還要親自去檢驗。在這之前你必須確立不迷信它的觀點。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包你上清華北大的“靈丹妙藥”,就算有,那麼所有人都能上北大,那北大也就不再是北大了。所以在學習別人的經驗的時候,一定要把理智和清醒留給自己,盲目的低級的模仿只是動物的行為,那既浪費了你的時間,也會糟蹋了別人的經驗。所以,請留住你“霧裏看花”的慧眼。

面對一切經驗都要努力去讓它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要努力抓住經驗的實質而不是表面形式。如果你現在還不能有這個意識,請你放下這篇東西吧,因為它已經不可能對你有任何幫助了。

勤奮:築就成功的基石

我不想再引用什麼名人名言來論證勤奮的.重要性。相信那些句子大家背得一定比我好。

之所以在這裏強調“勤奮”的重要性,也由親身體驗而來。首先我要講清楚一個概念,勤奮並不等於整天坐在書桌前埋頭苦讀。汗水只有和正確的方法結合才能被稱作是勤奮,否則,只能算是盲幹,只有傻瓜才會選擇盲幹,呵呵,我想看到這篇東西的同學是沒有傻瓜的。説實話,大家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既然你現在還和其他人坐在同一個課堂,那就説明你的智商和你身邊的人是大致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你們之間的細微差別也都是經過你們的心理放大作用之後的結果,其實你和你的同桌之間聰明和愚笨的差別遠比你們印象中的小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樣才能使自己脱穎而出呢,答案只有一個——勤奮。這就好比兩個設備一樣的工廠,怎麼樣才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呢,只有加大機器的使用頻率,如此才可能在競爭中勝出。

所以無論你自認為是聰明或者愚笨,只要你擁有了勤奮,你將戰無不勝。因為在勤奮的積累之下,一切的差距都會被填補,一切的優勢都會被顛覆。

堅持:決定成敗的分水嶺

萬物的真理其實都是相通的。樹苗堅持生長才有了古木參天,花朵堅持孕育才有了碩果累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的奇蹟都是在堅持的一點一滴中孕育。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你付出的多,就算你不能得到更多,也不會失去很多。不要忽視堅持的神奇。其實就算你掌握了足以創造奇蹟的方法,你也要用堅持去做奇蹟的母親,讓奇蹟誕生。越是好的方法,其真正的好效果也越會在你堅持使用之後才會顯現。一個再好的方法,對不想去堅持使用它的人來説,都是毫無價值的。所謂“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堅持,把你平時每一點付出換來的成果“積”起來,在經過時間的發酵後,你會發現,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山”自己的“淵”。

很多事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所以當你下定決心去做什麼事的時候,請一定不要給自己偷懶或放鬆的機會,因為每一點放鬆都會成為毀滅你“堅持長城”的蟻穴,記住:什麼都能放鬆,就是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要想你只是偷一次懶,有了第一次就不能阻止第二次了,這樣的後果是可怕的。

如果你想在收穫的季節採摘到自己夢想中的果實,那麼請你不要在播種的時刻忘記“堅持”,因為只有它才能為你的果實源源不斷地輸送養分。

心態:守住心中的燈塔

武俠中高手間的了斷往往只取決於一招半式。高考場上,高手之間的成敗也往往取決於這樣的一些細節。害怕自己意外失手?擔心突發事件干擾?萬一……怎麼辦?這個時候比拼的就不只是知識或者技巧,而更多的是你的心態。

能不能處變不驚,能不能臨危不亂,這將決定你最終能不能夢想成真。並不是所有成績好的同學都能進清華北大,但他們與夢想失之交臂絕不是偶然,他們的致命弱點並不是沒有實力,而是不能使自己的實力在任何時候都高水平地得到發揮。

所以,要想提高你在高考場這樣的高度緊張的時刻的成功率,就必須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心理素質,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其實,好的心態也並不只有在高考中才有用,在高中那樣的高密度緊張複習中,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也能讓你日常的學習生活更輕鬆一點,激發你的潛能,幫你保持一個高效的學習狀態。

那如何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呢?

高分一定有規律(2)

首先要使自己每一秒鐘都充滿自信,即使有時真的很氣餒也要逼自己裝出自信的樣子,這是很有效的,其科學性是經過科學家證實的(其實,對於聰明的你來説,自己是最好騙的^-^)。建議每天起牀都對自己大喊:“Today is my beautiful day!我充滿自信,我是最棒的!”(要是真的不好意思在屋裏大喊,也要在心中對自己大喊,貴在堅持啊)。

另外還要以“低姿態,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管別人把不把你看作是高手,你一定不要把自己看作是高手。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的高手,充其量也只是個“井底之蛙”。

考試中要抱着正確的考試觀,堅持“會的不丟分,不會的不苦鑽”,不要為面子去作題,一定要明確一點,你參加高考的目的是得分,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事。若是考試中真的遇到了心裏發毛的緊急情況,不妨停下筆,深呼吸,恢復自信,告訴自己“我難他也難,我不怕難,我易他也易,我不大意”相信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在生活中還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去學習。不要自己把自己給封閉了,多和同學交流,不要太小氣,也不要太傲氣。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人際關係對保持你的心態和狀態都是很重要的。

相信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學習境界又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那時你的學習一定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感覺。守住心態這個燈塔,你在高考的波濤中才能穩中求勝,贏心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有李寧,一切皆有可能。”身邊的朋友總喜歡引用這句話。事在人為,其實,很多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事都不是沒有可能的。“理想+方法+勤奮+堅持+心態=夢想成真。”相信篤行這句話的你不會失望的。上面的文字都是那些為夢想奔跑的日子篆刻在我記憶中的點滴美好感悟,送給你們,希望能對你們有些啟發和幫助,祝你們在圓夢的路途中不斷超越,不斷精彩。圓夢北大,我會在“一塔湖圖”中等待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