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1.58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1

3月29日,我有幸參加全縣五年級語文學科培訓,深有感觸。特別是學習關心鳳老師的專題報告,她結合實例給我們解讀了小學閲讀教學總目標,通過一個個教學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讓我收穫很多。面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變革,我們一線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聆聽毛立業老師風趣、幽默的《晏子使楚》一課,使我受益匪淺。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學生,他們渴望着有着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兩位專家的專業指導,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們的教學有了明確的目標,改進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手段。我將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融入我的教學實際中,不斷研究和探索,更好地發揮作用。通過培訓學習,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指明瞭閲讀教學的方向。

“教什麼,怎麼教”,擺在我們面前。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何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讀懂課文不是目的,培養訓練能力才是目的。

課文是教不完的,一個人有了閲讀能力,才能解讀無數的文章。

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聽説讀寫)中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

關老師的講座很好地詮釋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

關心鳳老師提出了“五讀”的目標:讀對、讀懂、讀好、讀活、讀厚。毛立業老師通過展示課堂實例交流,很好地將這些目標融入教學中。毛老師風趣、幽默、親切的教學風格,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課件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讓每位學生全程參與,注重語言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水平和閲讀能力,使我受益匪淺。毛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於説,樂於説,爭於説,展示了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於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今後,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養。我希望在今後語文教學中有更多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提高自身語文教學水平,為我縣的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

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2

新課標中提出:未來的學科教學逐漸轉變為學科教育,也就是在學科教學教學中重在讓學生受到教育,“立德樹人”成為人才培養的方式。其實我們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不難發現現在人的知識增長了,但是素質下降了,因此改革人才培養目標勢在必行。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重在學生德育的提升,以至於在將來我們才能培養出德、智雙星的人。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定會發現現在的教育不再追求花哨的東西,更多的是要實實在在的東西。我曾經記得再幾年前,我們學校的教師在進行公開課的時候,都是在課下反覆練習多少遍,然後在教師面前擺出花架子,而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再也看不見這樣的教師,更看不見這樣的現象,老師更在乎課堂上生成的知識,這就是可喜的地方,課堂就是要紮紮實實地上,學生才能紮紮實實地學。在本次培訓會上,鄒主任就告誡我們要引導教師課堂要以落實為本,根據我的記錄與自己地理解,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對於字詞的教學要做到會用。

學習字詞就是為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進行字詞的教學中,我們一定做到邊學習邊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是説一句話,也可以説一段話,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學習語文知識。

同時對於字詞落實不到位還存在着另一種狀況,教師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總是走過場。在平時的聽課中,我總是發現這樣的現象,當一個同學對於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不理解的時候,教師會找其他的同學進行補充,當另一個同學補充完以後,就直接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我們是否先讓不理解字詞地學生再練習説一説呢?在這裏教師沒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落實,那麼在課下他也不會正確運用。

二、對於句子的理解要深入、到位。

在培訓時,鄒主任為我們舉了這樣一個能深入理解句子的例子,讓我耳目一新,頗有想法。

這句話是文章《長城》中的一句話: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許就會讓學生指出:這是一個比喻句,將長城比喻成龍,寫得更形象,然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句話,接着就進行下一個環節。而鄒主任是怎樣處理這句話呢?首先也是讓學生找出比喻的修辭方法,然後教師又追問一句:為什麼把長城比喻成長龍呢?一、從形狀上看龍是彎的、曲的,也就是説長城也是彎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因為龍是中華人民的象徵,而把長城比喻成龍,説明長城具有偉大的意義,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之作。就是這樣的一個追問,卻直指文章的中心。因此我們在進行句子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挖掘句子的深刻含義,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地中心。

三、對於文章的理解要做到感悟與運用相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領着學生逐段理解完課文以後,會出現這樣一個環節,你能不能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對這篇課文的理解?這樣的問題的有效性是很低的,就像我們領着學生觀察一路的美景,觀察的時候什麼也不説,當觀察完了再説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心中的美景已經所剩無幾了。因此我們在進行文章的教學中要做到隨時理解,隨時交流,隨時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感受,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落實得更到位。

四、對於寫文的訓練要做到與文章內容相聯繫。

每一篇課文都是寫文最好的範例,因此在學習課文的時候,一定要將好的寫作方法總結出來,在寫文的時候,將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作文中。例如我們六年級下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作文表達是《我心目中的老師》,那麼我們在講《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時,就要有意地將作者是如何寫自己老師的方法教給學生,那麼在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將學習的寫作方法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會聽到有的老師抱怨小作文一週要上兩次,而學生根本就沒有內容可寫,基於這樣的情況我們的老師就會這樣讓學生完成寫小作文的任務,今天寫《我的'媽媽》,明天寫《我的爸爸》,後天寫《我的爺爺》……就這樣一個題材的文章讓學生反覆去寫,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們的話,我麼能否去認真對待呢?老師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那麼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為完成老師地目的,因而也就帶着應付了事地目的寫作文,可想而知,作文的質量能高嗎?那麼如何選擇小作文的內容呢?那當然是語文課文了。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都要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也就是針對文章好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訓練,對於好的句式進行模仿,對於文章有深刻意義的寫讀後感……那麼我們何不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將小作文發下去,當出現訓練的時候,何不讓學生直接就寫上去呢?小作文不在乎長短,只在乎學生是否將所學的表達方法正確運用了,當學生能靈活運用了,那麼我們也不會愁學生再寫大作文時無方法可用,無思路可想,無內容可寫了。

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3

近兩週,我們雙語全體語文教師進行了學科培訓活動,這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幾位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老師給了我們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這次培訓中專家們的講座,我明白了閲讀的真正意義,從大處説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從小處説則是為了每一個學生、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生活。所以,閲讀不應是一句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更應該具體地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常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從哪裏來,從書中來,歷史、哲學的、自然的、科學的……我們都應有所涉獵。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於更新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閲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課程中也説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直接培養能力。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領悟到新課改的真諦呢?此外,老師也告訴我們:我們教師必須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發展他的優勢智能,為他們的“成才”提供方向,讓每一個人都能為社會發展盡己所能。

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只有把學習的選擇權真正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有了獲得主動發展的前提。

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面對如此重大的革新,我們要做什麼?

要的是我們要更新觀念,要敢於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條條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於創新。繼而走上務實之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這也是我在閲讀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語文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有獨特的個性,這就是語文的本。在閲讀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本,從關注內容到關注語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傳統教學中可取的東西。

四、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在語文閲讀教學中,要重視識字寫字教學,要讓識字寫字貫穿始終;要重視語言文字教學,真正讓學生踏踏實實學好母語,提高語文素養。要注重文章整體的把握;要整合的提問在語言學習中滲透人文情感的薰陶;做到聽説、讀、寫的有機結合。作為ー名小學語文教師,要真正為學生的將來考慮,要教給學生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授之以漁"而不要“授之以魚”。它必將在我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將是閲讀教學的未來之路。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閲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4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8月29日早上,儘管是紅色暴雨預警,可絲毫沒有影響講座的開展,也阻擋不了老師們學習的一顆心,語文學科全員培訓在我校如期舉行了。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有幾位好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正如進修學校副校長***老師的所提倡的“深度學習”,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習沒有深入,淺嘗輒止,那就什麼也學不好。

陳副校長的講座主題是《深度學習,引領真實課堂發生》。首先,她從學習是什麼談起。學習是一種有目的地獲取知識或理解事物的思維過程。它不僅僅是死啃書本,死記硬背和抄抄寫寫,而更應該是刨根究底,深入思考和討論,有解釋觀點的能力。陳老師趣談,如果沒有深入學習,就像看再多的書,也是流浪漢,這一貼切又詼諧的比喻,引起一陣陣的笑聲。可笑過之後,驀然發現,確實是如此啊!

其次,陳副校長以布魯姆認知目標的六個層次為引子,對深度學習的具體操作和運用進行了講述,他認為深度學習的課堂設計應該基於課程標準,解決教師教學的目標、內容、策略與評價,明確教師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教得怎麼樣的四維設計。每篇課文都隱藏着作者的言語意圖,這種意圖是藉助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與語言結構體現出來的。她以《遲到》《月光曲》等課文為例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為課堂發生真實學習而設計”的理念,為了達成學生的思維碰撞,執教者幾易其稿,注重情境問題和學法探究,讓學生啟動思考,讓教學變得有針對性,讓學習有價值。

最後,陳副校長告訴我們,只有提高質量的課堂才有生命力;只有學生喜歡的課堂才有生命力;只有瞄準核心素養才有生命力。語文教師唯有深入研讀教材,敏鋭而準確地發現內容背後的言語形式、言語結構,才能科學地確定具有語文學科特徵的教學內容,擔負起語文教學的“獨當之任”。

陳副校長的講座可以説是淺近中的深刻,簡約中的豐富!讓深度學習發生在課堂上,不是提問題那麼簡單,還需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做更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才能實現。未來的教學路還很長很長,只有自身成長起來,強大起來,前面的道路才會更寬、更廣!

語文學科培訓心得體會5

3月22日,我們來到第二思源參加語文學科培訓,有幸聽了王琴玉教研員的兩節有效課堂的課,我受益匪淺。

有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讓我有不小的觸動和收穫。原來我的課堂只是按照教案的框架牽着鼻子走,並沒有考慮到學生在一節課中掌握了什麼內容,每節課都是按我的預設目標來完成。聽了王琴玉老師的課後,我才明白一節有效的課堂並不是教師講得多精彩,而是在於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如第一節課中,王老師的預設目標是讓學生能流利的讀課文並掌握六個文中出現的成語,但學生並不能在一節課內達到這個預設目標,王老師並沒有按她的預設目標繼續往前走,而是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掌握這幾個成語。這就讓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起來了。聽了這兩節課後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首先,我明白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過程與方法”才是作為我們老師需要改革整頓、反思總結的部分。每節課我們教師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能到能的變化上。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其次,在學習中,我知道了: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師有效的“教”,並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藴涵的靜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

再次,做為教師而言,我要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要着力做到:牢固樹立三維目標的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據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科學感悟,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要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迴歸,往往致力於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説,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並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

因為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髮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説,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讓智慧迴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早就説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馮建軍教授也説,要“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