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説課稿彙編6篇

學識都 人氣:1.1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小學説課稿彙編6篇

小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之一。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 “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必須切實學好。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與除數間的關係”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至於豎式的教學,我想只要學生能較好的掌握餘數的含義以及它與除數間的關係,這一內容學生知識不難掌握。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③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在具體操作中,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説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操作、體驗感悟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中,我結合學生擺小棒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餘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流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利用複習導入, “用18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此題可以轉化為“18裏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從中複習除法的意義。

2、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此環節讓學生理解餘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2)學生展示:學生擺出了2個,還剩1根。(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説一説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下的是多餘的,不能再擺一個原有的圖形,也就明確了餘數的產生的意義。

接着,我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除法算式橫式和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然後接着用十根小棒擺正方形,並列出橫等式及豎式,進一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最後,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擺正方形能擺幾個餘幾根的除法橫等式。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學生一般都會得出:餘數﹤除數。

3、鞏固新知,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安排了課本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小學説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2課《猴子種果樹》。(板書:猴子種果樹)《猴子種果樹》一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敍述了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我個人認為本文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是一篇培養學生閲讀、想象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進行品德的好教材。目前我所教的班級學生喜愛讀書,朗讀水平也不錯。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和綠線裏的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

3、抓住文本語言,通過分角色朗讀、情境表演等手段,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進行簡單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將藉助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的形象,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施肥”、“結果”、“櫻桃“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並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9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澆、施”等五個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施”,注意寫規範、寫美觀。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複習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

首先,學習第一小節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詞語“天天澆水、施肥”,指出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文二至八小節描寫了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的經過,三層意思內容相近,敍述形式相似,教學時,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我讓學生帶着問題:烏鴉對猴子説了些什麼?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呢?充分自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抓住詞語“等不及”感受猴子的急於求成。(板書:等不及)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點指導朗讀,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烏鴉對猴子説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讓學生自己學習,接着引導他們按照前面學習二、三小節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着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悦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課文最後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繫前面的課文思考:“就這樣:指怎樣?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找到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板書:沒種成)緊接着穿插語言實踐活動:你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説些什麼?深化認識。

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我將通過一個識字遊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複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趣味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接着指導學生書寫剩下來的四個生字,其中重點板書“喜”。提醒學生筆畫較多,較難寫,注意寫規範、寫美觀。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是我對《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預設,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猴子種果樹

等不及 沒種成

小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津小學英語3bunit11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單元集中出現了八種運動項目的單詞,日常交際用語主要也是圍繞“運動項目”來編排的。在不同的季節裏,人們會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比如:夏天去游泳,冬天去滑雪或溜冰。至於go+v-ing和like+v-ing只要求學生聽懂意思,會運用就可以了。教材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實踐、參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融學習情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語言學習的全過程中,突出興趣培養,重視學科內容的有效融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處理教材時,我把新授內容分兩課時進行,在第一課時我已教了四個運動項目的單詞和like+v-ing形式的日常對話,這課主要是另四個單詞和詢問愛好及其回答的學習和運用。

二.説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能聽懂、會説單詞skating,skiing,fishing,running

(2)能聽懂、會説日常交際用語whatdoyoulike?ilike……it’scoldtoday,isn’tit?let’sgo.

(3)朗誦歌謠enjoytheday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樂於表達,勇於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創設豐富多才的學習活動,直觀,形象的讓學生感知英語,學習英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輕鬆的學習英語。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良性的競爭意識。

(4)通過讓學生完成任務,產出自己的成果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三.説重點難點

1.重點

單詞:skating,skiing,fishing,running.

交際用語:whatdoyoulike?ilike……..

2.重點

skating,skiing,fishing,running.的發音,讓學生注意西醫的發音要到位。

四.説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情境法,小組合作,遊戲等

2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套,動作圖片

3利用學生喜愛的歌曲、小詩和教學遊戲展開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與積極性。

4利用多媒體的特殊效果給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通過多媒體的步步深入演示,逐步呈現教學內容。

五.教學過程

step1warmup

ting:singasong:goodmorning

ytalk

warmup這是一個熱身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它將有助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營造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它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唱英語歌曲,猜謎語,説繞口令,做tpr活動,chant等等。總之是和上節英語課有關的或和本節英語課內容有關的。這堂課上我先以一首《goodmorning》師生問好,然後和學生進行與學習有關的freetalk,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唱的開心,説的高興。

小學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內容

我採用的教材是王家宏主編的《球類運動——籃球運動》為主的教材,輔助教材為體育學院通用教材《籃球》本節內容:

籃球是由兩隊各五人在規定的場地兩頭各放一個籃筐在有限的時間裏展開的立體攻守對抗。以得分多的一隊獲勝的集體運動,在體育學院,籃球是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專業的重要課程;其基本技術由移動、傳接球、投籃、運球等組成。籃球技術集技巧與體能、智慧與果敢、優雅與勇猛、身體與心理為一體。表現出獨特的身體活動能力、強烈的團隊意識和視覺震撼力。由於其具有競爭性、共享性、娛樂性等特點伸受廣大學生喜愛。經常參加籃球運動能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的功能。參加籃球運動的過程是一種實現德育、智育、美育和身體鍛鍊的教育方式。

本學期的籃球課程為18節課,本次為第8節課;前面學生已經學過移動、傳接球、投籃和運球技術;本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持球突破技術。持球突破是持球隊員運用腳步技術和運球技術等相結合,快速超越對手的一項進攻性很強的技術;突破技術若巧妙地與投籃、傳球、假動作等技術動作有機結合起來,將使突破技術更加靈活多變,從而顯示出突破技術的進攻性;持球突破是比賽時得分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高度重視學習這一技術,本次課是學習該技術的第一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掌握持球突破技術,掌握持球突破時。

二、教學對象

體育課面對的是大學一年級體育專業學生,學生基本上都具有籃球基本技術。但沒有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由於種種原因同學之間技術差距可能比較大,但身體素質普遍較好。上課內容過於簡單,對於原來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説,提不起很濃的學習熱情。上課內容過於複雜,對於基礎差、領悟能力弱的學生來説,又接受不了,學不會。所以教師在教授內容的同時,要難易兼顧,根據全班的整體水平來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持球突破,建立完整動作印象,瞭解動作技術構成。

2.技能目標:85%左右的學生能夠做出持球突破的技術動作,並發展學生動作協調性和靈活性。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學方法

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重視發展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能力。那麼,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體現:

1.探究學習法:學生分組進行嘗試練習,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更好地完成動作。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同學間的討論,總結出問題答案,改進,糾正。

3.比賽練習法:通過分組比賽,能得到合作學習,勇往直前不畏困難的精神,從而鍛鍊了身體,鞏固所學的內容。

教法

對應學法,本節課採用了相應的四種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學習新內容的動作時,先由教師講解示範動作要領,然後帶領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正面示範和側面示範相結合。

(2)分組練習法。根據學生掌握動作的不同情況進行交叉搭配分組。讓動作技能掌握得比較好的同學帶動動作技能掌握得稍欠缺的同學,共同進步。

(3)個別輔導法。對於班內一小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採用個別輔導法,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對籃球的興趣。

(4)比賽法。通過分組比賽與評價,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平台,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五、教學重點

重點是熟練的支配球及對球性的掌握和持球突破的轉體探肩、腳步動作;

難點是假動作吸引和推放球加速。

六、教學過程

(一)開始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整隊清點人數、師生問好。

2、教師宣佈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3、慢跑兩圈,作熱身操

4、分組運球賽跑小遊戲,先講解規則,然後進行練習,主要是複習上次課運球的內容,以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講解並示範持球突破技術動作(交叉步持球突破和同側步持球突破)

要求:結合上節課內容,練習。交叉步突破假動作要逼真,後蹬有力,起動迅速突然,動作連貫;同側腳突破,跨步、推放球快速連貫,中樞腳離地面前球要離手。

2、突破步伐練習

要求:每人一球,利用假動作做交叉步、同側步的腳步動作練習。主要體會假動作、蹬跨、轉體探肩、推放球加速幾個技術環節的銜接和連貫動作。

3、無防守情況下的突破練習

要求:原地持球突破練習。學生每人一球,位於45度角處成一縱隊,練習開始做原地交叉步和同側步持球突破後運球上籃。投籃後搶籃板運球至隊尾。依次練習。

4、有防守情況下持球練習

要求:接球急停突破上籃練習。防守隊員位於45度角,持球隊員面對防守隊員列一縱隊,傳球給防守隊員後,做跑上一步急停接球,根據防守隊員的防守位置,用交叉步和同側步持球突破上籃。防守隊員搶到籃板後運球至隊尾,剛才突破上籃的轉換為防守隊員。依次練習。

5、持球突破技術綜合練習

要求:半場三對三“鬥牛”練習。要求防守採用人盯人防守,不許換人。進攻隊員不許掩護,主要利用投籃和突破結合技術來進攻。贏三球者下場休息,換另一組上去防守。

(三)結束部分

1、鳴哨集合整隊,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進行一對一按摩抖動放鬆。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次課進行小結,瞭解學生有什麼不明白、難以理解的地方,及時解決。

3、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七、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2、器材:籃球

小學説課稿 篇5

一、設計理念:

首先,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以審美為主體核心,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此達到師生共同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之美、舞蹈之美、繪畫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還要將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其中,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情懷。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繪畫課,它旨在通過讓學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樂,喚起生活中對藝術活動——舞蹈的觀察和記憶,並將快樂的舞蹈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在本堂課當中,有兩個最基本的教學內容。

1、用簡潔的線條勾畫出舞蹈者的優美姿態;

2、回憶、觀察、體驗舞蹈的姿態,畫一幅快樂舞蹈的圖畫。

三、學情分析:

由於我所面對的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思維獨特,對美術課有着濃厚的興趣,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也比較強,不過,由於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短暫,在教學中,我注重利用音樂的感染力、遊戲的牽引力進行教學,融聆聽、觀察、模仿、遊戲、舞蹈為一體,讓他們為我的設計所引領,在玩中樂,在樂中學。

四、教學目標:

我想通過自己生動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瞭解舞蹈及舞蹈動作的形成,並大膽表現出來。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欣賞、體驗與練習中,培養學生對舞蹈中運動形象的觀察、記憶和表現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聽聽、畫畫、跳跳等活動,讓學生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五、教學重、難點:

在這些目標裏,我根據二年級學生已有的美術知識和年齡特徵,把教學重點設為:瞭解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分和諧優美的運動產生的。難點是讓學生大膽、自信地來畫出各種生動的舞蹈動作。

六、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堅信自己都有美術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在學習美術中去發現自己學習能力的“閃光點”,從而為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做好鋪墊。因此,我結合學情,運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感激勵法、遊戲教學法等多種教法,讓學生積極、愉悦地參與體驗,並享受學習的快樂。學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觀察、體驗、感受、模仿、遊戲為主,讓學生樂於參與、積極思考。以此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七、教具準備:

為此,我準備了CAI課件和舞蹈剪影人物還有範畫用具、花環、魔法棒等,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以下六個步驟:

八、教學過程:

1、音樂欣賞,導入新課。

首先第一個環節,是欣賞一段好聽的樂曲。讓學生在聽賞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樂曲明快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產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慾望。然後請他們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這種感受。以此導入課題《快樂的舞蹈》。俗話説,藝術是相通的,藉助樂曲的感染力創設良好的藝術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環節的展開做鋪墊。

2、初步感知,認識舞蹈。

在學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一定都喜歡跳舞,可是遠古時候的舞蹈是什麼樣子的呢?激發他們思考。然後我現場演示遠古時期人們勞作時手和腳的活動,手用以拍擊,腳用以踩踏,在重複的過程中產生了有規律的節奏。然後讓學生跟我一起拍打節奏,我配合他們的節奏模仿呼喊的姿態,這種簡單的師生合作,讓學生對舞蹈的起源有了簡單的瞭解。再採用考考他們的形式,通過一組圖片,領略現代舞蹈帶來的視覺美感。

3、遊戲引領,嘗試表現。

學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並感受到了現代舞蹈的魅力,那繪畫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樣的?如何表現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讓學生欣賞畫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藝術作品的美感,然後出示我國畫家趙士英的水墨速寫,引導觀察畫中人物的“S”形動態,引導思考,畫家是如何練就照相機一般的眼睛,是怎樣把舞蹈者跳躍的瞬間表現出來的。然後故弄玄虛地畫出機械的動態,讓學生分析發現原因——頭、身子、四肢都沒有動。接着出示一組舞蹈者的剪影,在學生在我有變化的1—2—3,3-2-1的應答方式下,興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動動腿的時候,動態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體各部位和諧地運動,才能表現舞蹈者的姿態。儘管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特地加強處理,獎勵他們,與他們玩定身法的遊戲,將舞蹈視頻定格成靜止畫面,讓他們在遊戲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學習用骨架圖的方式表現人物的舞姿,好玩的遊戲、輕鬆的模仿、簡單的練習,這些是本環節的實施過程,也是本課的亮點之一。通過這一系列的情景學習,讓學生在自然參與的過程中知道了:原來優美的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位和諧地運動產生的,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後面的練習做準備。

4、深化認識、自主表現。

畫出了各異的動態線條,如何讓人物形象更加充實生動呢?我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對舞蹈者圖片進行細緻觀察,啟迪他們回憶、想象舞蹈者的服飾、道具,然後迅速地在黑板上進行示範,將一個骨架人物變成一個形象充實豐滿、動作優美和諧的舞蹈者。緊接着,在學生躍躍欲試的高漲情緒中,提出了作業要求,讓他們在新的紙材——彩砂紙上大膽作畫,盡情宣泄自己的創作熱情。通過課件的展示和我的當場示範,學生對描繪出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飾、道具以及動作的表現有了更深的直觀的認識。結合前一個環節中嘗試表現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個完整的人物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學難點在這裏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評析,欣賞提高。

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我關注每個學生,並適時對他們的每個階段進行評價。等他們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後,我用相機將有代表性的`作業隨堂進行拍攝,用電腦進行顯示,採用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三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儘量給每個學生以鼓勵性評價,讓他們在這樣的展示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自豪感。

6、課堂小結

帶着這樣的情緒,播放着新課伊始感知過的音樂,和着明快的節奏,師生一起牽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樂,似乎忘了那是課堂,只剩下快樂的我們。在我的課堂小結中,再一次地提到課題,祝願孩子們每天都能快快樂樂,每天都有“快樂的舞蹈”。他們也會送給我,屬於他們的個性的祝福。這既是點題,也是一次情感的昇華,告訴孩子們,熱愛我們的生活,愛我們因為愛而結識的每一個人。

就這樣,我的這堂美術課就輕鬆地結束了。我的説課到此完畢。

小學説課稿 篇6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內容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裏以十為單位,例如20+10,計算時想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就是30。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教學內容的編排分3個層次,一、實際情境----出示新學期老師給學生髮書了,提出問題並列出相應的算式;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下基礎。教材的編排是有直觀操作等一考實務思考到脱離實務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是一、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通過創設“發書”這一具體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我的課堂主要有三大環節,下面我進行具體的説明:

一、預學環節

預學是為本節課做好鋪墊工作,主要有兩步。

1、創境導入,承上啟下

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課始,我創設了三關:(開火車)10以內口算、我會填(數的組成)、我會數(數整十數),來進入課堂。力求達到三個目的:一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二複習已學的知識,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三為學習新知等方面作良好的鋪墊,導入新課;

2、學案導學,探究算理

有了方向才不會迷路。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分了二步走:一在學生自主探究階段之前,我先帶領學生一起收集圖片上的數學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20+10=?);二再組織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探討算法。

二、互學環節

在小組交流討論時,我給他們提供了交流討論的方法。互學過程是學生獨立探究,小組交流的過程,老師只是在需要時加以點撥,分為兩步。

1、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小組內成員交流自己探究發現的算法,20+10在這個情境圖中有四種方法來計算。小組四人可以分工合作,每人重點掌握一種計算的方法,然後和其他組員交流,集集體的智慧。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由獨學-對學-羣學的探究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而且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會參與他們的交流,適時的給與指導和提示,並教給他們上台展示的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優秀的展示小組可以給全班同學呈現最好的交流結果,能夠正確的引導其他同學。

2、展示點撥,總結方法

交流的結果要和大家分享。請一個小組上台交流他們探索的計算方法。第一,根據學生所説,老師隨機在多媒體上播放,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算一算的計算方法。在數一數的時候是按10個10個地數,而不是1個1個地數,強化計數方式的變化。在擺一擺和撥一撥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利於掌握算法。最後計算的方法,則是由算理突破到算法,得出: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把整十數加整十數轉換為簡單的10以內的加法進行計算。

在互學環節我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和交流,第一次交流學習整十數加整十數,第二次交流學習整十數減整十數,小組兩次交流: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優勢,為每個孩子提供展示自我,優困生互學互補,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三、評學環節

學以致用,有學有練才有收穫。在鞏固階段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訓練。

1、基本練習,鞏固方法

練習的呈現採取多種方式、由易到難,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訓練和提過,同時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了學習的樂趣。第一題利用“一圖四式”,學生可以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快速計算,教師應該鼓勵和表揚這種方法。第二題通過算式的對比得出結論: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只要把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就可以了,鞏固算法。第三題,是學生特別容易出錯和混淆的題目,這裏我設計從珠子的直觀到抽象的算式,有一個緩衝的過程,學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可以相加減。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時間有限,所以智慧蘋果樹和找朋友主要目的是用來調節氣氛,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解決生活問題,提升能力

買衣服這是一個生活實際問題,學生日常生活中肯定經常接觸,現在讓學生親自動手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這樣做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