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簡介

學識都 人氣:1.78W

哈爾濱工程大學(原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我國船舶工業系統唯一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理、工、管、文、法、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設有研究生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簡介

學校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委。1970年,在“哈軍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的部分幹部教師基礎上,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78年學院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學校行列, 2002年,國防科工委與黑龍江省重點共建哈爾濱工程大學協議的簽署,標誌着學校的發展建設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學校佔地總面積 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建築風格中西合璧,飛檐碧瓦,氣勢恢宏。現設有15個二級學院, 3個教學系(部)。學校設有研究生院,現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3個(含MBA),具有18個工程碩士授權招生工程領域和15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招生專業,是國家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7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4 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各類專業和基礎實驗室共計47個,在大連等地建有各類實習基地44個。

學校在多年發展中逐步形成學科分佈合理、年齡結構適中、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精幹高效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2400多人,其中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185人,教授、副教授近800人,國家及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6人。

多年來,學校始終繼承和發揚“哈軍工”優良辦學傳統,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教學改革是學校各項改革的核心”的思想觀念,在辦學中形成了基礎紮實、特色鮮明、教學嚴謹、學風優良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注重教學研究工作,近年來獲國家及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50多項;我校共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校被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列入“21世紀人才強軍計劃”,併成為海軍在東北地區唯一一所選拔培養後備軍官依託院校。

學校一貫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八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0餘項,獲國家級獎37項,省部級獎400多項,學校現設有“船大工程技術設計研究院”及十幾個科研中心、研究所,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的許多研究領域中保持着很強的技術儲備,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現已成為我國“三海一核”(即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等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的潛器技術、水下機器人技術、船舶減搖技術、動力定位技術、組合導航技術、水聲定位技術、核動力仿真技術等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

學校重視開展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已與美、日、法、德、意、加、俄等30多個國家180多所有影響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互派學者教授訪問、講學、合作研究,擴大了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面向21世紀,學校堅持以特色求發展的方針,確立了依託船舶、立足國防、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發展戰略取向和“三海一核”服務主體的定位,突出為國防工業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特色,進一步加快教學改革、科研體制改革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加速提高教育質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為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創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