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數學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學識都 人氣:2.7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高中數學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1

拋物線焦點性質的探索(説課)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拋物線焦點的性質”是拋物線的重要性質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拋物線的一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和研究的拋物線有關問題的基本工具之一;本節教材對於培養學生觀察、猜想、概括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教學目的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第22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中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認識計算機的智能圖形、快速計算、機器證明、自動求解及人機交互等功能在數學教學中的巨大潛力,努力探索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設計和組織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數學活動,支持和鼓勵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開展課題研究,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本人在現行高中新教材(試驗修訂本·必修)數學第二冊(上)拋物線這一節內容為背景材料,以多媒體網絡教室為場地,以《幾何畫板》為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設計了一堂《拋物線焦點性質的探索》,具體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瞭解焦點的有關性質;並掌握這些性質的證明方法;體會數形結合思想與分類討論思想在解決解析幾何題中的指導作用

(2)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過程,能夠根據條件建立恰當的數學模型;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思維能力(主要包括量變與質變,常量與變量,運動與靜止)培養學生通過計算機來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新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不畏困難,勇於鑽研、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在挫折中成長鍛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通過拋物線焦點性質的探索及證明,使學生得到數學美和創造美的享受。

3 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及關鍵 本節安排兩節課,

第一節課:主要內容是利用《幾何畫板》探索拋物線的有關性質;

第二節課:證明第一節所得到的有關性質。

重點:

(1)如何利用《幾何畫板》探索、發現拋物線焦點的性質;

(2)如何證明這些性質。

難點;

(1)如何利用《幾何畫板》探索、發現拋物線焦點的性質;

(2)如何證明這些性質。

二、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學生在網絡教室(每人一機),其中裝有《幾何畫板》軟件及上課系統,每個學生的窗口,其他學生及教師都可以通過教師機切換,從而和其他學生交流,也可以通過網上論壇交流研究結果。

三、網絡教學環境設計

學生在網絡教室(每人一機)中有幾何畫板軟件,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網絡,自已閲讀,下載有關,利用《幾何畫板》的操作、試驗、猜想,通過自已的研究獲得結論,並互相討論觀察到的現象、交流研究結果。

四、教學過程設計

4.1 使學生學會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過程,能夠根據條件建立恰當的數學模型 問題1 回顧一下拋物線的定義,並根據拋物線的定義思考用《幾何畫板》如何作出焦點在x軸上的拋物線圖象。 由於創設了一個創作的《幾何畫板》的窗口及網絡窗口,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得到以上問題的多種作法,以下就其中的一種作法作為探索、研究拋物線焦點性質的基本圖形。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2

一.內容和內容分析

“函數的奇偶性”是人教版數學必修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函數的一個性質—函數的奇偶性,學習奇函數和偶函數的概念.奇偶性是函數的一條重要性質,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兩個特殊函數入手,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函數的奇偶性.從知識結構看,它既是函數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為後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及判定。

二.目標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從形和數兩個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學會利用定義判斷

簡單函數的奇偶性。

(2)能力目標: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和由特殊

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在學生感受數學美的同時,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求索的精神。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導入有點慢,講的有點細,導致時間上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感覺還是自己講的太多,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用了多媒體,使用ppt,使得奇偶性函數概念的探究過程更形象更直觀,是學生理解更深刻。

五.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1.設疑導入、觀圖激趣:

使用幻燈片展示圖片蝴蝶、雪花等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從而引入對稱在函數中的體現。

2.指導觀察、形成概念:

作出函數y=x的圖象,並觀察這兩個函數圖象的對稱性如何?

藉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分別計算f(1),f(-1),f(2),f(-2),學生很快會得到f(-1)=f(1),f(-2)=f(2),進而提出在定義域內是否對所有的x,都有類似的情況?藉助課件演示,學生會得出結論,f(-x)=f(x),從而引導學生先把它們具體化,再用數學符號表示。根據以上特點,請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敍述定義,同時給出板書:

函數f(x)的定義域為A,且關於原點對稱,如果有f(-x)=f(x),則稱f(x)為偶函數,類比探究2

偶函數的過程,得到奇函數的概念,又通過具體的例子説明了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是研究奇偶性的前提。

3.學生探索、發展思維。

接着通過學案上的例一,總結函數奇偶性的判斷方法及步驟:

(1)求出函數的定義域,並判斷是否關於原點對稱

(2)驗證f(-x)=f(x)或f(-x)=-f(x)

(3)得出結論

由學生小結判斷奇偶性的步驟之後,提出新的問題:函數按奇偶性如何分類?既奇又偶的函數是不是隻有一個?試舉例説明。

4.佈置作業:

六.目標檢測設計

學案上的題型主要包括奇偶性函數的判斷及應用

七.教學反思:(從兩方面)

1.思成功

一:是通過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呈現背景,通過問題的探究和自主學習來獲取相關概念,實現了 “教學邏輯”與“學習邏輯”的連通、“知識邏輯”與“認知邏輯”的連通;二:是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探究過程,學生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積極性高漲,通過看別人怎樣觀察,

聽別人怎樣介紹,也學到了知識.

2.思不足

學生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應多注意學生的活動,由單一的問答式轉化為多方位的考察,以採用

學生板演或者把學生練習投影到屏幕上讓全班學生糾正等方式,更好的考察學生掌握情況。

語言組織:

在講授過程中還要注意到説話語速,語言組織等講授技巧,應該用平緩的語氣講授,語言描述要簡練易懂,不能拖泥帶水。

教學環節(的完整):

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到教學環節設計,我們的教學過程有複習引入、講授新課、例題講解、學生練習、課時小結、佈置作業等幾個重要的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來得及小結造成教學設計不完善。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些環節。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以後的教學反思,還有很多地方做的還不完善,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這些錯誤,以便更好的適應教學,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本科數學**號選手,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課題是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第一課時《函數單調性與最大(小)值》。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五個方面來陳述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方案。懇請在座的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後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高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2、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2)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瞭解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着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導入新知

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製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並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髮現,教師總結: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添加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着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數f(x)=x^2表達式來描述函數在(-∞,0)的圖像?教師總結,並板書,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並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的圖像,並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範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數單調區間的定義,為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數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通過觀察函數定義在(—5,5)的圖像來找出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為主,學生回答之後通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數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後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後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數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通過函數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高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採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範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後,做課後練習3,並以小組為單位找部分同學上台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並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5、作業佈置

為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採用分層佈置作業的方式:一組 習題1、3A組1、2、3 ,二組 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瞭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瞭然。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信息,並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謝謝!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

是必修章第節的內容,我將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本節課的教學,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 教材分析

是在學習了基礎上進一步研究 併為後面學習 做準備,在整個高中數學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十分重要。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掌握

2、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使學生構建領悟 數學思想,培養 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善於

觀察勇於思考的學習習慣和嚴謹 的科學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本節重點是 ,由於學生對 缺少感性認識,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的規律,我採用引導發現法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並藉助多媒體為輔助手段。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教學過程

1、由……引入:

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於本題:……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教學評價

學生學習的學習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自信心、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數學能力的發現,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既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在知識上的延伸和發展,又是本章集合知識的運用與鞏固,也為下一章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教學作鋪墊,起着鏈條的作用。同時,這部分內容較好地反映了方程、不等式、函數知識的內在聯繫和相互轉化,藴含着歸納、轉化、數形結合等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創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分2課時學習。本課時通過二次函數的圖象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通過複習“三個一次”的關係,即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以舊帶新尋找“三個二次”的關係,即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關係;採用“畫、看、説、用”的思維模式,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品味數學中的和諧美,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教材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理解“三個二次”的關係;掌握看圖象找解集的方法,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目標——通過看圖象找解集,培養學生“從形到數”的轉化能力,“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三、重難點分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數學中最基本的不等式之一,是解決許多數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要把握這個重點。關鍵在於理解並掌握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確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圖象法,其本質就是要能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認識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與函數圖象上對應點的橫座標的內在聯繫。由於初中沒有專門研究過這類問題,高一學生比較陌生,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節課的難點確定為:“三個二次”的關係。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歸納“三個一次”的關係作鋪墊。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本節課主要是教給學生“動手畫、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説、善提煉、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這樣做增加了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了教學的主體;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新“得”,“練”有新“獲”,學生也才會逐步感受到數學的美,會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只有這樣做,課堂教學才富有時代特色,才能適應素質教育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現代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應把學習看成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生應與一定的知識背景即情景相聯繫,在實際情景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景中。

本節課採用“誘思引探教學法”。把問題作為出發點,指導學生“畫、看、説、用”。較好地探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課堂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理論聯繫實際、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興趣,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中,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被動答題走向主動探究。

(一)創設情景,引出“三個一次”的關係

本節課開始,先讓學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2-x-6=0,如果我把“=”改成“>”則變成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讓學生解,學生肯定感到很突然。但是“思維往往是從驚奇和疑問開始”,這樣直奔主題,目的在於構造懸念,激活學生的思維興趣。

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請同學們解以下方程和不等式:

①2x-7=0;②2x-7>0;③2x-7<0

學生回答,我板書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xx。我説課的題目是《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內容選自於高中教材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三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節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圖、表來組織樣本數據,並且學習瞭如何通過圖、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樣本的頻率分佈估計總體的分佈情況。本節課是在前面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通過樣本的情況來估計總體,從而使我們能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總體的規律,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幫助。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⑴能利用頻率頒佈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⑵體會樣本數字特徵具有隨機性

難點: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利用頻率頒佈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2)能用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並結合實際,對問題作出合理判斷,制定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初步體會、領悟"用數據説話"的統計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有關數據的蒐集、整理、分析、判斷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法上,我採用"問答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層層深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2、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分析

1、複習回顧,問題引入

「屏幕顯示」

〈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並不需要了解總體的分佈形態,而是更關心總體的某一數字特徵,例如:買燈泡時,我們希望知道燈泡的平均使用壽命,我們怎樣瞭解燈泡的的使用壽命呢?當然不能把所有燈泡一一測試,因為測試後燈泡則報廢了。於是,需要通過隨機抽樣,把這批燈泡的壽命看作總體,從中隨機取出若干個個體作為樣本,算出樣本的數字特徵,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來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

提出問題:什麼是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教師提問,鋪墊複習,學生思考、積極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給出補充總結,藉助用多媒體分別給出他們的定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進一步提出實例、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

〈問題2〉選擇薪水高的職業是人之常情,假如你大學畢業有兩個工作相當的單位可供選擇,現各從甲乙兩單位分別隨機抽取了50名員工的月工資資料如下(單位:元)

分組計算這兩組50名員工的月工資平均數,眾數,中位數並估計這兩個公司員工的平均工資。你選擇哪一個公司,並説明你的理由。

(學生分組分別求兩組數據的平均工資。

學生:甲、乙平均工資分別為:甲:1320元,乙:1530元。

所以我選乙公司。

學生乙:甲、乙兩公司的眾數分別為甲:1200,乙:1000,所以我選擇甲公司。

學生丙:我要根據我的能力選擇。)

「設計意圖」學生按"常理"做出選擇,教師指出只憑平均工資做出判斷的依據並不可靠,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問題。

2講授新課,深入認識

⑴「屏幕顯示」

例如,在上一節抽樣調查的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數據中,我們畫出了這組數據的頻率分佈直方圖。現在,觀察這組數據的頻率分佈直方圖,能否得出這組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

(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或估計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然後比較結果,會發現通過計算的結果和通過估計的結果出現了一定的誤差。引導學生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原因是由於樣本數據的頻率分佈直方圖把原始的一些數據給遺失了。讓學生明白產生這樣的誤差對總體的估計沒有大的影響,因為樣本本身也有隨機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懂得如何根據頻率分佈直方圖估計樣本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使學生明白從直方圖中估計樣本的數字特徵雖然會有一些誤差,但直觀、快速、可避免繁瑣的計算和閲讀數據的過程。

⑵〈提出問題〉根據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的基本數據,並對上一節的探究問題制定一個合理平價用水量的的標準。

(師生通過共同交流探討得知僅以平均數或只使用中位數或眾數制定出平價用水標準都是不合理的,必須綜合考慮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依據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對數據進行綜合判斷,並做出合理選擇。也為接下來對他們優缺點的總結打下基礎。

⑶總結出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三種數字特徵的優缺點。

(先由學生思考,然後再老師的引導下做出總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更準確更全面地依據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對數據進行綜合判斷,並做出合理選擇,使實際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反思小結、培養能力

①學習利用頻率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方法。

②介紹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這三個特徵數的優點和缺點。

③學習如何利用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特徵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小節是一堂課的概括和總結,有利於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較快轉化為學生的素質,也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4、課後作業,自主學習

課本練習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5、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來自**。我説課的題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質》,內容選自於高中教材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節,課時安排為三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三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包含了兩部分內容:一是事件的關係與運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質,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質為主。它是本冊第二章統計的延伸,又是後面"古典概型"及"幾何概型"的基礎。在整個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是新課改以來考查的熱點之一。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應用;事件的關係與運算。

難點: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繫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瞭解隨機事件間的基本關係與運算;

⑵掌握概率的幾個基本性質,並會用其解決簡單的概率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

⑵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瞭解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知識應用於現實世界的具體情境,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採用實驗觀察、質疑啟發、類比聯想、探究歸納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擲骰子的試驗中,我們可以定義許多事件,如:

c1=﹛出現的點數=1﹜,c2=﹛出現的點數=2﹜

c3=﹛出現的點數=3﹜,c4=﹛出現的點數=4﹜

c5=﹛出現的點數=5﹜,c6=﹛出現的點數=6﹜

D1=﹛出現的點數不大於1﹜D2=﹛出現的點數大於3﹜

D3=﹛出現的點數小於5﹜,E=﹛出現的點數小於7﹜

f=﹛出現的點數大於6﹜,G=﹛出現的點數為偶數﹜

H=﹛出現的點數為奇數﹜

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為例講授事件之的包含關係和相等關係。

⑵從以上兩個關係學生不難發現事件間的關係與集合間的關係相類似。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對應起來。

「設計意圖」引出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事件之間的關係與運算

2、探究新知

㈠事件的關係與運算

⑴經過上面的思考,我們得出:

試驗的可能結果的全體←→全集

↓↓

每一個事件←→子集

這樣我們就把事件和集合對應起來了,用已有的集合間關係來分析事件間的關係。

集合的並→兩事件的並事件(和事件)

集合的交→兩事件的交事件(積事件)

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區分集合關係與事件關係之間的不同。

(例如:兩集合A∪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屬於集合A或者屬於集合B;而兩事件A和B的並事件A∪B發生,表示或者事件A發生,或者事件B發生。)

「設計意圖」為更好地理解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打下基礎,

⑵思考:①若只擲一次骰子,則事件c1和事件c2有可能同時發生麼?

②在擲骰子實驗中事件G和事件H是否一定有一個會發生?

「設計意圖」這兩道思考題都很容易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為引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讓學生從實際案例中體驗它們各自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⑶總結出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概念,並通過多媒體的圖形演示使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⑷練習:通過多媒體顯示兩道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及時鞏固對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學習,加深理解。

㈡概率的基本性質:

⑴回顧:頻率=頻數/試驗的次數

我們知道當試驗次數足夠大時,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由於頻率在0~1之間,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質、

(通過對頻率的理解並結合前面投硬幣的實驗來總結出概率的基本性質,師生共同交流得出結果)

3、典型例題探究

例1一個射手進行一次射擊,試判斷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對立事件?

事件A:命中環數大於7環;事件B:命中環數為10環;

事件c:命中環數小於6環;事件D:命中環數為6、7、8、9、10環、

分析:要判斷所給事件是對立還是互斥,首先將兩個概念的聯繫與區別弄清楚

例2如果從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張撲克牌中隨機抽取一張,那麼取到紅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塊(事件B)的概率是1/4,問:

(1)取到紅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與事件B的並,且A與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與事件D是對立事件,因此P(D)=1—P(c).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道例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去。

4、課堂小結

⑴理解事件的關係和運算

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小結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回味與深化,使知識成為系統。讓學生嘗試小結,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補充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識。

5、佈置作業

習題3、1A1、3、4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五、板書設計

概率的基本性質

一、事件間的關係和運算

二、概率的基本性質

三、例1的板書區

例2的板書區

四、規律性質總結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8

高中數學第三冊(選修)Ⅱ第一章第2節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期望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反映隨機變量取值分佈的特徵數,學習期望將為今後學習概率統計知識做鋪墊。同時,它在市場預測,經濟統計,風險與決策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為今後學習數學及相關學科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離散型隨機變量期望的概念及其實際含義。

難點:離散型隨機變量期望的實際應用。

[理論依據]本課是一節概念新授課,而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把對離散性隨機變量期望的概念的教學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此外,學生初次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也較為困難,故把其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期望的概念,瞭解其實際含義。

會計算簡單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概念的建構這一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等合情推理能力。

通過實際應用,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數學應用意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培養其嚴謹治學的態度。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

三、教法選擇

引導發現法

四、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怎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教學的基本流程設計

高中數學第三冊《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説課教案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係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後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着緊密的聯繫,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係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採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瞭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鑑於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係。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於《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並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後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於1和底數大於0小於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並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於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麼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於底數a範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藉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説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數學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繫。數學的本質是來源於生活,服務於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引入、例題的講解和課外知識的拓展部分,都介紹了與指數函數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力圖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基礎學科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指數”的概念和運算後編排的,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再現原有認知結構。在引入兩個生活實例後,請學生回憶有關指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再現原有認知結構,為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做好準備。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藉助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本節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義及一些基本特徵。二是掌握集合與元素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係以及理解“屬

於”關係;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能力目標

(1)能夠把一句話一個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來。

(2)準確理解集合與及集合內的元素之間的關係。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把實際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來,從而培養數學敏感性,了 解到數學於生活中。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難點 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四、教學方法

(1)本課將採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分層教學,這樣可顧及到全體學生,達到優生得到培養,後進生也有所收穫的效果;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閲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學習方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 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

優扶差,滿足不同。”

六、教學思路

具體的思路如下

複習的引入:講一些集合的相關數學及相關數學家的經歷故事!這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史從何使學生對數學更加感興趣,有助於上課的效率!因為時間關係這裏我就不説相關數學史咯。

一、 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15日8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裏,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二、 正體部分

學生閲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4)如何給集合分類?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1)對象: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客觀存在以及我們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號,

都可以稱作對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就説這個整體是由

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1. 思考:課本P3的思考題,並再列舉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

對學生的例子予以討論、點評,進而講解下面的問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1)屬於: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A,記作a∈A。(舉例)集合A={2,3,4,6,9}a=2 因此我們知道 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不屬於A,記作a?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舉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們知道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確定的了.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固定的順序.

4、集合分類

根據集合所含元素個屬不同,可把集合分為如下幾類: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無窮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注:應區分?,{?},{0},0等符號的含義

5、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注:(1)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Q、Z、R等其它數集內排

除0的集,也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1)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課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説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慮元素的順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具體方法:在大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範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後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課本例2)

説明:(課本P5最後一段)

思考3:(課本P6思考) 強調: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與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數},即代表整數集Z。

辨析:這裏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下列寫法{實數集},{R}也是錯誤的。

説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採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採用列舉法。

(三)課堂練習(課本P6練習)

三、 歸納小結與作業

本節課從實例入手,非常自然貼切地引出集合與集合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説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

書面作業:習題1.1,第1- 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