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簡單好看

學識都 人氣:5.6K

其實我們學習的成語都是有來歷的,這些故事可以作為我們學習成語的資料同時也能作為語文手抄報的內容,下面由本站就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簡單好看,歡迎大家觀看~

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簡單好看

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簡單好看】


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1

【語文手抄報內容】

(一)邯鄲學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説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説説笑笑,只聽得有人説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2

【釋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二)井底之蛙

【典故】

《莊子秋水篇》講了一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鼈的故事。一日,一隻淺井的青蛙見到一隻東海大鼈,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説:“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兩腋和腮;游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佔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鼈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被卡住了。東海之鼈慢慢退了出去,然後對這隻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里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説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並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嘗想到還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釋讀】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三)自相矛盾

【典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説:“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鋭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處】

《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於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後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一致或互相牴觸。

(四)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着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