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三字經的作文彙總十篇

學識都 人氣:1.66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的作文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三字經的作文彙總十篇

三字經的作文 篇1

這段時光,學校組織同窗們一伏誦讀《三字經》。《三字經》面有賴多佳多的常識使我們受害非淺理解了良多作己的情理。

例如,其中有一段:“臭九齡,能暖席;孝於疏,所該執。融四歲,能讓梨;兄於長,宜先知。”道的就是古時候有一個東漢我鳴黃香,他九歲的時候媽媽就逝世了,固然年事小,卻知講關懷爸爸。夏天的時候,氣象酷熱蚊子許多,他擔憂爸爸睡不美,天天都拿扇子把爸爸的牀扇得涼涼的,把蚊子趕得遙遠的,而後才請爸爸去勞動。冬地的時候,給爸爸展好被褥後本人先鑽出來,用身材把被褥焐温暖了才要爸爸往睡覺。孝敬父母是兒父應當做到的。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弟長的路理,從小就應當曉得。

咱們通功《三字經》的學習教導爾們要幹一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的惡孩子,繼續中華官族的傳統美德,並把它發揮光大。

三字經的作文 篇2

我從小就愛讀《三字經》,因為這些琅琅上口的經典誦讀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懂得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明白: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告訴我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行為,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告訴我不論做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慢慢來。等等,每一句話都深深吸引着我。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的時候,我看見一位老人上車,我馬上站起來扶着他坐到我的位子上,老爺爺笑着問:“你為什麼要讓我坐啊”,我對他説:“《三字經》裏講‘長者立,幼勿坐’,所以我讓您坐”。旁邊的人都笑着誇我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我可高興了!

《三字經》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忍不住想説:“《三字經》,謝謝你伴隨我成長!”

三字經的作文 篇3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的作文 篇4

認識錢文忠教授是從《百家講壇》的“玄奘西遊記”開始的,那些講述和小説《西遊記》裏的光怪陸離、神乎其神截然不同——太多的艱險,太多的酸辛,西行一路,九死一生,絕沒有悟空、八戒開道保護,絕不乏劫匪惡官故意刁難,走一路,講一路,千難萬險,終得經卷無數,眼界開闊之餘,也讓周邊國家對大唐盛世有了更多的瞭解。通過電視,通過教授,知道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和女兒一起看《百家講壇》是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一個二年級的小姑娘能聽得懂什麼?但錢教授解讀的《三字經》卻讓女兒徹底喜歡上了《三字經》,雖然這種“喜歡”可能是暫時的,但絕對是真實的、自然的。

看了兩集,還想接着看嗎?想!為什麼?有意思!還有什麼?能跟着電視一起背句子,能聽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還能知道古人都在學什麼......女兒如是説,我沒有這樣想,因為教授的.解讀是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的全國觀眾,而且內容豐富,節奏較快,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三字經》的孩子來説,肯定不能夠聽得那麼明白,還需要加深和鞏固。如何加深?如何鞏固?因故事而起,從故事入手。

情景一:

“小李,你知道嗎?今天中午寶貝兒和我一起看《百家講壇》了,講的是《三字經》,人家看得可用心了!”老公剛一進家門,我就趕忙替女兒“邀功”。“你不信?那好辦!寶貝兒,問問你爸‘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他還沒你知道的多呢!給他講講!”“老爸,我猜你就不會!好好聽老師給你講啊......”

情景二:

“寶貝兒,老師説了,每兩天要給媽媽講一個故事,今天準備給媽媽講什麼?”女兒在思考,在尋找,“哎,那還用想?《三字經》裏的故事講一個就很好啊,不要總是講那幾個老故事,沒意思,給媽媽的講個新的!”“哦,就是!那就給您講個‘周處’的故事吧!從前,有個叫‘周處’的人,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雙亡了......”“寶貝兒,打斷一下,‘雙亡’的‘雙’就已經代表了父親和母親,重複了。你可以説他‘從小父母雙亡’,也可以説他‘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過世了’。好了,重新開始,這次媽媽不再打斷你了!”突然意識到這樣給孩子糾正錯誤很不合適,就讓孩子重新、完整地講,以至於不打斷她的思路。“從此後,周處就變成了一個很好的人,還當了一個很好的官,對老百姓很好。媽媽,故事講完了!講得怎麼樣?有進步了嗎?”誇獎一番之後,告訴孩子她的故事有些不連貫,這就説明並沒有把故事內容熟記在心,沒有像講《鴿子和雞》那樣反覆練習,如果下到功夫,給老師和同學講的時候才會清晰流利。

情景三:

到了晚上,躺在牀上,再回憶一下《三字經》吧,記不起原文就從故事開始,邊回憶故事,邊想原文。講周處的轉變和曹氏四子的成長是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唐伯虎拜師學畫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講岳飛學藝、顏氏家訓是告訴我們——“幼不學,老何為”;講岳雲12歲進入岳家軍、玉器的製造過程、神童方仲永是告訴我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講師文和師襄、管寧割席斷交和禮尚往來是告訴我們——“親師友,習禮儀”......就這樣,和女兒一起回憶這些故事,重點講了方仲永和岳雲,讓孩子不羨慕神童、天才,讓她知道即使是神童,如果不學習就會退步,何況是一個普通平常的小學生?講岳雲,是因為人生中跌倒的時候很多,而且很多時候是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跌倒,喜歡父母在身邊安慰無可厚非,但沒有父母在身邊時要學得堅強,堅強面對失敗和挫折。

三字經的作文 篇5

四歲那年,還在幼兒園小班的我,便在老師的啟蒙下開始了《三字經》的學習。剛開始學,只是覺得每句都是三個字,念起來比較順口,也很好記。不知不覺中不到半學期,我便能熟練地背誦。但説實話,對它的意思一點也不瞭解,算是真正的“囫圇吞棗”。有一次,竟然“幽默”地問老爸,為什麼“三字經”上的“狗不叫(苟不教)”,而我們家的狗卻整天在叫呢?把老爸問得捧腹大笑。從那以後,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特別是在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陽台上乘涼,爸爸繪聲繪色給我講“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故事。把我聽得不知是春還是夏,是過去還是現在,好像整個人在“三字經”裏暢遊。通過老爸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原來這裏面不光天文、地理、歷史還有友愛與謙讓、古人勤學以及品德與修養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和知識。

現在我對“三字經”又比幼兒園時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棗子”不再吞了,而是邊吃邊品味。就讓經典與我作伴、成長,不斷哺育我的心靈吧。

三字經的作文 篇6

我還在呀呀學語時,媽媽就給我購了一標《三字經》。她時常領着我讀裏面的內容,並給我講授不懂得的處所,匆匆的我豈但能純熟地腹誦裏面的內容,而且也懂得了許多幹人的路理。

記得有一次,我測驗獲得佳的成就,媽媽嘉獎我一盒最愛吃的巧克力。兩個頑皮的小兄弟瞅見了大叫大鳴地泣着要吃,我看見他們的樣子,我想到了“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於是,我從裏點拿沒了兩塊巧克力一人一塊分給了弟弟,他們吃到了巧克力,開口地笑了訖來爾看睹弟弟啼了,我也啟心腸笑了伏去。媽媽望見了,誇我是一個懂事的惡孩子。

《三字經》面説:“玉不琢,不成器。己不學,不知義。”這二句話的意念是:一塊美玉不經由我農雕刻是不會成替一個精巧的玉器咱們假如不當真教習,就不會理解很多常識跟情理。

小的時候,媽媽很嬌慣我,由於我是野裏獨一的父孩,所以我很率性常常在客人眼前大喊大叫,有時讀書沒耐煩,通功讀《三字經》,我懂得了一些講理,緩緩的這些壞弊病皆改掉了。

長大了,我必定要成為一塊有用的“玉器”。《三字經》是中華經典,也是我的良師益敵。

三字經的作文 篇7

“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飛到東……”每當螢火蟲飛起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的故事。

那年暑假,我回老家小住。夜晚,我驚喜地發現,在草叢裏有許多螢火蟲打着一盞盞綠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地,好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我突然想起《三字經》中“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的句子來,我何不捉一些螢火蟲,放在瓶子裏,學學古人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呢?

於是,我找二姐幫忙,當螢火蟲飛近了,二姐就拿扇子使勁一撲,它便掉到地上了,我連忙跑過去,把它放到瓶子裏。不一會兒,我們就捉到很多。我回到家裏,把瓶子掛在牆上,拿出爸爸剛給我買的《格列佛遊記》,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在那微弱的光下,我讀得是那樣認真的,那樣投入……

《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我在書香中,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樣學習,給我無窮的、上進的力量。我真心感謝它。

三字經的作文 篇8

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三字經》這本經典國學,使我受益匪淺。

自從我學了《三字經》受到了許多啟發,也影響了我的品行。記得一次我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倒水、拿藥給媽媽吃,還煮麪條給媽媽吃,媽媽説:“你真是個好孩子!”我説:“媽媽,《三字經》裏面不是説了‘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還有‘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嗎?孝敬您是應該的!”

有一次,我叔叔帶來了一個小弟弟,到我家坐客,媽媽抬來了幾個蘋果!我拿了一個最大的蘋果,給了小弟弟,我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叔叔説:“你真乖!你怎麼不拿最大的蘋果呢?”我説:“叔叔,《三字經》裏面説:“‘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嗎?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梨給哥哥們吃,自己吃小的梨。我也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的好孩子!”叔叔説:“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經典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不可估量的啊。”

《三字經》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着我成長!

三字經的作文 篇9

《三字經》內容繁多,講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講尊師敬長、寬厚待人的;有講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的;有講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

一個星期天,我在讀《三字經》的時候,讀到了“弟於長,宜先知。”我反覆朗誦,發現好像有問題,怎麼是“弟於長”呢?我就去問爸爸,爸爸並沒有直接告訴我答案,而是叫我去查字典。我迫不及待地把字典找來,“找到了!找到了!”我忍不住叫了起來,發現原來古代“弟”又同“悌”,意思是:弟弟敬愛哥哥。我就把“弟”字改成了“悌”的讀音,又朗誦了一遍。這樣就沒有問題了,後來,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尊敬兄長,這個道理要早知道。

有一次,下課了,一名同學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我面前,他拿着一本《三字經》問我:“你能背誦它嗎?”我信心十足地説:“能。”我就一字不漏地背了起來,揹着揹着,老師看見了,就和我一起背,同學們都圍過來看,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三字經》為我的人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不僅教我怎樣做人,還讓我瞭解到中國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三字經的作文 篇10

現在,我們南河小學的師生們每天早晨都在誦讀“經典啟蒙”小冊子。一年級的同學們誦讀《弟子規》,二年級的學生誦讀《三字經》,三年級的我們就誦讀《大學》和《論語》了。

一年級時,我最喜歡《三字經》裏的:“幼不學,老何為”。因為它可以教育我們從小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是從小不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老了就學不到知識,就不會給兒女講道理。如果沒有知識,就不知道怎麼去做一件事情。我還喜歡“融四歲,能讓梨”,因為孔融四歲就能謙讓別人,把大的梨先讓別人挑,把小的梨留給自己吃,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我們現在都是8、9歲的大孩子了,早就應該學會禮讓他人了。體育課上,老師發給組長足球,讓他安排大家玩。可是組長他自己單獨玩,這樣很不好。

“惜孟母,擇鄰處”。孟子的母親要選一個好人當鄰居,讓孟子受益無窮。學習不好的同學要和學習好的的同學多交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才能進步。

我們要按照從《三字經》中學到的道理去做,才會變成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