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答辯搞

學識都 人氣:2.14W

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我們常見的教育者就是老師

教育論文答辯搞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的碩士論文題目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審視》,本篇論文是在XX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謝他長期以來對我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同時也感謝各位評審老師對我這篇論文的審閲並出席本次答辯,以下是本篇論文的選題緣由,資料收集準備工作以及研究思路等。

首先,我想談談選題的緣由:

三方面的主要因素促使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進行倫理思考成為一種必要。首先,當前教育面臨着被技術異化的困境,教育倫理問題不斷湧現。這是技術時代存在的社會難題在教育領域中的凸顯。其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失範現象,這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實踐難題,需要倫理學的人文關照。最後,技術倫理作為應用倫理學研究的熱點,也是技術哲學研究的一個新轉向,使得教育技術應用成為應用倫理學的研究土壤,同時也體現了教育技術倫理研究成為教育技術哲學研究的必然發展趨勢。

(一)技術應用引發教育倫理問題當今時代是一個技術的時代。技術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佔據着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空間,改變着人們的思考方式、行為準則以及生活習慣,同時也對教育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信息化、技術化的背景下,教育領域逐漸接受了技術的合理性身份。因而,南京師範大學吳康寧教授指出,從當前教育領域中技術應用的現狀來看,技術“進入”教學的方式,大體經歷了技術“塞入”教學、技術“加入”教學、技術“嵌入”教學、技術“融入”教學這四種狀態。技術與教育的關係依次呈現出技術點綴教育、技術輔助教育、技術支撐教育、技術控制教育的特點。

技術從作為局外的、邊緣的工具手段來輔助或改善教育活動,逐漸轉變成作為重要的、關鍵的理念手段來支撐或改造教育活動。也就是説,在當前教育領域,技術通過被使用,逐漸由服務者的角色,轉變為控制者的角色。人們從關注技術的工具性,逐漸表現出對技術的高度信任,以致出現了一些由於技術過度使用而產生的不良教育現象,使得教育表現出對技術投降的態勢,出現了類似技術壟斷的現象。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存在道德失範現象在教育領域裏,有一門與技術血緣關係最近的學科--教育技術學,它是專門討論教育與技術二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探討如何應用技術來優化教學的一門應用型學科。中國教育技術的奠基人南國農先生一直堅持“電教(電化教育,也稱教育技術,本文不對二者進行區分)以人為本,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機械化,而是教育的最優化”.也就是説,現代教育技術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優化教育,確保技術為教育服務,而不是使教育被機械化、技術化。如今,現代教育技術帶給教育教學方法、工具、資源等方面的革新,打破了傳統教育條件的限制,擴展了學習主體的自由度,使教育更趨人性化。這都是現代教育技術內藴的積極的道德效應。

然而,隨着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不斷得到應用,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技術之定位總容易被偏離,人們普遍對技術表現出推崇和樂觀。在人們總是輕易對科技產生理所當然地信任,認為高科技就是權威。在涉及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時,人們尤其容易輕信,總是表現出對掌握新技術的人充滿敬畏;習慣盯着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新鮮和刺激,理所當然認為技術是萬能的;現代技術可以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在尚未清楚學習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技術將給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之前,總習慣於競相試驗新技術對學習產生的功用。

(三)教育技術應用倫理成為研究熱點

近年來,關於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一度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內化於教育中的一種具體的技術形態,其必然負載技術的所有本質。

從教育技術學學科哲學研究的現狀可以看出,技術哲學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技術哲學研究的重要理論土壤,很多教育技術理論成果都來自對技術哲學的借鑑與擴展。

從馬克思,到馬爾庫塞、哈貝馬斯為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到海德格爾,到伊德,到芬伯格等哲學家,其對技術的研究從技術本質論到技術反本質論,從技術中性論到技術價值負荷説,從技術樂觀主義到技術悲觀主義,從技術批判主義到技術合理性解釋,技術哲學研究的變化趨勢,直接影響着教育技術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使其發展趨勢與技術哲學保持一致。因此,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哲學層面的剖析,就必然要沿着技術哲學發展的方向而前進。

其次,我想説明一下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審視”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不僅是中國的問題,同樣是世界的問題。對於這樣一個間題,雖然很少有以此為題的專門研究,但是,技術哲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學科中零散、繁雜的相關資料則有待我們不斷進行挖掘、歸納、批判和創新。

(一)國外研究現狀

經調查發現,西班牙學者Cortes Pascual用“教育技術倫理(educational technoethics)”的概念來描述教育技術與倫理的關係,認為教育技術倫理有兩層含義,分別是:技術倫理作為一種目標(objective of technoethics)和技術倫理作為一種方法(means of technoethics)。同時,該學者呼籲,為確保教育技術與傳播方式的適當應用,需要對其進行倫理審視(ethical analysis)。

美國學者Jay P. Sivind等人於1992年在其Ethical Us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Important Issues for America's Schools的報告一文中指出美國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師生在不斷熟練操作使用教育技術的同時,面臨着一系列複雜的倫理和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