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出國留學生活美國篇

學識都 人氣:2.5W

每個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感受迥異,有的是成長,有的是奮鬥,而有的是心酸。正因為如此,美國高中留學生活才多姿多味。那麼別人的高中生活體驗是什麼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中出國留學生活美國篇

一 啟程之前

我出生在一個律師家庭,父母都在大學畢業後去到哈佛求學。得益於此,我也在幼年體驗到了美國的生活,並對新英格蘭這片土地埋下了深厚的感情。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人文修養促成了我對文史的濃厚興趣,還有承自律師父母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可是進入初中(國內公立學校)以後,注意力集中能力的缺陷逐漸顯露並嚴重影響到了我的在校成績。

在學校生存靠成績,在社會生存靠金錢、相貌。在評判標準單一的中國社會,作為一個成績班級倒數的學生,我早已在老師和同學的眼裏被打上了“低等人”的標籤。

引以為豪的文史知識被忽視,存在的價值被否定,這讓曾經擁有夢想的我倍受煎熬,精神狀態也多次到了崩潰的邊緣。在一片看似沒有出口的黑暗當中,一次母親在晚飯時偶爾提出的去美國讀高中的建議突然讓我看到了一絲光明。

之後的幾個星期裏,我對去美國留學的巨大熱情讓父母都感到驚訝。雖然半信半疑的父母不斷向我強調在生理、心智未成熟之際一人闖蕩國外的風險,但在做過充分調查之後,我寫下了我的理由,並最終説服了父母。

在母親第一次提出留學建議的兩個月後,我拿到了美國多個普通高中的錄取,從中選擇了一所在新英格蘭地區的學校。

第二年,在剛滿15歲之際,我踏上了去美國的旅程。

二 高中生活

初到學校,有對置身於新環境的不安,也有渴望證明自己的焦慮,但更多的是對在美國未來的期待。

作為一所標準的私立寄宿高中,學校有將近400名學生,包括中日韓及歐洲留學生團體佔到了學校總人數的17%。學校裏不管是同級生還是老師都對我們關懷備至,並且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還與很多日本、德國同學結下了友誼。

英語能力的提高雖然不如年齡更小的孩子來的更快,但是三個月後與美國人做基本的交流已經沒有問題。為了讓國際學生更好的適應英語語言環境,大多數的美國高中都開設有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的課程,由有豐富的國際經驗的美國老師來授課。

所以作為初來乍到的國際學生,我第一年的課表中由美國本土學生選修的英語文學和歷史就被兩門ESL級別的課替代。除此之外,我還需學習科學,數學,還有一門藝術課(包括繪畫,攝影,電腦製作)。

自由的課堂環境,耐心熱情的老師,還有友善包容的同學都讓我感到了對學習、生活前所未有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我在美國第一年碰到的最重要的一個人是一位叫Nancy的美國老奶奶。在開學前通過訂賓館的契機偶然認識的一位房地產中介——Nancy和她的丈夫Hale還有整個家族,在我之後高中四年裏給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和關愛,並且在我升入大學之後還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往來。

作為一名喜愛中國文化的八十歲老人和虔誠的天主教徒,Nancy待人謙和熱情並充滿活力,而且她的女兒Kim還收養了兩個中國女兒。

在我學習取得成果之際,Nancy和她的家人會為我慶祝。在我踢足球受傷斷腿之際,Nancy和她的家人又在十分關鍵的術後恢復期無償照顧了我一個月。

很多中國同胞也許很難理解一些美國人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人付出的愛,但Nancy一家人的的行動告訴了我:愛是一種跨越國界和心靈的力量,為他人付出也是温暖自己。作為這份愛的受益者,我也決心將這份美國人教給我温暖帶給我的種族。至此,我在美國的第一年順利的完成了過渡也在這個小時候曾經生活過的國家再一次找到了歸屬感。

三 高中體驗

在美國高中之後的幾年也過的非常順利。更重要的是,我逐漸感覺當時在中國學校裏被束縛的心,還有感受到的無盡的黑暗,已經漸漸被自由的呼吸和光明所取代。

自卑感的消失讓我有了更多的動力去學習,我在文史方面的優勢和語言的天賦也漸漸開始顯露。繼僅用半年就從ESL轉入美國學生的英文課之後,我在高一後期(我從美國初三讀起)的英語與歷史課都升到了honor level。

honor level代表在課堂中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作業比班裏其他同學更難更多,但是相同的分數能獲得更高的GPA。

真正的挑戰來自於高二,AP英文與AP歷史的雙重壓力之下,我在兩門課中的平均分一度下降到了80以下,歷史的老師Mr. Freeman還一度當面跟我説出了:“你的文章就像屎,作為國際學生你的能力不適合我教的課。”

這樣極其激烈的話。在有可以放棄AP課程的機會下,我還是選擇了堅持。因此圖書館落地窗前的沙發成了我的專屬。

面對着新英格蘭的森林湖泊還有綿綿山脈,我每天都要花費接近於同班美國同學兩倍的時間完成所有閲讀與作業,我也成了總是最後離開圖書館的那個人。

學年結束的時候,我在AP英文和歷史的平均成績都達到90以上,而一年前還在訓斥我的Mr. Freeman成了我最喜歡和幫助我寫作提高最多的老師。

同時伴隨我成長的還有足球隊裏的隊友。從入隊時的瘦弱可欺、失誤連連到被教練和美國隊友認可成為主力裏勤奮、不可或缺的一員。

我曾經看到過隊友對我失望和嘲諷的面孔,經歷過嚴重的傷病,揹負過比賽失利的責難,但這一切都讓我更堅韌和勇於擔當。即使高中裏經歷過的挫敗比成功要多很多,我還是非常快樂並感謝失敗給我帶來的鍛鍊。

在四年的努力之後,我成功的進入了一所美國前30的大學。知曉被錄取的那一刻,在狂喜而爆發的怒吼之後,我不禁感到想要流淚只因我靠自己的努力掙脱了從前學校給我戴上的枷鎖和老師同學給我貼上的標籤,併為了自己曾經的理想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長輩與朋友看來,我在美國的改變是明顯的而這些正面的改變也理所應當的被他們歸咎於美國自由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但是,在脱離了家庭的保護與國內學校資質統一的學生羣體之後,如我孤軍奮戰的小留學生們勢必會與更多語言、價值觀迥異的人接觸、碰撞,而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許多故事並不是那麼的快樂,有的甚至是陰暗。

入學的第一年,和我一同前來的還有另外6名中國學生。除大部分為美國本土學生之外,還有十名歐洲學生,十多名韓國學生及七名日本學生。在最初語言能力還在成長的階段,來自美國同學的嘲弄還有與人交流時的無力都是每個留學生的必經之路,只是區別在於有的人藉此積極融入美國學生羣、迎頭趕上,而有的人卻放棄了了解世界的機會、將自己困在了自己種族的圈子之中。

因此,對於初來乍到的中國學生,如果語言障礙在短期無法克服,他們會不可避免的被緊緊的禁錮在中國學生的小團體之內。在我的留學經歷中,與美國學生及他國學生之間交流和友誼都是逐年加深但與中國同胞的相處卻一直都是一波三折。

至此有些同學可能會發問:為什麼在美國還要在意與中國同學的關係,如果相處不好脱離他們然後融入美國團體不就好了嗎?

事實上在每個學生踏足美國之時,與祖國的距離感會讓他們不由自主地去尋找講相同語言和持有相同思考方式的人,這些同胞往往在留學生與當地文化、語言產生隔閡的時候充當了家的角色,給予了他們歸屬感。

所以,不管在美國高中還是大學,中國人對中國人的影響還是難以忽視的。更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性格、判斷力、各方面認知能力還在發展的高中時期,這種同胞對同胞的影響對學生的性格有可能造成終身的干預。

而在我的留學生涯中,碰到的情況大多可概括為“書香門第出身的文弱男女和普通富裕家庭出身的樸實孩子,對抗暴發户權勢家庭出身的驕橫子女”。

諸如某暴發户子弟因為某同學不穿上千美元的名牌,而在同學中將其標為“下等人”之類的事例可謂司空見慣。在國內高中,學生來自的地區,揹負的文化與價值觀都較為相似,容易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國內學校對家庭財力的要求並不大,美國高中一年30萬的學費則會讓大部分的國內家庭捉襟見肘,阻擋了大部分中國學生來美留學的道路。

因此,每個留學生在國外學校會碰到更多在國內不會接觸到但相當富裕的同胞,而應對他們的經驗更是微乎其微。

在高中的第一年,不管是與中國還是美國同學的交往其實都較為平靜,現在想來也許是大家在苦於適應新的生活和語言的過程當中與人的交往有所保留,抑或是每個人本來都很單純,但是性格中的不同讓我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讓有些人變的極端、傲慢、虛榮。

只是人心變幻莫測,別人六年前的心理活動我不得而知。即便如此,在第一年表面看似波瀾不驚的人際關係之下,中國同胞之間迥異的價值觀和性格都在暗暗的相互摩擦。

四 個人感想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勤儉即為美德。

我會覺得理所應當地將父母的錢看作自己將來的所有物,這是對父母勞動的褻瀆。可是在美國高中的中國學生中,我卻遇到很多價值觀迥異的同學。

他們公然將父母的財富稱為自己所有,用之為自己添置了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美元的奢侈品,以求在其他同學面前展現自己的“價值”,並妄圖用金錢堆砌出來的外表凌駕於他人之上。

雖然很多人會説人家有錢喜歡名牌是他們的自由,可是當這些人揮霍金錢的目的是為了貶低同胞展示優越感的時候,還是一個稚嫩的15歲留學生會為此無動於衷嗎?

單純、老實,容易受人支配的孩子十分容易受到此類羣體的影響,有的進而走上花父母的錢與人攀比物質的道路,而這之中有些不甚富裕但渴望歸屬、認可的孩子,要與他們眼中的“強人”、“土豪”為伍的思想往往將他們侵染。

對於這樣的發展,家長自然是無處去了解。真正可以抵抗這些影響的則是那些深知自己目標在何處,性格堅定,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美國高中,中國學生的數量自然不比大學,少則10人以下多則60人以上。

通常中國學生的羣體只要兩三張餐桌就可以容納,久而久之這些吃飯的桌子就成了固定團體。就算是互相討厭的同學也不得不在吃飯時相見,而那些喜愛炫耀財富的個體,常常會與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相互吸引,進而形成團體,攻擊、奚落、孤立那些希望留在中國學生團體內但又不順從他們的人。

所以好英文基礎和堅定的性格對於低齡的留學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語言能力可以讓他們融入更多的羣體,而剛毅的性格則可以幫助他們在困難的時候作出選擇。

 五 美國安全

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加州留學生綁架案”,之中幾個中國學生組成團體、恐嚇、羞辱、虐待其他不順從的學生的情節對我來説有些似曾相識,就如我在之後三年看到的情景。

雖然並未有如此極端的事例,但是在第一屆的6人之上又增加了近20箇中國學生之後,中國留學生羣體中的個別人,開始熱衷於用父母的財富堆積出來的“威嚴”去脅迫、壓制看似比較軟弱和不順從他們的人,而屈服他們的人越多,他們掌控他人的慾望就會越膨脹。

在個別人策劃的“權利遊戲”愈演愈烈之時,我也在臨畢業之前的幾個月切斷了除幾個好友之外的與其他中國學生的所有交往。

進入大學幾年後,我也從還在高中的中國朋友處聽到了之後的發展:某入學之初就性格老實但軟弱的學弟已經徹底淪為了暴發户子女團體的的小弟,成為了一個欺軟怕硬,在物質中尋找自我價值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我也不喜歡a和b啊,但是他們的道路一定是正確的,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他們的方針”。

好吧,我也只能佩服他的堅定決心。在我離開了兩年後,聽説還在學校的兩個高年級的富家子弟鬧了矛盾,在中國學生中建立了自己的幫派並規定自己派中的夥伴要與另一個團體勢不兩立。在我眼中,這又是另一箇中國暴發户子女慾望延伸的縮影。

 六 憤青

有些人看到這裏,或許以為我是在廣泛抨擊所有家境富裕的留學生,但是可以負擔的起留美高昂學費的家庭,哪個沒有一些可以被炫耀的財富?我本人的朋友中也有很多喜歡收集昂貴名牌衣飾、手錶的人, 只是他們不會以此干涉、藐視他人的生活方式。

但有些橫行霸道的富家子女的根本獨特之處在於:他們認為父母的財富是他們慾望的延伸、自信的來源,賦予了他們否定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的力量;不服從他們的人被他們標為“敵人”;不穿名牌的人被他們標為“窮佬”,就像從前在初中因為成績不好學校的老師、同學給我貼上“下等人”的標籤一樣。

多年來在美國,每當聽到同胞因不當行為受到美國法律制裁的新聞,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感到憤怒和悲傷,因為在國外一個同胞的不正當行為有時會讓整個種族蒙羞。

中國社會單一的評判標準給了一些有才華的小人和粗俗無知的富人太多的空間去充實他們的慾望,因為很多人不在乎你是否獨特或是善良,只有成績和金錢可以impress他們。

這也是為什麼部分學生在美國會像“加州綁架案”中的中國孩子一樣猖狂,因為她們的惡行在國內沒有被制止,父母的錢可以擺平一切。

 七 你適合美國留學嗎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出國讀高中?

如果您的孩子堅定獨立,有清楚的目標,明白出國留學的意義,高中出國可以讓他(她)受到更多的鍛鍊,從中收穫更多成功的果實,英文在進入大學的時候也會領先於其他中國學生。

如果您的孩子善良温和但缺乏自主思考、自我生活料理的能力,自小父母包辦事務較多,請慎重考慮出國留學的時機,因為孩子的正確成長永遠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請務必正確評估孩子的英語能力以此判斷出國留學是否合適。

還有,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在國內橫行霸道孩子在國外也會如此,只是美國的法律沒有中國那麼仁慈。中國留學生在海外代表的是國家、民族的形象,幾個個體的惡行會被國外媒體無限放大,最後為整個中國學生團體蒙羞,讓整個團體承擔這個代價。

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學生我懇求所有的留學生父母:為了孩子也為了其他的中國學生,約束好您的孩子。

八 人生感悟

最後我想簡短的説説,除了學術知識我還在美國學到了什麼。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在科學,工程,人文,和醫療方面的教育已不必多介紹。對我個人而言多年來受教育最多的還是美國的人文思想——批判性思維,博愛,還有社會的多元化標準。

在大學選擇歷史專業的我雖然要比其他專業的中國同學讀更多的書,寫更多的論文,但是學習歷史對我分析能力,判斷力,寫作能力的打磨卻是受益終身的。

相較中國歷史課堂強調死記硬背,美國教授迴歸歷史的本身、讓我們從各種旁觀者的角度品味一個事件並觀察在不同文化土壤之上各個種族的行為方式及其規律,在此之上尋找看似獨立的歷史事件之間那些常常被人忽視的連接,就如在上導師的課之前,我從未思考過鄭和下西洋計劃的廢止與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潰敗之間的聯繫。

所謂“審視過去預知未來”便是我的導師教授我的概念。就算是聰明、勤奮的中國朋友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也難免感到吃力,一方面語言的的屏障難以逾越,另一方面則是接受完國內高中教育的很多學生已喪失了自主思考和多面性分析的能力。

實實在在的商科和工科技能也許可以帶來財富,但縝密的思維卻能被運用在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讓人縱使在疾風暴雨當中也可以平靜的航行。

相較於許多同胞的精打細算和在意得失,美國人的博愛看似天真又得不償失,但是那卻是一種邀請,一種讓你打開內心的召喚。是否接受愛的召喚是每個人的自由,即使付出沒有結果諸如Nancy這樣充滿愛的人只會去一如既往的關愛更多的人,因為這是他們希望活的人生。

Nancy的價值在於她的愛,就像其他人在各種不同的方面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而在美國社會中這些人都可以獲得富有光彩和意義。

你可以上名牌大學,普通大學,藝術大學甚至是不上大學,沒有人會指責、奚落你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高中時有一個足球隊的隊友畢業後沒有去大學,而是回到家鄉當上了一名消防員,因為那是他從小的夢想。

利用美國學校的寶貴資源學習可以日後帶來財富的知識很重要,但是不要忘了去學習你喜歡的東西、做你喜歡的事,從中釋放出只屬於你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