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學力申碩論文寫作如何做好準備工作

學識都 人氣:2.55W

論文寫作消耗的時間一般不應該很長,若長時間處於寫作階段,往往是不得要領的結果。説明在文獻檢索階段的工作不完善,寫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此,現將學位論文動筆前的準備過程詳細解釋如下:

同等學力申碩論文寫作如何做好準備工作

 一、“三思”後動筆

在準備寫作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將已經確定的論證假設,或提出的解決的方案,或準備普及的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等內容,做到“三思”後動筆。原因在於,一旦確定了論證的寫作框架,再想轉變思路或改動內容都會較難突破。畢竟,動一個環節就得調整全局。因此,動筆前要“三思”是尤為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否……”。這是指在動筆之前應慎重考慮的環節,自己所選的主攻方向是否得當、材料是否詳實、論點是否站得住腳等,都需在“是”和“否”之間比對衡量。此時可與老師或同學展開交流探討,查閲相關材料複核,對論文中的主攻方向認真審視一番。

其次,“……提供……”。這是指對自己選定的主攻方向的價值(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再思量一下,到底能提供多少有價值的東西。這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標準。論文在評閲時,對行文表述方面的問題一般被看得較輕,而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在答辯時則被看得很重。因此,在動筆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耗時在評委們的審定結論,而要事先對自己的論證有個客觀估價。

最後,“聯繫……”。這是指對自己的選題,在廣義上做一些聯鎖思考。一個問題的提出與其他領域的聯繫考慮得越全面,論證結果就能挖掘得越深入,如同“頭腦風暴”給人以較多的新意。這對於總體設計論文的章節框架,是一種必要的前提思考。

二、確定研究要素

動手寫作前的第二項準備是要確定研究的要素,即論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論證中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分佈等。

一篇論文大致只論證一個或三個觀點,篇幅在兩萬字左右。論文中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輔的少量其他概念,互相交融形成一個微系統,它們是論證得以進行的基礎結構。符號學家巴爾特曾説過:“如果我們在入手時就遵循一個提供給我們的首批術語和原理的模式,就會使這一理論的建立工作得到許多方便。”但是這些概念是否科學、是否有明確的意義,對於論證的完成會造成很大影響。某些論文在答辯中遭遇詰問,其主要原因在於概念的內涵不清、不同的概念錯位重疊、各個概念間的相互關係銜接不當等情況,最終導致論文中出現多處邏輯矛盾詬病。

對於學術着作的概念引用,一般要求使用特有的新概念。即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必須用一系列符合自己體系的概念和範疇予以表述,“舊瓶裝新藥”也是表述體系的一種方法,但畢竟不是最好的辦法。鑑於同等學力申碩論文的作者大多是論文寫作的生手,建議大家最好使用本學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隨意生造概念。一篇論文若採用許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釋概念就需要相當的篇幅,哪裏談得上論證問題呢?

再有,論文中準備操作的變量有多少、需要處理的因素複雜與否,這些是另一類研究要素。在職研究生初涉這樣較大規模的學術研究,一般不宜使論文中的變量太多,要處理的因素過於複雜會難以把握,但是太少了又會影響論文的學術水平。要注意使論文內容既充實又有質地,這是寫前作者需要好好考慮的另一個問題。

此外,論文寫作還有一個研究要素需要提前想好,即論文字數宂長是否反映個人真實能力水平的提升。長短,並不是顯示論文水平的唯一標誌。對於一篇論文來説,框架可以設計到“節”,但不宜過細。因為在寫作當中,經常需要在論證邏輯方面、次序編排方面進行調整,一些具體論證的因果關係、類似網絡“超鏈接” 性質的對於論證中出現的新詞彙、新概念的解釋等,都需要作者翻來覆去的改動。若事先設計得過細,會限制作者文章本意的思路。相反,“章”才是論文的基本骨架,可將各章整體的內容銜接有序,多設計幾種方案,以保證其他部分緊緊圍繞突出主要觀點展開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