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六篇

學識都 人氣:2.59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六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最近,認真研讀了葉瀾老師新基礎教育論的相關篇章,同時聆聽了王冬娟校長精彩的報告,個人感觸頗深,簡要談一些心得。

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承擔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必須對自己分管的崗位、職責要有全面完整清晰的認識、瞭解,在此基礎上,要能主動思考、積極策劃、未雨綢繆,作為第一責任人,在分管的領域內,要比別人多想一步、早想一步,思考更多、更深入、更全面一些,而不是等着校長來催促和督辦。工作中,不是簡單地執行校長的意圖,而是要在創造性地領會和理解的基礎上,更多地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還特別要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地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這個社會上多的是不願操心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樣的風氣對個人、對學校都有極大的危害。每個人都很忙,都有一攤子自己的事,無暇顧及別人,如果每個人都能真正承擔起自己的第一責任人,環環相扣,步步紮實,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的確,責任是一種人格力量,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對工作負責的信念如果貫穿在一個人的整體意識中,慢慢會演變成一種處世的態度,將會贏得更多人對你的信賴。

第一責任人,並不意味着“獨斷獨行”。重要決策的形成,都需要經過調查研究、與學科主任、教研組長等相關人員對話溝通,在多方位思考和多路徑探求、反覆磋商等合作過程中產生。在此過程中,更需要責任人的獨立思考和富有智慧的創造性工作。

第一責任人,也不是意味着“包辦代替”。好的責任人恰恰是不僅明確自己的責任,而且能使每個人成為自己工作領域第一責任人的領導者,是一個不以自己責任代替他人責任的領導者,是一個善取善予的領導者,是一個讓每個人都有主體和主人感的領導者。選定合作者,就應該放手讓他獨當一面地去做,事實上,只要被給予機會,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做的一攤子事,君主固然能治理國家,可要他去放羊,他反而不如一個牧童做得好。所以凡事不必要事無鉅細、親歷親為,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想成為稱職的管理者,必須熱愛自己的員工、同事,瞭解他們的長處優點,並且能高度尊重他們,始終信任他們,激勵他們,給他們舞台,充分激發他們的潛力,讓他們都成為各自領域的第一責任人,逐步培養他們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一責任人,要為好事負責,更要為壞事負責。責任不僅僅是對工作、對學校的一種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在負責任中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所獲得的尊重和認同,也能夠在承擔責任中獲得滿足。當出現問題後,推委責任或者尋找藉口都是責任感匱乏的表現。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建造的,怎樣對待工作,工作就怎樣回報你,做好自己領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相信感受到的將不僅是壓力而更多的是快樂!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人們常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裏,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衣着打扮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面對今天對老師有那麼重怨恨的學生,老師的教育就顯得多麼瘡白無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歡,才會主動去追求。學生只有喜歡老師,老師的教育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具備像陶先生那樣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經得起學生和家長的考驗,成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好教師。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麼樣的師德,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老師才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想想我們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自問,學生現在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這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觀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問題……

讓我們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努力做一個受學生喜愛、家長歡迎、社會尊重的好教師吧,讓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鼓勵、表揚聲中,在真誠、友愛的環境中不斷被老師、家長、同學認可;讓學生在充滿愛的課堂中,看到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感受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講台,日復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範正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中體現出來。讓我們每個教師站穩這三尺講壇,用今後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生命雖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將它傳承到遙遠的後世。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科技在飛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隨之而來的是電腦的普及,網絡技術迅速“佔領”了世界各地,從而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電腦與網絡的普及,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將多媒體資源運用於教育教學中。遠程教育資源不僅為教師的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

教師能從遠程上尋找到更全面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拓寬和豐富知識面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素質,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鑑遠程資源網上的先進教育方法,運用於自身的教學中,從而彌補自身在教學上的不足,使自己的課講解得更加細緻、生動,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下學到更多的知識。

而學生也能在這們學習氛圍中,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圖、文、聲的完美結合,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瞭解所學知識,從而彌補學生抽象思維和語言理解上的不足。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同時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非常值得長期運用的資源,我也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充分地利用它,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知識經濟預示着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重大變化,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隨着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教學的網絡化、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徵,多媒體與網絡教學代表了現代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因此,我們堆龍中學的全體教師在領導的正確指引下,也不例外,隨着時代發展的潮流,也在嘗試着把計算機技術作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以此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同時,豐富的遠教資源和強大的相互交流性對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近年來,對本人而言通過學習、探索、運用信息技術,到教育教學當中,特別是在藏文教學當中的運用,給我的震撼力是超乎想象的,它的方便、快捷有效的節約時間並打破了時空限制,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於學科教學和教學研究之中,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自身的業務素質,也為擴大和豐富廣大教師的科技文化知識面開闢了一條新路,為教師創造了一個頂好的繼續教育的空間。

教學中,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優勢,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喚醒學生的情感以及內在的求知慾、好奇心,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並進入自主式學習的最佳狀態之中。

我作為本校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設備,把信息技術帶入課堂,並不斷努力培養自己的操作使用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學習、培訓,提高自己信息技術知識,更好的為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努力。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人的行為都是受心理意識支配的。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懂得學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學習,教師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將會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使教育真正成為涓涓細流,滋潤着學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單純如白紙,但正是這簡而又簡的單純甚至有時讓我們無從入手,離那片可貴的心靈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換種眼光看孩子,看待他們的喜好、看待他們的行為,甚至看待他們的缺點。

換種眼光看孩子的能力,會發現孩子的潛力令人歎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級沒有英語課,又因瑣事幹擾,我佈置作業的時候已接近放學了,孩子們正收拾着書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動拿出本子記作業,只有小琛怪叫一聲,小傢伙本以為可以偷懶呢。我心裏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據第七課所學,自己設計一課聖誕樹,並根據所畫寫出五個英語句子。小琛呢,需要寫出十個句子。”小琛有些頹然。

其實作業佈置五個句子,我是考慮到孩子們的實際能力的,小琛學習中等,十個句子對他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我也準備了第二天的説辭——結合他無法完成的作業,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課代表將作業送來,卻意外的在沒完成作業的名單裏沒有發現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業,令我意外的字跡整齊,十個句子不但寫完整了而且基本沒有語法上的錯誤,我不禁感歎萬分,不是孩子們沒有能力,只是我們沒有適時發現他們的潛力。

換種眼光看孩子的行為,會發現孩子的舉動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個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處了半年之久,我幾乎沒見她笑過,偶爾也只是若有若無的一絲微笑。但我也沒見過她的眼淚,即使面對我的訓斥之時。我便認定她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這一週之內,我不但目睹了她的開懷大笑,也見到了她的淚如雨下。

本週伊始,為了調動孩子們各方面的積極性,班級出台了一項新的“制度”——按照新劃分的小組進行競爭,每週結束後總結,分數位居第一的小組,可利用班費為他們照張小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裏歡聲如雷。更讓我驚訝的是小越——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那種興奮,讓我看到了一個孩童的無拘的`天真,久違了的浪漫又出現在屬於它的臉龐上,於我那是一種怎樣的驚喜啊,於她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歡喜啊!原來和同學們合影留念,對他們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週很快就結束了,很遺憾,小越所在的小組名落孫山。在奪魁小組的歡呼聲中,我又一次地關注了小越——傷心垂泣,淚如雨下。這還是那個我曾經認為“表情肌”不發達的孩子嗎?

感受着一連串來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來我一直沒找到小越的切入點,禁錮了原本屬於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對於老師的關注,他們是如此的在意。這也無疑給了我強烈的信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關注點,關鍵在老師如何去挖掘、去引導。

小越那雙含淚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腦海中浮現,想想孩子們一週來的新變化:課堂守紀了,下課文明瞭,不亂丟垃圾了…..那麼多積極上進的孩子,雖然於心不忍,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

放學的鈴聲在耳畔響起,歡快的樂曲讓我的心也輕鬆起來,邁向教室的步伐也變的輕盈。一會兒我還是會替小越遺憾,但我會告訴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師,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並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師沒有挖掘到孩子的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為老師,我會在不同的問題上,多學一點教育心理學,換種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考慮他們的所思所想,為孩子的發展做好一名教師應盡的義務。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5

近幾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某些僅僅在形式上表現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創設實質性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各種學習環境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怎樣打造高素質的教師?新教育實驗逐漸摸索出一條“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我深有體會的是前兩點,因為這兩點我們能夠從自我做起。

《新教育》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説:“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一定會被淘汰!因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因此,今天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閲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閲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閲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6

inte未來教育的學習生活結束了,我覺得收穫還是很大。

一、 教育觀念的更新。

在學習期間,我時刻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觀念衝擊。這個衝擊,來自於教材、來自於教師、也來自於方法。時代在變,教學手段在變,教育方法也在變。頭腦風暴,作品交流,結對交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傳統的教育已經跟不上社會地發展,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創造型人才,怎樣培養創造型人才,inter未來教育模式讓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方法,相信不久的將來inter未來教育會風靡全國的。

這次培訓後,使我深深地感到:為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必須要有新的思想。達到三個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勤于思考,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有不斷探索創新的興趣,追求創新,推崇創新,以創新為榮;要有創造性思維,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能夠打破常規解決問題;要有創造能力,要掌握吸收新知識,要有創造新知識的方法,並善於綜合、交叉、開拓新領域,進行新的創造。

二、教學方法新穎,富有創造性。

培訓的教材新穎,每個模塊都遵循"結對交流"、"教法研討""動手操作""作品評估"、"單元計劃修改""回家作業"等基本格式,要求教師選擇一個他們目前在教的或在將來要教的單元作為正規課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體演示文稿、電子出版物、網站製作於該單元的教學中,最終制作出一個有效利用技術的、與國家課程標準相符合的完整單元計劃。教材,既是教材又是筆記,改變了以往的知識滿堂灌的形式,既達到給閲讀者以指導學習的功效,又開闊了閲讀者的思維,使讀者不須死記硬背就能學到知識。

培訓的方法新穎:

頭腦風暴,智慧共享。

通過動手去學習如何準備有新意的課題,提出有研究性的問題,使教師和學生能有效地將計算機用於課堂教學。

鼓勵教師在培訓中以小組解決問題、相互交流、做新課和討論的方式學習。

以任務,活動或問題帶動學習的學習方法。

以上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都是我不曾見過的,這些方法如果應用於今後的教學,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開闊學生思維,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此次培訓班的任課教師力求原汁原味地向我們展示了該教材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向我們展示了任課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學習中我們仔細閲讀了教材、認真聽講,並悉心完成每一項作業。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大量運用為教學方法的變化提供了機遇,為能夠充分培養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任務驅動式學習在這種形勢下便蓬勃發展起來。

inter未來教育是真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能力的素質教育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