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逛的還是農民工多

學識都 人氣:2.18W

9月是全國統一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此次服務月活動主要面向2012屆以及往屆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以及各類基層就業項目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逛的還是農民工多

9月10日,金華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行了一場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創業項目推薦大會。進來閒逛的農民工比大學生還要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大學生都找到工作了嗎?不管怎樣,此次大會傳達出的一些信息,還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9月10日,記者在市人力資源市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創業項目推薦大會會場轉了一圈,發現場內、場外都不是太熱鬧,逛招聘會的農民工比大學生還多。9月18日,市人才交流中心也將舉辦一場類似活動,這兩場招聘會各提供的崗位不少於2000個。

與此同時,在金華人才網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專欄還將進行網絡招聘會,為企業發佈高校畢業生就業職位需求信息。尚未找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也可以報名就業見習,並辦理就業困難援助登記,市人力社保部門將進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對有意願就業的畢業生給予就業推薦。

逛招聘的農民工比大學生多

在各招聘單位的攤位前轉了一圈,記者發現,企業最缺的還是一線普工和技術工。但數十個攤位前都是一樣的情景———門庭冷落,乏人問津。不少攤位的負責人表示失望,早早散場。為探求原因,記者採訪了金華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公共就業科科長李建平。李建平表示,其實今年企業的用工需求一直都很旺盛,數量較往年有所遞增,但是前來應聘的人沒有增加。

近兩年企業用工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原因有多個。

一是中西部經濟的逐年發展,作為勞動大軍的外來務工人員來金華工作的越來越少。隨着工資差距的縮短,三五百元的工資優勢敵不過漂泊在千里之外的孤獨感,外來務工人員更願意留在家門口找工作。原來的一線工作大部分由外來務工人員承擔,故出現人員緊缺。

二是高校畢業生往往眼高手低,自身缺乏管理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還對很多一線崗位抱以不屑的態度,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其實就業形勢最好的是各家職業技術學院和技師學校,那裏的學生往往在沒畢業前就被各家單位“搶購一空”。

三是近年來國家對下崗人員就業扶植的政策效果明顯,很多下崗人員已經實現了再就業,有求職願望的本地勞動力也在減少。

幾大原因一疊加,“用工荒”的問題油然而生。為招募更多技術工人,市人力社保部門將在月底組織部分規模較大、用工較為困難的企業前往陝西各職業技術院校招工。成立省際勞務合作基地,進行“校企對接”合作,現場交流就業意向,可以幫助企業在第一時間爭取到一些優秀的職業院校畢業生。

這些創業項目不妨看看

在活動現場,記者發現此次大會上有很多創業項目的展板。比如水晶工藝品生產、慶典禮品鮮花店、洗車店等等。不願意替老闆打工的大學生,可以自己開店做小老闆。據李建平介紹,這些創意有的是根據實際商業行情設想的,有的是借鑑了其他地市的創業項目引進的,有的是專門從事創業項目設計的專家提議的。

“其實創業不一定要技術含量很高的項目,有些投資較小的項目反而很適合初級創業者。比如蕎麥餅店就很不錯,大家都很喜歡吃,不愁銷路,兩三個人就可以起家。”李建平對小本經營情有獨鍾。2012年8月我市出台政策規定,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創業培訓給予補貼,引導在金高、中職業院校及技工學校設立高校畢業生創業實訓基地。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給予一定額度的場租費或創業補貼。到目前市區已兑現高校畢業生政策補貼467.5萬元,有627名高校畢業生享受了相關政策扶持。

大學生創業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早在2012年,浙師大就設立了創新創業基地,為有潛力的創業項目免費提供商鋪,這些項目還可以得到學校提供的一筆創業啟動資金和專家教授的指導。今年暑假,浙師大還組織了一支實踐隊伍去義烏實施“創業體驗”計劃,32名成員每人100元的啟動資金,有人煨玉米、有人賣襪子……15天后共創收4萬餘元,充分展示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業能力。

據悉,市就業局專門為高校畢業生設立了創業服務中心,開設了失業登記、政策諮詢、就業創業服務窗口,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辦理小額貸款、兑現政策等“一站式”公共就業服務,有就業困難和就業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不妨來看看。

動態管理失業畢業生

在就業服務月期間,市區計劃依託街道社區就業援助平台,通過引導高校畢業生主動登記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本地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信息。對其中有就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要重點關注,及時辦理就業失業登記手續,實行動態管理。

根據就業服務要求,每一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均要落實相應的就業扶持政策,做到“四個落實”: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的,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對參加就業見習的,落實基本生活補助;對自主創業的,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規費減免、税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對就業困難的,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

有關部門將對轄區內全部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造冊,跟蹤瞭解每一位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就業狀態,並及時提供相應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