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學識都 人氣:1.04W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1.什麼是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

這是一種新的應用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

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2.撰寫開題報告有什麼意義?

撰寫開題報告,作為多層次科研工作的第一個寫作環節,非常重要,這是因為:

通過它,開題者可以把自己對課題的認識理解程度和準備工作情況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體的研究目標、步驟、方法、措施、進度、條件等得到更明確的表達;通過它,開題者可以為評審者提供一種較為確定的開題依據。

“言而無文,其行不遠”,以書面開題報告取代昔日廣為運用的口頭開題報告形式,無疑要切實可靠得多;如果開題一旦被批准,課題得以正式確立,則還可以通過它,對立題後的研究工作發生直接的影響:

或者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或者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等。

總之,科研開題報告是選題階段的主要文字表現,它實際上成了連接選題過程中備題、開題、審題及立題這四大環節的強有力的紐帶。

在當今世界搞科學研究,必須重視開題報告的寫作。

如果不重視開題報告的寫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課題告吹的命運。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實例:美國科學基金會曾同時收到關於同一科研課題的兩份開題報告,一份是獲得過諾貝爾獎金的西博格寫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見經傳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寫的。

經過專家們的認真評議,結果批准了那位無名小卒的申請,把這一課題的研究經費撥給了他。

所以,在美國,許多科學家每年幾乎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從事課題建議書(即開題報告)的起草工作。

就我國情況看,關於科技工作者要寫“科研開題報告”,大學研究生、本科生申請學位要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等規定,都已經處於實施之中。

今後,隨着科研管理的加強,在開題報告寫作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3.開題報告的各個欄目怎樣填寫?

3.1開題報告

封面各欄目的填寫方法封頁各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

其中“年月日”欄目:在開題報告封面下方,應填寫開題報告實際完成的日期。

實際完成日期一般應學校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此項工作。

逾期即被視為未按時完成開題報告工作。

3.2“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説明選題依據和意義”欄目的填寫方法

填寫本欄目實際上是要求開題者(學生)寫一篇短小的、有關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的綜合評述,以説明本課題是依據什麼提出來的,研究本課題有什麼學術價值。

3.3“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欄目的填寫方法

本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

“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在內容上雖然緊密相關,但角度不同,在填寫時,可以分別表述。

3.3.1“研究的基本內容”的填寫方法。

“研究的基本內容”就是論文(設計)正文部分的內容,是研究內容的核心。

正文內容又分為若干部分和層級。

填寫此欄目實際上是編寫論文基本內容的寫作提綱。

基本內容提綱的寫法有兩種:

一種是標題法,即用一個小標題的形式把一個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標題法的長處是:簡明、扼要、能一目瞭然。短處是:只能自己理解,別人看不明白,而且時間一長,自己也會模糊。另一種是句字法,即用一個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個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

句子法的長處是:具體、明確,無論放下多久,都不會忘記,別人看了也明白。短處是:寫作時不能一目瞭然,不便於思考,文字也多。上述兩種寫法,各有優缺點,用哪一種好,還是混合使用好,這由作者自己確定。

不管是文科論文,還是理工科論文寫作提綱,都沒有必須遵循的固定模式,一切視研究內容的需要而定。以下介紹兩個案例,供填寫“研究的基本內容”欄目時參考。

3.3.2“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的填寫方法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論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具體是指開題者預先設想的、將要在論文中證明的某一個新的理論問題,或某一個新的技術問題,或某一個新的方法問題等,以及開題者對這個問題的基本觀點(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填寫此欄目,就是要求開題者用明確、具體的文字(力求用一、兩句話)把論文題目中的上述信息傳達出來。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在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論文正文的各個部分都是為了論述這一主要問題,而主要問題的解決,將得出研究成果。

一篇論文只有一箇中心,一個重點。不管文章長短,材料多寡,但主題只有一個。集中也是深刻的保證,只有集中於一個主題,才能論述深刻。如果一個課題,要解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要問題,就有可能導致主攻方向不明確,在論述過程中發生種種困難,或觀點衝突,或邏輯混亂,或主次不分。所以,一般情況下,一篇科研論文論述一個基本觀點,解決一個主要問題。

3.4“研究步驟、方法和措施”欄目填寫方法

本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要求回答本課題怎樣研究的問題。可以分三個層次表述:即研究步驟、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3.4.1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也稱寫作步驟、寫作程序等,具體指從提出問題到撰寫成文的各個階段。

填寫時可以如下表述:

第一步,選題;第二步,蒐集、閲讀和整理資料;第三步,證論與組織(擬寫開題報告);第四步,撰寫成文;第五步,論文修改與定稿;第六步,外文翻譯。

為了使同學們對六個步驟有一個明晰的印象,以下逐個給予簡單的介紹。

第一步,選題。

即選擇研究課題,確定主攻方向,是撰寫論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選題必須符合選題原則。選題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研究成果的質量水平。

選題有導師命題分配和學生自擬自定兩種方法。

題目選擇恰當,等於論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蒐集與閲讀整理資料。

論文題目選好以後,接着就要蒐集資料,進行知識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就無法進行科學研究。蒐集資料要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文獻資料;二是科學實驗、觀察、調查。

先談談文獻資料的問題,文獻資料是前人從事科學研究的總結。

科學研究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有着繼承性和連續性。

我們要了解本課題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掌握動向、吸取經驗教訓、開擴思路、進行比較、做出判斷等等,都需要參考資料,從中得到借鑑、印證、補充和依據。這些都是寫作論文的必要素材。

再談談蒐集科學實驗、觀察、調查材料的問題。

科學實驗是人們為暴露事物內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發現其內部的矛盾而進行的變革研究對象的一種操作和活動。

由於實驗是在受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將盡量排除外界的影響,因此,人們有可能對研究對象做細緻、周密的觀察,從而找出事物內部的聯繫。

我們要取得實驗的第一手材料,就要進行科學觀察。

科學觀察應具有客觀性、系統性和保密性。客觀性,是指不要先入為主,戴有色眼鏡看待事物,而要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

系統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連續、完整地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而不至於漏掉重要的細節。嚴密性,是指觀察要一絲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變化。在觀察中,往往會發現意外的情況,這種偶然的發現叫機遇,這種機遇我們不要輕易放過,在其中可能藴藏着重大的科學發現。觀察要及時、準確地把觀察到的現象、數據、結果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我們寫論文的素材,科學實驗必須藉助實驗原料、儀器、設備等才能進行,不同的材料、設備,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因此,這些科學實驗使用的器材,同樣屬於寫論文需要體現的素材。

不論是社會科學的課題,還是自然科學的課題,有的素材必須通過調查才能取得,它是對客觀事物自發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的科學研究活動(參見任務書中有關“調查研究類型”的介紹)。

從各種途徑獲取的資料,必須加工整理,包括:檢查資料是否齊全,重不重要;對資料進行科學分類(最好根據中國圖書分類方法分類,以使資料分類標準化,如果按自己方法分類,最好能堅持始終);編制資料索引,進行加工,做到統一化(如數據、年份、術語要統一,便於比較)、序列化(如年代中斷要想辦法排齊)、典型化(即對同類資料進行篩選,找出有代表性的資料)、形象化(即把一些數字通過圖和表表示出來)等。

蒐集和整理資料是異常艱苦和細緻的工作,要具有吃苦精神。

達爾文曾經説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規律或結論。”

他自己就是在整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蒐集了大量的動物標本之後,才寫成了偉大的著作--《物種起源》的。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時,花了四十年心血,他閲讀了浩如煙海的理論著作、事實材料、統計數字等等。鑽研和摘要過的書籍達1500多種,為此他還學了好幾種外國語。在《資本論》中引用和提到過的著作達505部,所有英國的議會報告和其他官方文件59種,報刊56種。列寧對馬克思的《資本論》的產生過程作了精闢的説明,他説:“《資本論》不是別的,正是‘把推積如山的實際材料總結為幾點概括的彼此相聯繫的思想”我們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要學習這些偉人的科學精神、吃苦精神。

第三步,論證與組織。

在蒐集資料的基礎上,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它進行研究。

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方法論。

其次,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

第三,確立論點,其中包括中心論點(或總論點)與分論點。第四,選擇材料擬寫提綱,對全文的內容作通盤的安排,對結構格式作統一的佈局,規劃出論文的輪廓,顯示出論文的條理層次。

論證與組織的過程,也是撰寫開題報告的過程。

第四步,撰寫成文。

蒐集了資料、確立了論點、選擇了材料、填寫開題報告之後,就進入了論文的撰寫階段。

第五步,論文(設計)修改與定稿。

論文(設計)寫好初稿後,必須從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上進行修改。修改論文是很細微深入的工作。

論文經過多次修改後,就可以打印定稿,在排版時一定要符合文面的要求。

第六步,外文翻譯:

翻譯是本科畢業生的基本素質和業務水平的重要標誌。翻譯的主要用途是獲取和傳播最新的學術信息,一般要求做到忠於原文、通順流暢。

3.4.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論證課題時的思維方法,它屬於認識論範疇。

沒有正確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揭示其客觀規律。

沒有正確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前進、有所創新,自然也就不能獲取研究成果。

因此,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選擇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於論文完成了一半。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範例

一、論文名稱、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論文名稱: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着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M[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於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於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於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係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係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後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徵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並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於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儘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於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迴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迴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經濟效果;

(3)社會效果;

(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後,再作綜合評估。

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其中存在着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複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於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於研究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建立一種適應於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並行分佈、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後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儘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後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閲,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於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週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於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提供一種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於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於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於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並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範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並研究其量化和規範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於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採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採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於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並行分佈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於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並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繫,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範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係。

3、採用先簡單後複雜的研究方法。對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後,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複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證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同時,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範化。

2003、11-2004、01: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傅家驥、仝允桓等.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0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04]趙志、陳邦設等.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0/2、

[05]王亞民、朱榮林.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風險投資.2002/6

[06]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2/5

[08]陳勁、龔焱等.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中國軟科學.2001/1、pp86-88

[09]嚴太華、張龍.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經濟問題.2002/1

[10]蘇永江、李湛.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學術研究.2001/4

[11]孫冰.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2]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3]楊力.基幹BP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中國管理科學.2002/4