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學識都 人氣:4.03K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常識網的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關於龍抬頭節的來歷】

龍抬頭節又稱春龍節、春花節,鄭州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民間傳説在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罰三年無雨,人間河干溝竭,樹枯苗死,人們難以過活。司管天河的龍王心中不忍,在陰曆二月初二這天私自給人間降雨,因而受到責罰。人們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獻龍王,報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龍王繼續為人間降雨。以後二月二祭龍王,相沿下來成為節日。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其實龍抬頭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經過冬眠,百蟲開甦醒,經過了立春、雨水、驚蟄等節氣,我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進入雨季,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不過在古時,“龍”在人們心中佔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風雨的主宰,所以人們都普遍認為這是“龍”的`功勞。

 【二月二的民間習俗】

我國一些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麪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當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食“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説“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説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着“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説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吃春餅、吃燜子、吃蠍豆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