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編輯實習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2.24W

非線性編輯是新聞學專業在實踐操作的一門課程。以下是兩篇關於“非線編實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線性編輯實習心得體會

篇一

1.熟悉了非線性編輯軟件,基本掌握了相關知識。

通過這次非線性編輯技能實習,我熟悉視頻非線編輯軟件的功能和特點,基本上掌握了該軟件的相關知識,讓自己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提高自己的非線性編輯技能的動手能力,最後自己能過獨立完成視頻編輯並且進行後期製作。

2.基本掌握了一些拍攝技巧。

通過這次非線性編輯技能實習,我熟悉了攝像機的使用情況,基本掌握了一些攝像機的拍攝技巧,以及拍攝照片時的構圖、光線等技巧。3.初步瞭解了劇本的寫作格式。

通過這次非線性編輯技能實習,我基本掌握了劇本的寫作格式,以及該怎樣寫劇本,該用怎樣的文字等等。這對以後從事文字工作有一定的益處。

4.意識到做任何事都要積極、認真。

這次的活動是小組集體活動,當在進行集體活動時,我們小組成員都積極認真的參與集體活動,所以我們小組以最快的速度,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拍攝任務,以及視頻編輯,這讓我明白了只有大家都積極參與,才能順利的完成。

5.知道與人處事要大度、寬容。

無論人在一起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在這次活動的前期,部分成員因為工作程度分配不均而感到有些不滿,因此發出一些抱怨,自己要以此為鑑,當大家一起共事時,不要拈輕怕重,即使有人少做了些工作,也要大度,不要給予太多計較。

6.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團結才是力量”當我們在進行某項活動時,只有大家團結、奮進,大家抱着一致的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相信大家絕對會完美完成任務的。

總之,參加這次社會調查實習活動,我收穫頗多

存在的問題

在進行視頻編輯的時候,還是沒有完全掌握編輯技巧,比如在給視頻選擇轉場技巧、字幕時,並不能夠快、準確的運用。

在進行攝像拍攝的時候,有些攝像技巧運用的不是很靈,在拍攝現場不能準確判斷哪些是拍攝重點,以及拍攝時是需要逆光還是順光好,還有自己在手持攝像機時手有些抖動,以致拍攝畫面有些抖動、模糊。

以後努力的方向

首先,作為學生的我還是要以學業為主,在校學習好各門功課,尤

其是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打牢基礎,這樣才能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才能熟練運用自己的所學。

其次,自己要多多學習一些非線性編輯軟件的相關知識,要把該知識學牢、學精,在此同時課餘時間學習一些其它的編輯軟件,儘量能夠將所學相關軟件知識融合起來,以至於編輯出更好的作品。

然後,自己也要經常學習一些有關攝影的知識,空餘時間多看看一些攝影書籍和優秀的攝影作品,有機會的話,也嘗試拍一些照片,慢慢提高自己的攝影技巧。

篇二

最近一直在學習剪輯,究竟將鏡頭怎麼樣銜接才能流暢;不得不説的是,文字在影視作品面前顯得很蒼白;剪輯的流暢性基於兩個非常重要的理論,一個是所謂的;那麼靜態幻覺和動態幻覺跟剪輯有什麼關係呢?不仔細;是一門綜合藝術”的説法是騙人的説法,根本就是沒有;剪輯的時候,儘量給大家想看的東西就好了;第一,色調不要持續不變,最根本的冷暖之間要儘量多;第二,視覺最近一直在學習剪輯,究竟將鏡頭怎麼樣銜接才能流暢才能讓人們的眼睛感到舒服呢?如果有志於從事影視行業,我覺得這是一個必須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我也是在看過一個私下裏比較崇拜的高手的理論以後才突然醒悟的。

不得不説的是,文字在影視作品面前顯得很蒼白。再加上我個人非常有限的表達能力真怕褻瀆了高手的思想,在此我只追求能夠自圓其説,敬請諒解。

剪輯的流暢性基於兩個非常重要的理論,一個是所謂的靜態幻覺,一個是所謂的動態幻覺。“靜態幻覺”是心理學上的名詞,我的理解就是:當你在盯着某個單一顏色的物體看了N秒,然後它突然消失掉,只要你的眼睛還在盯着這個位置,你就會在它消失以後繼續看到它的影子。非常神奇!它的影子的輪廓還是原來物體的輪廓,但顏色必定是原來物體的對比色。如果原來的物體是深藍色,它消失後你看到的`影子必定是淺紅色!非常非常神奇!我沒有辦法解釋清楚這是什麼原因,但我確實做了好幾次嘗試。非常的準確!之後我不得不相信這個理論。再一個就是“動態幻覺”這個也是心理學的名詞,也是很多人都在講的一個現象,也就是動畫的原理即“似動現象”。經常有人做這樣一個實驗:把一本書的每一頁都畫上做不同動作的小人,當你快速翻動書頁的時候你會看到原來不動的小人動起來了!這個相對於前一個理論我瞭解的更深一些,據説是因為你大腦自動的把相鄰的兩個動作所省略的部分給補償了。既然沒有更好的解釋,那我們暫且就先這麼理解。

那麼靜態幻覺和動態幻覺跟剪輯有什麼關係呢?不仔細想真的感覺不到有什麼關係,但是仔細想想的話,關係太大了!我私下裏甚至覺得這兩個現象簡直就是剪輯的靈魂,甚至是影視的靈魂。以至於我根本就覺得那些所謂的“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的説法是騙人的説法,根本就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解釋,空而泛理論!電影當然是綜合藝術,它包含了各種藝術的元素在裏面。按這種説法的話,它還是一門綜合科學呢,因為它裏面有各種科學的元素,物理的,化學的,數學的,天文的,地理的.....還是一門綜合技術,拍片子的技術,洗片子的技術,放片子的技術還有演片子的技術都在裏面呢。如果本人説的話有足夠分量的話,我真想給電影下個定義,説它是一個騙術,一個魔術,讓你看到了你眼睛可以看到的東西然後自動想象出你想看到的但是眼睛沒有看到的東西來。而且這個過程是你根本就意識不到的,是你自己在騙自己,因此你更加深信不疑,因此你沉迷其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剪輯的時候,儘量給大家想看的東西就好了。

第一, 色調不要持續不變,最根本的冷暖之間要儘量多的做切換。

第二,視覺中心在畫面中的位置也要變。

這兩點把握住了以後再結合音樂的節奏,讓畫面跟着節奏跳動就更出神入化了。當然了,不要以為是音樂的節奏把片子搞得出神入化的,其實還是一個最基本的字眼就是“動”,我剛才説的是跟着節奏“動”,是“動”讓它出神入化的!那麼究竟什麼是剪輯點呢?很簡單,上面的兩個理論已經告訴你了,只要是動的東西隨處都是剪輯點。顏色變了是剪輯點,視覺主體動了也是剪輯點,鏡頭動了更是剪輯點,景別,角度,場景動了全都是剪輯點。只要你找到了這些“動”你就可以大膽的切。不過話是這麼説的,但是究竟切了以後跟後面的一個鏡頭接起來是不是流暢,那就要看對前面所説的動態幻覺和靜態幻覺理解的夠不夠深刻了。還有一點要注意:一般情況下被攝主體動作的剪輯點在它動勢發生之時就已經出現了。比如一個人站起來,在他起身的這一刻也就是他要起身的動

勢確定了的時候就出現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切了:把他站起來的過程省掉,直接切到站立的狀態就可以了,因為人的大腦已經把他站起來的過程給補償了,再表現的話就是重複,一個片子用不了重複多少次觀眾已經開始厭惡了,儘管他們也説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厭惡,僅僅是潛意識裏覺得不太喜歡而已。這是因為在把他們已經看到的東西一遍一遍的重複給他們看!

我認為做剪輯要懂得特效的使用,不論是聲音上的還是畫面上的,正確特效的使用會大大提高所剪輯的片子的效果,提高吸引力。

剪輯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用視聽語言來講話,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相信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把剪輯同視聽語言結合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