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檀作文

學識都 人氣:5.48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 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 檀作文

《三字經》中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較好地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

傳統中國最著名的蒙學教材是“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千家詩》選的是唐宋人五七言絕句,其餘幾種也是用韻文寫的,實際上是押韻的詩歌。以“三百千千”為代表的傳統蒙書,在文體上呈現出兩大特徵:一是押韻,二是節奏明顯。這些書,小朋友們念起來朗朗上口,不覺得枯燥。念着念着,也就記住了書中的內容。傳統私塾又流行用一種近乎歌唱的調子來念這些書,普遍用拖腔,抑揚頓挫,尤能突出“美聽”效果。這種唸書方法,今人稱之為“吟誦”。此即傳統中國之“詩教”、之“樂教”、之“視唱練耳”。

餘生也晚,沒有趕上載統私塾年代。但我兒童生活的記憶,有不少是關於這方面的。先祖父科鳳公是1920年生人,他的外祖是我家鄉皖西南清末民初著名的私塾先生。科鳳公僅隨外祖讀過一年私塾,但卻是那個年代村裏唯一的文化人。村裏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所有的文字,都出自他手。上世紀80年代,我讀小學。每逢祖父寫春聯,我總是在邊上看。祖父一邊寫,一邊念給我聽。祖父唸對聯的調子,和我在學校裏學的普通話讀書全然不同:有的字音拖得特別長,有的字音又念得很短促;而且是方言腔。我雖不明就裏,但覺得很好聽。祖父見我聽得入神,每每也教我念幾句“趙錢孫李”、“天地玄黃”。祖父過世之後,我再沒聽過有人這樣唸書;直到上個世紀末,在北大遇到先師莎齋夫子(吳小如先生)。莎齋夫子比科鳳公小兩歲,是著名文史專家。我常去莎齋夫子家裏聽他講書,所講多是詩文。第一回聽莎齋夫子唸詩,嚇我一跳——怎麼和我祖父唸的這麼像呢!也是有的字音長、有的字音短,而且節奏分明,帶拖腔。我知道莎齋夫子祖籍皖南,一開始以為是地方特色。陪侍久了,才從莎齋夫子那裏知道這是“依字行腔,平長仄短”的傳統誦讀法,是由傳統詩文的文體特徵和聲韻規律決定的。直到這時候,我才明白先祖父是用傳統吟誦調唸對聯;他從外祖念一年私塾,是用“吟誦”法念“三百千千”。明白之後,我不由得對傳統私塾吟誦教學佩服得五體投地。單就培養傳統詩文修養來説,一兩年私塾的讀書效果,明顯好過於現在的十年中小學語文教育。祖父的經歷,也讓我意識到童蒙誦讀是何等的重要:一個人的傳統文化修養,往往取決於少年時代有沒有誦讀過經典。

南北朝時期的大學者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勉學》中這樣敍述親身經歷:“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七歲時候背誦的長文,終身不忘;二十歲以後讀的書,基本不記得。顏之推一面慨歎“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一面解釋其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顏之推語重心長地勸慰世人“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實際上是勸人要及早誦讀經典。

傳統蒙學重視誦讀,是在最恰當的年紀,用最有效的方法,教青少年學文化。對於今天的國學及語文教育,頗有借鑑意義。有鑑於此,雒誦堂師法先賢,推出青少年國學系列課程,蒙學階段即以“三百千千”為主而略有損益。以數年教學實踐為基礎,我們今天特向全社會推出《雒誦堂國學誦讀本》系列叢書,第一輯包括《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五字鑑》《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七種。

蒙學讀物在明清時期雖盛極一時,但卻也善本難求,尤以《千家詩》《聲律啟蒙》為甚。雒誦堂多年來致力於蒙學版本收藏,但本人經眼的清刻本多存在諸種問題。故此,《雒誦堂國學誦讀本》第一輯,文字底本考訂,以擇善而從為原則,並儘可能吸收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

《雒誦堂國學誦讀本》第一輯預設的讀者對象是少年兒童,故編輯體例為大字注音本。注音採用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拼音以普通話為主,但考慮到傳統蒙書的文體特徵,對於嚴重影響叶韻和格律的關鍵字,則採用舊讀和文讀音,以確保韻文尤其是格律詩的“美聽”效果。本套叢書,用右下加黑點的形式對全部入聲字進行標註,用“黑體拼音”的形式對舊讀和文讀音加以標記;對於文本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也用不同字體做了區分。標註入聲字和古今異讀,是本套叢書的最大特點。故此,本套叢書不僅適合誦讀,還對系統瞭解傳統詩文的格律常識頗有幫助。

拓展:

《三字經》內容介紹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

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説:“經子通,讀諸史”。

《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説,《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閲讀時需加註意。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字經》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間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種。我們採用的則是民國年間的增補本。

TAGS: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