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評課評語建議

學識都 人氣:2.51W

觀課評課是集管理調控、診斷指導、鑑定激勵、溝通反饋及科研為一體,是研究課堂教學最直接、最具體、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和手段。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觀課評課評語建議,歡迎閲讀,供大家參考和借鑑!更多資訊盡在學校評語欄目!

觀課評課評語建議

1、

(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知識由淺入深:諄諄誘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思維,

促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體現教師主導,學生 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分析例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體現新課程的“三 維目標”;

(2)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教學思路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來説教學基本功較 紮實;

(3)建議:

①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 ②創設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訓練學生的思維;

③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上課要靈活(遇到例,可以讓學生討論)。

2、

(1)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 合作精神;

(2)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但應留有充分的時間 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4)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 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

(5)較成功的一節課。

3、

(1)能利用網絡優勢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2)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但實施呈現傳統化,如能創設例情景,但沒有引發同 學討論思維,課堂氛圍不夠濃厚,教學效果不佳;

(3)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問題)和總結歸納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4、

(1)應教會學生如何容易處理數據,如何從數據中發現結論(規律);

(2)本節課實際上不需要利用網絡教學,只需要引用多媒體課件就足矣;

(3)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新教師的缺點),注意控制課堂節 奏、語言節奏)

(4)課堂教學方式較傳統,希望年輕教師要大膽探索、大膽改革。

5、

(1)能通過創設例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能利用課件直觀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3)能通過聽、説、讀、寫訓練學生學習外語的基本技能;

(4)教學思路較清晰,教學效果尚可,但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 性,特別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討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充分體現 學生的主體性;

(5)能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錄音→錄像片段)→資料庫

6、

(1)能利用課前演講及課文資源訓練學生聽、説、讀、寫等基本技能;

(2)能利用例、練習引發學生思考、發言,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 動性;

(3)應大膽引導學生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教學基本技能及教學藝術(表現力等)有待培養、提高;

(5)教學設計思路基本合理,但應從“三維目標”的實現加以完善、補充,另 注意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合理運用。

7、

(1)教學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對話,播放錄音,觀看錄像片斷、圖片等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聽、説、讀、寫);

(2)教學方式較傳統化,特別是課堂的語言氛圍有待改進(教師漢語較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有待加強(應讓學生主動、思考、討論),還有過早 歸考點內容;

(3)本節課使用了較先進的.教學手段(網絡教學),但效果並不比其它教學效果明顯(多媒體、語音室),能否算整合課?

8、

(1)能按常規教學思路落實好聽、説、讀、寫等技能的訓練;

(2)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資料,使學生直觀感受學習內容;

(3)能利用網絡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獲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態度,並促進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4)建議:在現代化教學中,還應注意充分發揮教師的語言,肢體動作等情感藝術,加強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9、

(1)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學生主持分組搶答活動,促進生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採用激勵式評價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溶入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能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直觀感受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知識(“親身”體驗);

(3)教學設計能大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力求達到“三維”目標的要求,教學過程課堂氛圍生動,活躍輕鬆(教師的表情親近感)教學效果總體良好;

(4)體會:利用例貫穿於英語教學中,確實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及掌握學習英語的基本技能。

10、

(1)能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 (2)能拓寬課本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能創設思維,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發表個人觀點;

(4)教學設計較傳統,雖然達到培養學生聽、説、讀等技能,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影響教學效果;

(5)教學的藝術性有待加強(如講課的“激情”)。

11、

(1)教學設計思路總體上較清晰,能通過創設例情景,學生探究實驗及“活動”等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分析討論數據處理,培養學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語言需進一步簡煉,節奏感需進一步增強,課堂把握能力、組織能力需進一步重煉。

12、

(1)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能通過物理學史的教學,引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能自然介紹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並直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4)能利用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的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數據的能力;

(5)建議:注意語速、節奏以及過渡性語言(數學的邏輯);讓學生充足的時間發表意見;

(6)課堂容量較大;

(7)注意板書;

(8)小遊戲→親身體驗(與實際相結合)→調查研究→研究性學習課題

13、

(1)能利用課件展示示意圖、實驗過程進行直觀教學,較好突破教學中的一些難點;

(2)能利用點拔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提高複習的效果;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能系統複習本節課的內容,並能與考綱中的考點緊密聯繫,針對性較強;

(4)建議: ①板書; ②引導學生做筆記;③教學節奏感的控制(“激情”);④注意答案播放時機的控制;⑤多“靠近”學生,加強交流溝通,提高教學效果。

14、

(1)授課“激情”不足,節奏感不強,導致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2)教學方式較傳統,應利用例引發同學思考、討論,活躍同學思維,提高課 堂教學效果。

15、

(1)能借助多媒體播放電視片段,使學生“身臨其境”為學習理解課文打開“方 便之門”;

(2)能利用例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但應留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並引發討論、鼓勵學生主動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 堂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思路尚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通過過渡語言的把握,教學節奏的控制以及師生互動的促進來展現教學設計,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 效果;

(4)注意板書,並教會學生如何做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6、

(1)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

(3)遇到重點詞句要讓學生用不同記號標明,比如:動詞用點標記、中心詞用三角標記中心句用雙橫線標記,以方便學生課下記憶。

17、

(1)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

(2)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感情、道理,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18、

(1)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2)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藴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3)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

(4)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

(5)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19、

(1)深度解讀文本是最根本的。

(2)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3)教學過程板塊與板塊之間應該過渡自然,環環相扣。

(4)學習活動要有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5)多真心地讚美、鼓勵學生。

20、

(1)設計要新穎,不可同於日常課。

(2)整堂課圍繞一箇中心,貫穿一條線。

(3)要回歸文本,不可脱離文本。

(4)素材、語言的選用要能夠觸動人心,課堂上完要給人留下一些觸動或震撼。

(5)教師上課要有激情,不可過於平,表情動作要親切。

21、

(1)上課要把握好節奏,款款而來,和風細雨,不可“快馬加鞭”。

(2)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兒,語文教師要真心熱愛語言文字,要沉入文本

(3)文本解讀不可過早地貼上“標籤”。

(4)要充分了解學情,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準備兩套方案。

(5)學習目標要小而具體,運用一些動詞。

22、

(1)課堂上學生的生成很重要,要呈現出來。

(2)效果(目標)要前置,教學設計前就要想,讓學生學到什麼。

(3)一堂課要給學生的心靈留下點啟迪或人生經驗或人文情懷。

(4)教師講的多,學生活動的少。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只有讓學生體驗感受,才能切實掌握知識。

(5)合作探究板塊中,問題的設計要有主次之分,要有層次性、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