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心的小孩對話

學識都 人氣:3.2W

內容簡介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由金伯利·羅斯、弗雷達·弗蘭德曼博士所著,擁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實你並不孤單。很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礙而把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導致孩子的各類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很小的年紀就承受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對於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產生童年陰影。《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即是治癒童年創傷的良藥。作者從過去、現在、將來這三個時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陰影產生的原因,並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逐步治療,幫助你克服各種心理障礙,重建自我。

作者簡介

金伯利•羅斯

她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作者與記者,對“邊緣型人格障礙”進行過深入研究,在《芝加哥論壇報》等多家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多篇生理與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弗雷達•弗蘭德曼博士

在過去的20年裏,她研究的臨牀重點是邊緣人格障礙,為該類人羣提供治療、教育、諮詢以及技術支持。她是幾個專業醫療機構的董事,並在紐約和芝加哥着重開發邊緣人格障礙課程。

目錄

前言序致謝簡介第1部分 過去第一章 我從不知道這是一種病“嗯,你説的是什麼意思?”人們在聽到邊緣性人格障礙這個詞時常會這麼問。這個詞描述了一種不能調節、掌握自身情緒,並在內心深處害怕被拋棄的病態。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人們研究最少、瞭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第二章 長大成人許多情境和經歷(包括混亂、虐待、忽視、隱私侵犯、被無視)對你而言可能都似曾相識,也有可能你的經歷與此有所不同或完全相反。研究一下你成長的環境,想一想你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了哪些思想、信念、感受、行為習慣,這些東西又是如何影響了今天的你。第三章 哀悼失落的童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曾懷疑過有什麼事情不對,懷疑你的家庭與別人的不同,或者懷疑自己的家庭不甚健全;但你可能並不知道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第2部分 現在第四章 內疚、責任與原諒內疚可以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但不正常的內疚卻是另一回事。無法消化的內疚,在心中不斷髮酵的內疚,不是你的錯但你仍然會感覺到的內疚,這些類型的內疚在邊緣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裏都很常見。第五章 沒有怨恨、不再憤怒本章 將幫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憤怒來保護自己不受父母傷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並幫你理解處理憤怒的不同方法,憤怒時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如何走出你長久以來(可能)一直感受到的那種憤怒。第六章 用交流重塑關係有時候,挫敗、被困、無望的感覺會讓人覺得難以承受。但你可以設置自己的底線,告訴你的父母,並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達你的感受,以便改變你們之間的互動。結果呢?你對環境的控制感會增強。你會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並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來維護自己。第七章 新的過去、新的現在作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對事物的看法肯定會與孩提時代有所不同。隨着對之前所持信念的質疑,你可能會意識到,自己之前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並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話,你也許想要聯繫一下那些舊交,聽聽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向他們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礎上與他們重歸於好。第3部分 未來第八章 打破習慣、邁向改變難以信任別人、羞恥感、罪惡感、負面的自我認知、界限認知問題、主觀評判他人、兩極化思維、社交缺陷、難以控制情緒、自我傷害或損害自身利益的行為——其中的哪些方面最能引起你的共鳴並阻礙了你的生活?第九章 自信、自我、自尊作為一個在混亂、情緒化並充滿質疑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你可能會變得對周圍的環境以及他人的意圖都極其敏感。你對人的看法可能比你自己認為的更加準確,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覺。第十章 從頭開始,做自己記住,你不應當期盼自己的父母改變。但你可以改變,而且你也應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