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愛扎堆“中國式圈子”

學識都 人氣:4.45K

中國學生出國愛扎堆“中國式圈子”,國外的高校正努力破除這種圈子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謝菲爾德大學的副校長懷特在某高等教育大會上透露,謝菲爾德大學在希臘開辦的國際組織“城市學院”(CityCollege),已經全面禁止組織“同鄉會”類似的社團,以防止留學生更願意和來自本國的學生團體“黏在一起”。中國學生在國外的“小圈子現象”也十分普遍,這是否對留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百害而無一利呢?

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愛扎堆“中國式圈子”

禁止組織“同鄉會”不利生活就業

在英國,類似“中國同鄉會”性質的組織其實不少,雖然出國讀書是感受不同文化、學習新語言的最好時機,但不代表這類組織會對留學生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特別是現在英國取消了PSW的簽證政策,學生想在畢業後留英工作的壓力加大了,他們需要在更短的時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很多校友會、同鄉會的組織者都是在英國讀書和生活了一段時間的中國人,他們來自不同行業甚至不同地區,他們樂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工作和生活的建議和信息。有着相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留學生更容易從中獲得經驗,定期參與這些組織的聚會,身在異鄉的留學生不僅能獲得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鳴和安慰,還能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這對於學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幫助。所以,一面倒地要禁止組織“同鄉會”類似的社團,是不合理的。

留學年齡與專業影響羣居心態

中國學生是否喜歡在“中國式圈子”中活動,一方面取決於學生的年齡,另一方面取決於學生就讀的專業課程。

通常比較愛與自己國家同學一起活動的學生,會以讀大學預科和本科的學生為主,他們年齡比較小,大多數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到異國學習和生活,遇到“同聲同氣”的同學自然會比較依賴,容易獲得安全感,生活和作息習慣相似的他們通常喜歡結伴到圖書館讀書、一起去餐廳吃飯,甚至一起去旅行,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也十分正常。但如果學生長期只和中國同伴生活和學習,英語水平會提高得比較緩慢,學習壓力也會隨即增大。而對於本科畢業到英國讀研的學生而言,“中國式圈子”的活動會相對較少,因為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十分明確,為的就是感受當地的文化與語言氛圍,思想和社交能力相對成熟的他們會更樂於廣交不同國家的朋友,接觸多元文化。

專業的選擇同樣會影響留學生的社交圈子。同一個國家的學生扎堆某個專業的現象其實十分普遍。比如,印度出國留學的學生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與IT相關的專業;英國許多大學開設了發展學課程,這個專業有超過80%的學生都來自日本;在很多世界知名大學的法學院中,都有來自美國留學生的身影,法律學是最受美國學生歡迎的熱門專業之一。一直以來,英國大學的商科專業,包括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都是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熱門專業,課堂上的中國面孔有增無減,留學生的同班同學及學習夥伴難免都是中國人,某種程度上,削弱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自覺性,想問題的思維也可能受到侷限。如果想避免這種被動的限制,學生不妨放寬眼界,去選擇自己喜歡但相對新興的專業,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人和知識,都會更為嶄新。

運動有助拓寬社交圈子

中國學生之所以容易過分依賴“中國式圈子”的生活,是因為對於自己的英語水平缺乏自信,而且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文化及接受的觀念教育與英國學生不甚相同,以致於缺乏共同話題。

中國學生想更好地融入英國學生的社交圈子,一方面可以與他們共同學習,在各種分組討論和合作中增進友誼,這樣不僅能更加了解英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還能在討論中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對於英語交談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多參與英國本土文化的活動,在校園裏參與一些本土學生和國際學生較為喜歡的社團,例如文學社、歌劇協會等文化氣息較為濃厚的組織,也可以通過與他們一起參與體育運動,比如划艇、足球、羽毛球等;課外時間,也可以多參與學校組織的國際學生聚會和派對,這些不受語言和國界限制的社交模式是增進彼此友誼的最佳方式。

中國留學生應該放寬心態,多嘗試接觸不同國籍的朋友,這樣在有限的留學過程中所收穫的寶貴體驗會比想象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