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識都 人氣:2.09W

學校概況

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坐落於有"天府之國"之稱的西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子信息類學科合併創建而成。學校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首批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重點共建電子科技大學的協議,學校進入了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的行列;近年來又先後成為教育部-信息產業部、教育部-國防科工委重點共建高校。經過50多年的建設,電子科技大學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成為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

學校佔地5000餘畝,包括清水河校區、沙河校區、九里堤校區等三個校區。其中,正逐步成為主校區的清水河校區佔地40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種植銀杏、楠木、香樟、水杉、桂花等各類喬木2萬多株,基本建成數字化綠色校園。學校擁有館藏圖書252萬冊,數字文獻資源197271GB(包含各類網絡數字圖書共計722萬冊),建有現代化的運動場、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健身館等體育設施。

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所包括的6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39個。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9個,翻譯、新聞與傳播、工程碩士(含13個工程領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6類專業學位授權點;博士後流動站10個。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3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100餘人,教授359人。擁有一支包括8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0位長江學者,16位國家傑出青年科技基金獲得者,7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全國優秀教師等在內高水平師資隊伍,建成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和1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學校建成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和品牌專業,擁有國家工科數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電工電子教學基地、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10餘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基地,獲得一批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學校以"頂天、立地、樹人"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構建"三足鼎立"(軍事電子科研、以國家各類基金為代表的基礎研究、與企業合作為主體的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架構,2011年度科技經費達到8億元,"十一五"以來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8項、部省級獎勵100餘項,發表論文(專著)23500餘篇(部),申請專利2100餘項。

學校以培養"基礎知識厚、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為根本任務,現有各類全日制在讀學生30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1000餘人。學生以素質全面、專業知識紮實、能力強、後勁足等鮮明特點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的普遍讚譽,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錄研率達到45%以上,成電學子遍佈海內外IT領域。

學校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聯繫,每年主辦十餘次國際學術會議,選派大批教師赴海外訪學進修、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會議。學校同一批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合作培養協議,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校期間都可以申請出國留學,交流學習或聯合培養。英特爾、微軟、TI和IBM等跨國公司也在我校設立了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和獎學金項目等,直接參與我校的人才培養。

電子科技大學秉承"求實、求真,大氣、大為"的精神,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國家、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開拓進取,鋭意創新,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以電子信息學科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招生類別

性質

發證

層次

授位

類別

報考方式

錄取類別

全日制

畢業證
學位證

博士

學術
學位

法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

自主
招生

1. 本科直讀
(十月報名)
2. 碩博連讀
(三月報名)
3.公開招考
(三月報名)

自籌或委培

專業
學位

工程

碩士

學術
學位

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

全國
統考

1.推薦免試
(九月申請)
2.全國統考
(十月報名)

自籌或委培

專業
學位

翻譯、新聞與傳播、工程碩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非全日制

學位證

碩士

專業
學位

工程碩士

在職
聯考
(GCT)

第一階段全國聯考
(七月報名)
第二階段自主考試
(十二月考試)

委培

公共管理

高級工商管理
EMBA

自主
招生

諮詢報名

來華留學

畢業證
學位證

博士

學術
學位

同全日制

自主
招生

諮詢報名

不限

碩士

中外合作

國 外
學位證

博士

國外
學位

工商管理博士

自主
招生

諮詢報名

不限

碩士

國際工商管理

説明:1、性質

全日制:博士生、推薦免試研究生、參加1月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錄取的碩士生均為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後將頒發碩士畢業證(即學歷證)和學位證。

非全日制:參加10月GCT考試和自主招生錄取的碩士生均為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後只頒發碩士學位證。

2、錄取類別

自籌:新生沒有工作單位,須交納學費,可申請學業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入學須調入個人檔案,畢業後由學校統一派遣。

委培:新生有工作單位或工作去向,須交納學費,不能申請國家助學金,入學須簽訂委培協議(除國防生外),不調入個人檔案,畢業後回委培單位就業。

3、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報名報考類別

非定向就業:等同"自籌",應屆畢業生、無工作單位人員請選擇此項。

定向就業:等同"委培",在職人員、軍人、國防生、強軍計劃請選擇此項。

報考説明

一、報考類別

21-全國統考(包括少數民族骨幹計劃)

22-推薦免試

25-管理類聯考(包括125100工商管理、125200公共管理、125600工程管理)

27-強軍計劃(自主命題)

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多類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調整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進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積極培養應用型、緊缺型人才,增強研究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教育部決定自2009年起,在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設置專業學位的招生單位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即" 應用型"碩士生,專業的代碼第三位為5。

我校碩士生招生類別

性質

發證

類別

授予學位

全日制

畢業證
學位證

學術型

學術學位
(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

應用型

專業學位
(翻譯、新聞與傳播、工程碩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注:125100工商管理(MBA)、125200公共管理(MPA)可選擇在職或脱產學習。

 二、報考條件

(一)21-全國統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電子科技大學研招網"公告欄")相關要求。

4、報考085239項目管理的考生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2)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3)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後,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報考其他專業的考生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包括成教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含自考和網絡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後滿2年;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

(5)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注:(1)自考和網絡教育畢業生須在現場確認前取得國家承認的畢業證。

(2)應屆本科畢業生須在2015年9月1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

(3)有關時限計算從學歷學位證書日期開始至2015年9月1日截止。

(4)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的書面同意。

(5)少數民族骨幹計劃名額為20人,我校只接收非漢族考生報考少數民族骨幹計劃。

(二)22-推薦免試

詳見《電子科技大學接收2015年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實施辦法》。

(三)23-單獨考試

網上報名單獨考試的考生,考試科目與全國統考完全相同。

(四)25-管理類聯考

1、符合(一)中第1、2、3、4各項的要求。

2、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2)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專科)畢業學歷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3)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後,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注:(1)錄取125100工商管理、125200公共管理、125600工程管理,只從參加管理類聯考的考生中選拔,不再為該專業組織統考或單獨考試。

(2)有關時限計算從學歷學位證書日期開始至2015年9月1日截止。

(五)27-強軍計劃

按解放軍總政治部的規定辦理。

注:強軍計劃名額為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