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學從“自我充電”潮中掘金

學識都 人氣:1.24W

受到職場人士青睞

企業大學從“自我充電”潮中掘金

金融危機以來,許多深圳人都在利用週末或閒餘時間參加各種培訓以提高技能,現在,這股“自我充電”潮流又有了新變化。


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的李小姐最近參加了一個關於供應鏈的課程,不過,她上的既不是社會上的培訓班,也不是一些高校在深圳設立的學位課程,而是由一家企業開辦的專業課程。李小姐説:“這家公司本身有物流業務,因此他們開辦的課程跟一般的物流培訓相比,更有針對性,實戰性非常強。”


隨着企業大學的逐漸興起,像李小姐這樣在企業大學裏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天成集團是深圳較早開辦企業大學的企業之一,總裁孫明高告訴記者,高等教育體系是“通才”教育,它無法滿足各個企業的各類知識和技能需求,難以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合適人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學習組織,企業大學應運而生。它能在戰略、營銷、供應鏈等企業運營的各個方面提供更專業化、系統化的產品和服務,因此,企業大學越來越受到職場人士的青睞。


大中企業更有條件辦


據瞭解,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通用電氣公司克頓維爾學院於1955年正式成立,此後,企業大學在全球迅速崛起。


企業大學的蹤跡在全球無處不在,中國也不例外。最早給中國帶來“企業大學”這一全新理念和形式的是外資公司。1993年,摩托羅拉中國區大學成立,西門子管理學院和愛立信中國學院也相繼成立。隨後,中國企業也開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大學,春蘭投資6000萬元建成國內第一所企業大學——春蘭學院,現在,海爾、中興等一批知名企業都有了自己的企業大學。


曾為伊利、蒙牛、完達山、三元等多家企業商學院提供諮詢服務的企業大學專家李天田女士説:“從企業規模上看,商學院更適合大中型企業去辦,最少應該是1000人以上的企業,因為設立企業商學院是一筆不小的投資,蒙牛商學院的一期投資就有500萬。”


培訓市場競爭加劇


孫明高對企業大學深有體會,他説:“雖然我們的企業大學沒什麼盈利,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電腦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大學已經初步具備了開放性和虛擬性,可以為更多的人服務。目前,我們的企業大學已培訓了大量本企業之外的學生,可謂牆內開花牆外香。”


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企業大學的'師資多為外部專業人士,如高校教授、學者、諮詢顧問、職業培訓師等,他們大多深諳最前沿的學術思想和理念,擁有寬闊的視野和豐富的企業培訓經驗,但是普遍缺乏實戰性和針對性,無法真正有效與企業實際和學員工作情況相結合。因此,國內企業大學應着力挖掘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潛能,讓本企業的管理人員兼職企業內訓師,這樣可以有效彌補外部專業人士培訓的不足和短板,真正形成企業內訓師和外部專業人士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的企業大學培訓機制。


面對企業大學的競爭,一些傳統培訓機構表示,雙方各有優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培訓學院項目總監況井崗就説:“企業辦大學很多是服務於其客户的,在實際操作上的確有一些優勢,但在系統化和專業化上,傳統的大學培訓更具優勢。”華揚國際金融教育中心總經理黃雲凱也認為:“傳統培訓機構在師資力量、資源整合能力上優勢突出。”


業內人士指出,跟世界500強的企業大學相比,國內的企業大學無論規模、質量,都無法與之等量齊觀,同時,也不排除有其名而無其實、盲目跟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